笔趣阁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299章 士绅抗税?奏销案了解一下

第299章 士绅抗税?奏销案了解一下

    云逍并未急于开口。  而是一边慢悠悠地品着茶水,一边在前世记忆中,搜刮相关的信息。  许久。  云逍放下茶盏。  王承恩等三人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  “如今我大明,如同身染沉疴的重病之人。”  “而江南,如同为大明造血的骨髓,此时骨髓已经出现了病变。”  “江南士绅,真是导致病变的根源。”  云逍本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宗旨,开口就把三人吓了一跳。  三人都是一阵苦笑。  云真人说的,都是实情。  却也只有他,敢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云逍没有理睬三人的神色,沉声说道:“江南士绅之祸有七,以抗税为最!”  大明朝廷为什么这么穷?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方上逃税、抗税。  江南地区,最为严重。  与江南士绅相比,后世那些逃税的明星、富豪,简直是弱爆了。  后世的有钱人,只能说是偷税漏税,不敢明着来。  也就是偷偷摸摸地做个假账,或者是在发票上做做章之类的。  否则管你什么晓庆,还是什么冰冰,见光死。  人家江南土绅,嫌这么干太低端了!  他们不是偷税漏税,而是……抗税!  江南士绅的方式逃税,一般采取半缴纳半拖欠。  比如说缴纳一部分,然后用各种理由拖欠一部分。  剩下的部分口头上承诺第二年补缴,当然也会立下字据。  然后……然后一直拖下去呗。  但是一个地方的税是有数的。  地方官收不齐,朝廷是要怪罪的。  这也好办,盘剥老百姓吧!  反正老百姓好欺负,怎么盘剥也没事。  那这些士绅的钱就不要了?  当然会催要,但是人家会有各种理由推,今天老婆生孩子,后天家里老母猪生猪仔。  但是也不明着说不给,就说等到明年吧。m.aishangba.org  结果第二年不出意外还是没有,那……再等一年吧。  你要信不过我我给你立个字据,如何?  这些事情,范景文和张国维当然知情。  王承恩也曾有所耳闻,却了解不深。  他闻言顿时大怒:“江南士绅,好大的胆子!”  万岁爷穿打补丁的龙袍,每顿一菜一汤。  搞了半天,原来根子,在这里啊!  “洪武爷和永乐大帝的时候,江南士绅当然没这个胆子。”  “然而从弘治以后,江南的大户就开始了,但是一开始,还没有这么明目张胆,顶多是半给半拖。”  “然后就慢慢的蹬鼻子上脸,到如今,干脆一分都不给了!”  “江南地区的士绅们,如今已经形成了默契,应该上交给朝廷的税款,绝大部分成了纸面上的。朝廷名义上有钱,可都看不到。”  “长此以往,朝廷越来越穷,最终会因为财政的恶化,大明岂有不亡国的道理?”  云逍清冷的声音,让张国维和范景文不寒而栗。  王承恩联想到,自己陪同万岁爷一同上吊的场景。  顿时脖子上凉飕飕的,情不自禁地一个寒颤。  王承恩森然说道:“江南士绅,就不怕杀头?”  “江南士绅敢这么干,是因为把持着地方,朝廷里又有人。”  “况且他们又没说不缴,而是过两年缴纳,还立下了字据,朝廷还能向他们动手不成?”  “谁敢动手,得罪人且不说,还不一定搞得过这些他们。”  “敢硬动手,士绅们就会挑唆老百姓民变,到时候反咬你一口。《五人墓碑记》,不正是很好的例子吗?”  云逍一声冷笑,满脸嘲弄之色。  张国维和范景文满心愧疚、愤懑。  “江南士绅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还有一个原因,大赦!”  云逍说的这个,倒是好理解。  朝廷军队打了胜仗,地方上出现天灾。  包括皇帝登基,娶老婆,生孩子等等,都会大赦天下。  大赦的内容,其中就减免地方税收这一项。  于是乎。  士绅们在大赦之前拖欠的赋税,就可以全部光明正大的免掉。  他们敢大量拖欠税款,就是专门等着大赦。  这种逃税的方式,涉及到整个江南地区绝大部分士绅集体的利益。  地方官甚至主动制造大赦的理由。  比如制造祥瑞出现,虚报地方灾情,勾结土匪制造战乱等等。  有灾害,有战乱,老百姓受了损失,朝廷咋办?  减免赋税啊!  而实际上,获利最大的就是士绅群体。  说到这里,云逍看了张国维一眼。  之前由于江南水灾,张国维就提议减免赋税,被云逍给否了。  张国维摇头苦笑:“还是本官考虑不周啊!”  云逍摆摆手,继续说道:“这些事情,朝廷又如何不知?可拿这些人又有什么办法?”  张国维和范景文相视苦笑。  地方上的舆论权,都掌握在士绅群体手中。  不催收吧,朝廷没钱用。  催收稍微急迫一点,士绅们就敢鼓动老百姓暴乱。  要是在催收的过程中不小心打伤人或者死人,那麻烦就更大了。  至于朝廷律法,在士绅们眼中更是玩物。  比如,拖欠税赋不交者,要受到杖责的处罚。  可他们有钱啊!  可以雇佣乞丐或贫穷百姓代替受刑。  这早就在地方上形成了惯例,同样属于士绅群体的地方官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承恩急声问道:“那该如何解决?”  张、范二人也都看向云逍。  多年的积弊,牵扯到江南整个士绅集团。  即使是谪仙,也找不出什么好办法吧?  云逍想到了螨清时期的江南奏销案,忍不住笑了。  大明的皇帝要面子,哪怕是被人指着鼻子骂,也只能忍气吞声,更不会对江南士绅动刀子。  地方上只要一闹腾,朝廷也就不得不妥协。  可通古斯野人的后代,就没这么讲究了。  顺治十八年,搞了一个江南奏销案。  你不是官官相护吗?  你不是上面有人吗?  行啊!  只要欠钱的。  不管你欠多欠少。  不管你官大官小。  有官的,降两级调用。  没有当官但是有功名的,革去功名出身!  “江南奏销案”期间,被降职和革除功名的人数,高达13000多人!  对江南士绅的折腾,一直折腾到了嘉庆朝之后,才稍加收敛。  从此以后,江南再也没有缺过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