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浙江一半的桑田改成稻田属于是国策的范畴。其实陈迪自己也不知道嘉靖帝是否会同意。
可那两百万两银子实在是太诱人了。那可是飞虎军一年的军饷啊!
陈迪费尽心机的写了一夜奏折,斟酌好词句,终于大功告成。
陈迪在奏折中,除了痛陈改稻为桑的好处,同时提出,飞虎新军每年的军饷浙江一省可自行解决。
永寿宫内。嘉靖帝将陈迪的奏折让吕芳当殿读给朝臣们听。
朝臣们听完奏折便吵成了一团:
“咱大明立国便是以农为本!改稻田为桑田是动摇国本!难道那陈迪想让浙江的老百姓都吃桑叶么?”
“什么动摇国本?纯粹是胡说八道!陈迪在奏折中已经说明了,每亩桑田比每亩稻田的收益要高五成!老百姓赚了银子,他们自然可以买粮吃!多赚的那五成,就是百姓们增加的收入!陈迪也说了,他将协调从江苏、南直隶调粮,以平价卖给百姓!还有!如果改稻田为桑田,浙江的商人们每年还可以多向朝廷缴纳四百万两的税银!”
“我大明物产富饶,国富民强。就缺那四百万两银子?以农为本可是太祖爷的遗训!难道你想让皇上因为四百万两银子就违背太祖爷的遗训,背上不孝的骂名么?”
“太祖爷是说过以农为本,可这种桑树就不是务农了么?照你这么说,只有种水稻才是务农?那种麦子,种番薯、菜蔬就不算务农了?”
“你这是强词夺理!改稻田为桑田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向波斯人多卖丝绸!卖丝绸就不是农事,而是商事,这有违太祖爷的圣训!”
朝堂之上,诸位大臣吵得不可开交。严嵩一党全都支持陈迪的奏陈。翟鸾一党统统反对陈迪的奏陈。
嘉靖帝厌倦了朝臣们之间的争吵,干脆开始闭目养神。
虾兵蟹将们吵完了,严嵩和翟鸾两位大佬终于开始正面交锋。
翟鸾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改稻田为桑田虽然有些益处,却断然不可行。我大明以仁孝治天下,皇上您是仁孝之君。切不可违背太祖爷的遗训!如果准了陈迪的奏折,那就是不孝!”
看来只要嘉靖帝恩准陈迪的奏折,就会被首辅翟鸾扣上不忠不孝的大帽子。
严嵩出班奏道:“翟首辅之言,臣不敢苟同。需知,太祖遗训中,除了以农为本的训诫,还有善待百姓的训诫!什么是善待百姓?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有饭吃,有衣穿,有银子花就是善待百姓!陈迪的建议,可以让本来种稻的百姓增加五成的收入,何乐而不为?恩准陈迪的奏折,不但不是违背太祖爷的遗训,反而是遵循太祖爷的遗训!”
嘉靖帝终于睁开了双眼。
他咳嗽了一声,问了一个与改稻为桑无关的问题:“浙江的卫所军每年耗费朝廷多少军饷?”
严嵩道:“启禀皇上,臣管着兵部。浙江卫所军每年的开支是一百二十万两银子。”
嘉靖帝点了点头:“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能不能铺满永寿宫的大殿?翟鸾,你兼着户部尚书,成天与钱打交道,你倒是说说看。能不能铺满啊?”
翟鸾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皇上,这。。。。。。这臣倒是没算过,应该。。。。。。差不多吧。”
嘉靖帝大怒道:“差不多!每年浙江卫所军拿着能够铺满永寿宫大殿的银子,却在跟倭寇的交锋中屡战屡败!浙江卫所军应该有七八万之众吧?朕看朝廷就是花巨款养了七八万头猪!镇海伯陈迪,不耗费一两国帑,却能建立一支精锐之师,对倭寇屡战屡胜。我倒想问问,满朝文武谁能办到?我还想问问,翟首辅,能不能将浙江的这群猪一般的卫所军全数裁撤?!”
翟鸾答道:“启禀皇上,大明自太祖爷起就是实行军户制,裁撤整个浙江的卫所军,有违祖制。”
嘉靖帝愤怒的拍了一下御座:“祖制,又是祖制!朕就不信太祖爷能预料到百年之后的事情!都察院还有六科廊的清流言官,统统给我跪下!”
都察院和六科廊的官员们赶紧跪下。
“你们这群人,整日了除了在朝堂之上上窜下跳,吵吵嚷嚷还会做什么?朕早就受够了你们!你们扪心自问,陈迪为官这一年多办到的事情,换做你们能办得到么?”嘉靖帝怒气冲天的说道。
都说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血流漂杵。嘉靖帝一发怒,都察院和六科廊的言官们,哪里还敢多言?统统伏地磕头不以。
嘉靖帝又道:“刚才严爱卿说了,难道善待百姓就不是太祖的遗训?你们为何总是从太祖遗训中抠出只言片语来压朕?难道陈迪想让治下的百姓过的好一点,朕恩准了他的请求,朕就是不忠不孝了么?”
嘉靖帝道:“只要百姓能过的好,朕想太祖爷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不但不会怪朕,反而会在咱大明的列祖列宗面前夸朕!”
吕芳见嘉靖帝怒火攻心,跪下,哭着央求道:“皇上,您可不要轻易动怒,您要保重龙体啊!”
嘉靖帝忍了翟鸾为首的清流言官们不是一天两天。陈迪的奏折,像是一根导火线,彻底点燃了嘉靖帝的怒火。
嘉靖帝道:“朕倒要看看,这天下到底是不是朱家的,是不是朕这个皇帝的!朕今天要下三道旨意!第一道旨,恩准陈迪关于浙江改稻田为桑田的奏陈!浙江布政使衙门全权监督浙江半数稻田改为桑田!”
“第二道旨意,浙江卫所军连年战事不利,不但不能保境安民,反而空耗国帑!令镇海伯陈迪为钦差,裁撤浙江卫所军!”
“第三道旨意,首辅翟鸾,辜负皇恩。在内阁任上不能体察朕意,鲜有作为!着其回乡养老!内阁首辅一职,由严嵩暂时署理!”
三道旨意一下,严嵩内心狂跳不已。自己跟翟鸾斗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搬到他。没想到陈迪的一封奏折,便弄的翟鸾丢掉了乌纱帽。这真是喜从天降!义子陈迪,真是自己的福星啊!
翟鸾则跪在殿下,老泪纵横:“臣翟鸾,接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