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 第90章 云真人酒后一言定乾坤

第90章 云真人酒后一言定乾坤

    云逍又一次端起酒杯。  程雪迎劝道:“酒喝多了伤身,你还是少喝点。”  “男人喝酒,女人插什么嘴?”  云逍大手一挥。  谁知却是醉的厉害。  手一滑,酒杯掉落到地上。  崇祯一阵自责。  这次让‘叔父’遭罪了!  接着他意识什么。  诧异地看了程雪迎一眼。  这女子,该不会成为朕的‘婶娘’吧?  不行!  绝对不行!  朕的婶娘,必须姓朱!  “叔不行了,先睡去。”  云逍朝崇祯挥挥手。  然后摇摇晃晃地站起身。  程雪迎急忙上前将他扶住。  “还有如何收军心,以及官员任用的事情,叔父有什么看法?”  崇祯反应过来,顿时急火了。  好不容易创造了机会。  总不能明天再来。  再把‘叔父’给灌醉吧?  要是不小心把叔父给送走了咋办?  “收军心,简单!”  “让皇帝做好三件事!”  “其一,让每个兵卒,都能全额领到饷银。”  “其二,抚恤战死将士家属!”  “其三,建忠烈祠,让战死的将士,享受大明香火,与国同休!”  “做好这三件事,大明两百万军,军心尽归皇帝!”  云逍随口道来。  这都是以前在网上,跟明粉们键盘大战,最终得出的结论。  崇祯默默记下。  接着又问:“如今朝堂之上,哪些人可放心用?”  “温体仁,可为内阁首辅。”  论真本事,温体仁其实并非合适的首辅人选。  比张居正这样的名臣,更是要差远了。  可如今的大明官场,就是这么个状况。  想要找几个有本事,又能干事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温体仁政务能力上也许有些欠缺。  迎奉皇帝、官场争斗,却是超一流水平。  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  崇祯在位十七年。  内阁首辅换了十九任。  后来在东林党掌控朝野的情况下。  温体仁在首辅这个位置,呆了八年之久。  由此可见他的功力之深厚。  最主要是他听话。  皇帝让他做什么,他就老老实实地做什么。  “徐光启,以及西法党的人,必须重用!”  “袁崇焕阳奉阴违,与建奴私下议和,孙承宗替之!”  “李邦华这人必须留用,否则大明将无人敢做事!”  云逍特意提到了李邦华。  李邦华,字孟暗,现任兵部右侍郎。  虽然被划作是东林党人。  此人的能力却是极强,政绩卓著。  是明末少有的实干能臣、忠臣。  并且刚正不阿。  在明末乌烟瘴气的官场。  李邦华就是一股清流。  崇祯十分赏识李邦华的能力,命他整顿京营。  京营就是一个大泥潭。  不知道牵扯到多少勋贵的利益。  李邦华到任后,无畏权贵,大胆革新。  短短半年时间,就使京营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可由于触犯了太多权贵的利益。  李邦华遭到各方疯狂攻讦。  如果不是因为晋商的事情,现在已经被罢官。  正是因为李邦华被罢官这件事。  给所有大明的官员,做出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反例。  从此以后,人人都拿李邦华作为教训。  办事全都因循守旧,姑息养奸。  宁肯不做事,做违心的事,也绝不得罪人。  大明的兵政,也从此彻底荒废。  崇祯十七年。  大明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  时任左都御史的李邦华,力劝崇祯将都城南迁。  若是事情真的成了,大明又怎么可能轻易亡国?  再不济,也会跟南宋一样偏居江南。  崇祯本来已经答应。m.aishangba.org  却被一帮东林党人,以各种理由极力反对。  最终事情不了了之。  数月后,李自成攻破京城。  城破时,李邦华慷慨写下一首绝命诗:  “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  遂投缳而绝。  接着云逍凭着记忆。  又说出了很多大臣的名字。  大名知府卢象升。  吏部稽勋司郎中孙传庭。  这两个。  一个大明战神。  一个"传庭死而明亡矣"。  必须狠狠的重用。  原内阁次辅王应熊。  户部左侍郎王家彦。  通政使孟兆祥。  兵科都给事中凌义渠。  阉党余孽淮安知府杨维垣。  四川按察使施邦曜。  ……  崇祯竖起耳朵。  生恐遗漏掉一个。  这些都是可以倚重的大臣啊!  以前朝中的大臣,一个都不敢信任。  这就导致了他多疑、猜忌的性格。  现在好了。  有了‘叔父’提供的这些人。  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用人了。  田贵妃、方正化心中骇然。  云逍醉酒后的一席话。  不仅决定了大明的国策。  还将决定很多朝中重臣的前程命运。  一言定乾坤!  刘瑾、魏忠贤,当年都没这个能耐啊!  田贵妃柳眉轻蹙。  这样下去,置陛下于何地?  不行!  必须设法劝谏陛下。  这时候云逍酒劲上头。  实在撑不住了,被程雪迎扶着进了卧房。  一直等云逍安顿下来。  崇祯这才带着田贵妃、方正化离开吕祖观。  回城途中。  崇祯仔细回想着,云逍说过的每一句话。  越想越是震惊,越是敬服。  不愧是谪仙!  大明乱糟糟的时局。  ‘叔父’却如同是掌中观文。  高屋建瓴、统揽全局。  内涵丰富、论述精辟。  为大明的光辉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  是开创未来、实现大明伟大中兴的行动指南。  回去后必须认真领悟,狠抓落实。  “陛下!”  田贵妃的声音,将崇祯的思绪拉了回来。  “何事?”  “臣妾斗胆,关系到大明江山社稷,亿万黎民,还望陛下慎之又慎!”  田贵妃鼓起勇气劝谏。  “你也在质疑叔父?”  崇祯哑然失笑。  不等田贵妃开口,他摆摆手:“那就让你见识见识叔父的能耐。”  田贵妃诧然道:“怎么证实?”  “就以李邦华吧!”  崇祯想了想,笑着说道。  “李邦华遭弹劾,朕本打算罢了他的官。”  “叔父却对此人极为推崇,那必定有他的非凡之处。”  “今日天色已晚,反正无事,那就去会一会这个李邦华。”  “眼见为实,李邦华品性、能力如何,一看便知!”  田贵妃笑吟吟地道:“陛下有这样的雅兴,臣妾怎敢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