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虎啸三国 > 第二百五十七章 诸葛妙计

第二百五十七章 诸葛妙计

    吕布骑马立在宛陵城外,这是丹阳郡的治所,也是唯一没被吕布所攻破的丹阳城池。

    吴景不懂军事,但其策略却十分得当。秣陵被破,凌统所部在泾县被败,芜湖被占。各地汇来的情况让他深知,大军分散各地只能被吕军各个击破。他及时召集各县兵士,汇集于宛陵,欲凭借坚固的城池等待援兵的到来。

    这个策略,无疑为最好的选择。而一旦坚守城池,想要攻破,各种智略、谋划能起的作用将会十分有限。所能依靠的只能是士卒的士气、武勇和英勇程度,谁坚持到最后,谁都能夺取最终的胜利。

    时间对于双方来说,同样重要。一个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击破城池,而另一方则要坚守此地尽可能长的时间。

    而在这方面,吴景显然占有优势。他虽然不知兵,但是知人。虽然凌统、祖郎至今生死未明,但他身边却不乏知兵之人。在临战之前,他命人将城外的树木全部砍掉,让吕军不能依靠它们制作攻城器械,只能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在城上设置了无数强弓劲弩,滚石金汁,整个城池看起来犹如铜墙铁壁一般。再加上他温和的性格,深得军心、民心。不仅军中大部分下层将士愿为之效死力,城中更有无数士民愿意全力支持他的坚守。

    虽然还有一个妫览暗中投靠吕布,但是自从吴景得知戴员的背叛,是导致秣陵陷落的主要原因之后。便对之多加限制,不仅剥夺了他所有的兵权,还派出士卒监视他的行动,想来能在未来所起的作用将会十分有限。

    吕布一想到这个,脑袋就有点隐隐作痛。看来想要攻破这个城池,只有强攻一法。

    城上、城下,一片肃然。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大战一触即发。吕布向四周望了望,他此次前来,共带来五千士卒。算上投靠的山越和部分归降的江东士卒,整个兵力已达到万人。战力虽有差别,忠诚程度也有分别,但这些士卒数量却是实打实的。

    而城中守军,除了五千精锐的丹阳军外,还有近三千战斗力稍弱的郡兵。人数比吕军微少,但是他们却占据地利优势。一切都表明,此战并不容易。

    他看向诸葛亮,眼神之间满是期待。但诸葛亮却扭头转向一旁,一副这种难题,休要问我的表情。吕布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孔明,你别不说话啊!能否攻下宛陵,关系着我军存亡。你倒是出个主意,怎么才能迅速攻下它啊!”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主公,可以强攻,损失五千精兵,必可拿下。”

    吕布暗自“呸”了一声,心想这还用你说。“五千精兵,我运过江的士卒仅有一万出头。精锐消耗在城外,等江东援兵到达,你让我拿什么抵抗?”

    诸葛亮知道吕布性格宽仁,话中玩笑居多,丝毫不在意他语气中透漏出的微微怒气。仍旧淡声笑道:“主公,敌军主动放弃周边县城,集全力于宛陵。分明就是打算拖到援兵到达,只要他们一日不出,我们就不会丝毫办法。所以,强攻是必须的。但是在此期间,我们倒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措施,让强攻成功的可能性增大一点。”

    吕布眉头闪现一股笑意,示意诸葛亮继续说。

    “如果我所料不错,此时我军进攻丹阳郡的消息已经被送往吴郡,而豫章郡则要晚上几天。从吴郡出兵,如果从水路逆流而上,到达牛渚,需要五天时间。而如果直接从江都出兵,这个时间会少许多,不用三天便可到达。而如果他们选择水路,必是妄图从牛渚上岸。那时或收复芜湖,或进取秣陵。这两种选择,都有可能。”

    吕布问道:“那如果从走陆路吗?”

    诸葛亮道:“如果从陆路,为了速度,他们则会选择先从水路运兵在丹徒,然后从那里上岸,到时候目标便只有秣陵一地。只有攻取了它,他们才能继续南下救援宛陵。后者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点,但是,如果行军迅速,五天之内也可到达。所以,吴郡的援军应该是我们所面临的第一波进攻。”

    吕布点了点头,同意诸葛亮所说。但是他略带疑惑的问道:“但是,这个和我们攻取宛陵有多大关系?”

    诸葛亮淡声道:“主公,宛陵守军坚守城池,士气正盛。如若在此时猛攻。在四五天时间内,确实有可能攻下,但我军的损失必然也极大。因而,属下建议,何不暂时围而不攻?以堕其士气。如若我军能大败吴郡援军,城内军心、民心必有有所变化。到时候再从内部打破宛陵,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吕布心中微惊,暗自惊诧于诸葛亮所说的方案。无论何时,背后存在一支强大的敌军,终究是一个祸害。一旦在敌我对战之时,他们从背后袭来,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诸葛亮显然是同意暂时保留吴景的这支敌军,这在吕布看来,未免有点太过托大。

    吕布眉头皱了皱眉,没有第一时间表达意见。他沉思片刻,抬头望向诸葛亮,语气中带着一股不确定道:“孔明,吴郡所来援军数量,我们尚不得知。豫章郡虽然得知消息较晚,但也只是几天时间。如果他们合兵一起,数量必然远超我军。我们如若不能速胜,不仅会面临两面夹击的惨境,那些归降的江东士卒、山越难免会生出另外心思,这个你可曾考虑?”

    诸葛亮笑道:“因而我军必须速战速决,尤其不能等到他们合兵一起。既然吴郡援兵先到,我军就必须首先击破他们,然后再应对豫章的援兵,绝对不能让他们会和在一起。”

    吕布苦笑道:“这岂是我们能说的算的?什么时候与我军大战,控制权可是控制在敌人手中,我军只有被动接战的分。”

    “未必。”诸葛亮语气坚定。

    “虽然在何时,从何地攻来,是敌军说了算。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没的选择。只要采取合适的策略不断诱导敌人,再加上孙翊那急躁的性格和想要迫切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心理,让他顺着我们的思路走,并非什么难事。”

    “怎么诱导?”吕布此时听到诸葛亮信心满满,沉下的心绪瞬间提了上来。

    “首先,猛攻宛陵城,造成他随时可以被我军攻破的假象?”

    吕布疑惑的问道:“你刚才不是说对宛陵城围而不攻吗?”

    诸葛亮道:“只是造成那样一个假象,并非真的猛攻。攻城器械,至少两天之后才能制作完毕,我们可以在第三天发起猛攻。只有这样,才能让孙翊相信,宛陵随时可破,给他以随时出兵的紧迫感。”

    吕布点了点头,追问道:“除此之外呢?”

    诸葛亮回道:“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的撤出秣陵县的大部分守军,只留有部分精兵。造成表面上秣陵兵力空虚的假象,诱他们来攻。而实际上……”

    吕布笑道:“而实际上,秣陵就是一块铁板。表面上看,旦夕可破,而实际上就是一块铜墙铁壁。”

    诸葛亮脸上亦笑道:“那主公可决定派谁防守那里了吗?”

    吕布沉思片刻道:“高顺的陷阵营肯定是跑不掉的,另外让曹性率领一千弓弩手也前去那里助他守城。两相配合,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

    诸葛亮拱手道:“主公英明。此外,属下还建议陈兵牛渚,至少在那里放置五千大军,但士卒不需要为精兵,什么部队都行。但是要给敌军造成那里有近万守军,极难攻取的假象。还有就是通知邓夏、丁奉二人,率水军时刻注意江上情况。一旦发现敌军前来牛渚,则要及时陈兵对岸,随时做好支援牛渚守军的准备。”

    吕布低头沉思,基本上明了了诸葛亮的计划。猛攻秣陵是为了逼迫孙翊紧急出兵,在豫章郡援兵到来之前就发起进攻,从而为吕军各个击破造就机会。而在秣陵布兵少而精,在牛渚布兵多则杂的目的,就是将敌军诱向秣陵。

    他心中觉得十分可行,但心中还有疑虑,带着最后一点疑问问道:“在秣陵被围之时,我军如何保证及时回援那里,而不又不让秣陵守军有所行动。”

    诸葛亮笑道:“主公,实际上,我特别希望宛陵守军到时候有所行动。只要他们动了,我们攻取宛陵的可能性就又大了一分。”

    他看吕布脸带疑惑,耐心解释道:“主公,我并不打算动用围困宛陵的我军。而将击败秣陵外江东军的重任,交给成廉将军所率的两千骑兵身上。他们行动迅速,来去如风,即使远在宛陵,在一日半内也可到达秣陵。而此时如果宛陵守军真的动了,从城内支援他们。我们完全可以借着这样的机会,趁机大破他们。到时候攻取宛陵,将会变的十分容易。”

    吕布细思了诸葛亮所言,此战的关键在于高顺能够抵住孙翊的猛攻。在这点上,吕布显然对高顺是无条件信任。他点了点头,算是完全同意了诸葛亮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