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二百零七章 义说关张

第二百零七章 义说关张

    特别是何白虽贵为刺史,但为人平易近人,没有公事时,可说毫无官威。关羽与张飞白日时每进入何府,几乎都可以直闯内室,侍卫从不禁止。时常可看见何白与小儿之间的玩乐,毫无严父之姿。

    关羽与张飞甚至怀疑,这人真是年纪青青就割据一方,自号要统一天下,代汉自立的奸人?

    何白将小儿置于肩上,一手抱一个,腿上还有两个,笑问关张:“两位兄弟可知妻儿之乐?”

    关羽、张飞相视一眼,应道:“天下未安,不敢为家。”

    这是改自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难怪历史中的刘关张都是很晚才成家生子的。

    何白笑道:“除霍骠骑,未闻世间还有不成家的名将。霍骠骑虽然天纵其才,却无后人承其志,实在可惜。需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霍骠骑虽于国尽忠,但于父不孝,算不得忠孝两全的完人,不可效也。”

    关羽问道:“不知使君认为,古今名将何人为完人?”

    何白想了想道:“首推兴周之太公望,次者强吴之孙武,再次征服六国之王翦。此三人公私皆顾,又有大功于世,还能与主君和睦,同僚不忌,最后安然而退。可谓完人也。云长性傲,翼德性暴,若能克自自我,方能名显于天下,为世人所敬者。趟若是不能,尔等将沦为匹夫之勇的庸人也。”

    关羽、张飞默默的沉思了一会,拜服道:“受教了。”

    何白又笑问道:“两位兄弟可是无名媛淑女为良配,因此才迟迟不得成婚?”

    张飞叫道:“大丈夫但功成名就,何患无妻。”

    何白笑道:“俗语云,成家立业,成家代表一个男人的成熟,当家有妻儿老小,方能知晓什么是责任。只有能担负起对妻儿老小的责任,方能担负得起对天下人的责任。这便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只有成家后成熟有担当的大丈夫,才能最终建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功业之道。”

    关羽、张飞拜服道:“使君所言甚是,我二人这就去寻良配成家也。”

    何白笑着摇头道:“你二人在北海人生地不熟,哪里能寻得到什么良配。前不久,我为文远寻了从泰山避贼而来的,前南阳太守羊续羊兴祖之女为妻。羊兴祖为官廉洁自律,亲爱百姓,有‘悬鱼太守’之称。有诗赞曰:‘鱼悬洁白振清风,禄散亲宾岁自穷。单席寒厅惭使者,葛衣何以至三公。’文远有羊兴祖之女为妻,方可为良配也。”

    悬鱼太守羊兴祖之名世人皆知,刘备就曾多以羊续为榜样为官自律。其前年病逝后,天下人都为之婉惜不已。张辽能得羊续之女为妻,果真是良配也。关羽、张飞二人听了,心中颇为羡慕。

    只是何白之语,又令关羽、张飞迟疑不决。是啊凭自已二人的身份地位,又能娶到什么良妻?就是大哥刘备,只怕也娶不到吧。难道真要向何白求助?二人又不愚蠢,如何不知何白的一腔拉拢之意。

    只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关、张二人发现,何白并没有最初时的那般令人讨厌,也许接受他的好意也不是不行。只要心中一直怀有对大哥刘备的义气,区区小恩小费又值什么。

    关羽、张飞终于决定下来,拜道:“若使君心中有什么好的人家,还望为我二人做媒求之。”

    何白将小孩放下,欢喜的应道:“我心中正有两个好人选,前大将军何遂高,乃我同族叔父也。其廉洁自律、敬贤爱士之名,想必你们二人也是有所耳闻的。他逝后曾遗有二女,一名十八,一名十六,皆有国色天香之貌,贤良淑德之品。云长、翼德皆我兄弟,正好配之。此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

    关羽、张飞闻言不禁大惊失色,何白竟以前大将军何进之女为二人之妻?这拉拢人的手笔也太大了。何进这大将军在袁氏等世阀眼中还不算什么,但在关羽、张飞这等小老百姓出身的人眼中,不异于天地之别。

    特别是何进之妹曾贵为皇后,至今也贵为东莱王太后。与南阳后族何氏连姻,这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美事,竟然就这般落在了关、张二人的面前。

    接受?还是不接?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决择的决定。

    以前大将军之女为妻,这是二人一辈子也不敢想象的大事。如果不接,只恐一生都后悔不已。当若接受,那就与何白真正的拉上了关系,这对大哥刘备来说是何等的不义。桃园之誓犹在耳中,二人岂能背之。

    关羽、张飞终于坚难如割的拜辞道:“多谢使君的美意,我二人皆乡野匹夫,粗鲁不文,实在配不上大将军何氏的千金小姐。”

    何白顿时满面的失望之色,自带回关张二人后,何白效仿曹操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良宅仆奴应有尽有,从未做过什么恶心人的事情。如今更为他们的人生大事考量,事都做到这一步了,还是不能打动关羽、张飞。难道他们真的如此义气不成?这在后世可谓是绝无仅有的人啊。

    何白不由上前一步,拉着二人的手哭泣道:“两位兄弟对玄德兄长如此的义气,我心中甚是敬慕。深恨不得与两位兄弟早些相识,不然也不会如今日这般,你我三人之间始终有一条鸿沟,不得交心也。”

    关羽、张飞也终于激动的含泪拜道:“使君的恩情,我二人深感为怀。只是我二人先与大哥有桃园之义,誓言犹在耳中,不忍弃也。”

    何白握着二人的手道:“两位兄弟义薄云天,威武富贵皆不能屈之,今日我是亲眼见过了。只是我最后还有一言,万万两位兄弟细思之。”

    关羽、张飞拜道:“还望使君赐教。”

    何白擦了擦眼泪,说道:“云长喜读《春秋》,想来对春秋大义十分明了。春秋大义旨在明辨是非、邪正、善恶与褒贬,这对人的思想、精神与修身有极大的好处。然而,春秋大义只是战国时人的官样文章,可读可信,但需辨证细思。”

    “义者,有亲朋兄弟之义,有刚正节烈之义,有扶危救困之义,有拔刀相助之义,有疏财仗义之义等等。这些义气,我在云长、翼德身上都能见到,也相信你们能够守持终生。然而,你们多行仗义之事,却不知义之大者,乃是为国为民。汝二人之义在我看来,仅仅只是小义也,远远不如天下大义。”

    “小义只是针对个人,一些人。而大义却是针对整个国家、民族与百姓的利益。大义永远高于小义,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当舍弃小义而遵行大义,才是义者的正确选择。这点,不知你二人认可否?”

    关羽与张飞细细的思量了一会,终于点头认同了何白的说法。何白于是又道:“玄德兄长的志向是匡扶汉室,拯救万民于水火。但以他之能,根本解决不了国家的动乱之源,特别是士族豪强对国家的侵蚀,对百姓的压榨。他的愿望只是恢复先祖的荣光,加入到士族豪强之列,让子子孙孙重复对百姓的压榨。直至天下再度大乱。”

    “我虽出身南阳何氏同族,但在入雒阳之前,从未与南阳何氏有何关连,可说世代为民,深知百姓之苦。我的思想与陈涉略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之志向便是改革天下,消除动乱,藏富于民,使士农工商卒五行平等,人人皆可成为龙凤。从而强盛国家,壮我炎黄,使我华夏民族永远屹立于世。”

    “因此,我的志向便与玄德兄长的志向相背离了。只是相较来说,我的志向不但安内,还要扬外,更要为我华夏千万百姓的百年发展谋利。因此,相比玄德兄长的志向更胜一筹,也更符合天下之大义,不知汝二人认可否?”

    关羽、张飞二人坚难的点点头,二人之勇,世所罕见,皆有国士之才。然而就是出身的原因,使二人老大也不为他人所知,也不为他人所敬。如许多恶毒贪婪,又无才无德之辈,却每每占据高位,炫耀家门,欺凌世人,让二人深恨不已。

    若整个天下都如北海这般治政选才,对世人来说,不亦是人间天堂。只是要让二人背弃刘备,背弃誓言,从而选择何白,却又万分的坚难。

    何白继续说道:“如今我迫服了玄德兄长,玄德兄长也发誓辅佐于我。但是我知玄德兄长绝对不会甘心,日后必有反复之时。而你们二人,就将是玄德兄长反复的最大臂助也。如果你们继续相助玄德兄长,那日后兵连祸结上百年,百姓十不存一,华夏苗裔恐将灭绝,此皆汝等只守小义之祸也。”

    “如果你们能够禀持公正,遵行天下大义,不助玄德兄长成事。玄德兄长纵然有心,亦无能为力,只得安心助我。如此可以为国家减少不少的动荡时间,百姓也可早日回复到安定的生活之中。有我治政,不消十年,就可使国家恢复到强汉之时的盛世。你们也正好才盛年,或可效仿霍骠骑封狼居胥,扬威异域也。”

    “我与玄德兄长是于世共存,还是共亡?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存亡,百姓的生死,皆在汝二人的一念之间,还望汝二人细细思量……”

    两个平日里一文不值的勇武匹夫,今日在何白的口中竟然承担了整个国家前途、民族希望、百姓福祉的决择。还承担何白与刘备是两相和睦,还是龙争虎斗。一时之间,二人面色苍白,只感头顶有泰山之重。身子几乎都不能够挺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