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他有意偷听。实在是短短一上午,事情又出了新的变故。
昨夜户部派人清点了从京城两行查抄的财物,赫然发现,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万两。
而京城民间银票,不下五十万两。
朝廷查抄两行,没得半点好处不说,还要亏上三十万两。
这还仅是京城一地,直隶几个府县都是如此。
银行的现银,决定对不会超过当地流通银票的40,这是胤祚定下的规矩。
因此朝廷查抄的银行越多,亏的银子就越多。
陈廷敬估计,整个直隶两行被查抄后,银两的缺口可能会达八十万两。
这对于本就见底的国库,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
听闻此消息,陈廷敬当场乞骸骨的心思都有了。
好在想到银行大掌柜云婉儿和胤祚都关在宗人府呢,便向皇上请奏,要来想来问明银两去向,碰碰运气,可谁知还没进门呢,便在门外听了胤祚的一番金融秩序崩溃的论述。
他当户部尚书,已经快十年了,对经济的敏锐比大清其余官僚都强得多。
他听完便知道胤祚所说都是对的。
想要重新确立金融秩序,陈廷敬自问是没有这个本事,其余的尚书、大学士、翰林、庶吉士显然也没有这个本事。
全大清能担当此任者,非六阿哥莫属了。
想到此处,陈廷敬也顾不上什么礼仪了,快步跑出宗人府。
他心中默念“十天,六阿哥说,想重建金融秩序,必须在十天之内,现在已经是查抄两行后的第二天,必须劝皇上将六阿哥放出来。”
……
养心殿中,雍正听完了陈廷敬的上奏,大怒“荒唐!”
陈廷敬急道“论经济之道,大清上下,无人及得上六阿哥。况且六阿哥身在牢中,是对自己的福晋及云氏说的此话,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啊。”
雍正冷冷道“不过是醉酒胡言而已。在畅春园读书时,兄弟几人中,允祚课业最差,怎么可能平白成了什么商道圣手?”
“皇上曾说过,六阿哥这人是生而知之……”
“放肆!”雍正怒极,他起身指着陈廷敬道,“朕已继位,他就不再是什么六阿哥。”
陈廷敬吓了一跳,连忙跪下道“老臣知错。”
雍正心中其实也知道胤祚在经商之道的厉害。
但一来,他心中对商贾之道甚是瞧不起。
二来,他和胤祚已经完全闹僵了,此时启用他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
三来,盛京还有胤祚麾下的三万大军,要借着胤祚身陷囹圄,无法向外界传信的机会,除去此患。
四来,他登基不久,朝野内外无数双眼睛盯着他,若是放了胤祚,让他出来主持大局,岂不是他这个皇帝向胤祚低头,从今往后,臣子如何看他,百姓又如何看他?
总而言之,雍正心中不愿放胤祚出来的原因千千万万,在他看来这就是一场战争,他和胤祚分别是两方主帅。
这是他登基的第一战,许胜不许败。
雍正思索良久,开口道“据胤祚的说法,想要避免通货紧缩,就要在市面上注入足量的银子,换言之,只要将百姓手中银票统统兑换现银,危局便可迎刃而解。”
“可国库已经……”
雍正打断他“不需动用国库。去查银行,审问每个犯人,查清现银去向。”
“皇上圣明,老臣来的路上,也想通了此节,便拿来银行账簿追查,发现几个月前,六十万两银子都运去齐齐哈尔了。”
“什么?”雍正目光一凝,“细细讲来。”
于是陈廷敬便将胤祚贷款一百五十万的事情说了。
根据银行准则,任何地区支行的现银储备,不得低于流通银票的40,这就是所谓的“准备银”。
故而,一百五十万两的准备银就是六十万两,几个月前便随着银票一起运到齐齐哈尔了。
“除此以外,银行还有大笔的现银滞留在江南。”陈廷敬又道,“因两行与徽商商战,徽商大败,两行借机在江南发展,便运去了大量的现银。”
养心殿中,陷入沉默。
说到这里,君臣二人都明白,江南的银子绝对不能动,现在直隶已经乱了,江南再乱,整个大清都有倾覆之危。
而齐齐哈尔的银子短时间内也动不了,毕竟还有三万新军挡在盛京。
就算是没有这三万新军,齐齐哈尔与京城有近两千里路,银子千里迢迢运来,也是两个月后的事情了,到那时,京城这碗黄花菜,早就凉透了。
雍正皱紧了眉头,苦思许久道“不对啊,现在全直隶乃至整个北方,日常买卖都用银票,很少见到现银了,按理说现银应该都在银行才是,怎么会出现现银少于银票的事情呢?”
“这个……”陈廷敬一顿,而后拱手道“臣只看了京城总部的账本,不敢断言……”
事实上,这两人都不知道,银行除了正常的储银发银票外,还会进行一定量的超发,即发行无准备银的银票。
这样的银票是总现银的10左右。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维持一定的通胀率,众所周知,可控的通胀对于经济发展是极有益处的。
齐齐哈尔的繁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就是通胀所带来的。
只是这个理念太过超前了,全大清恐怕只有胤祚和云婉儿能够理解。
“朕的上谕传到扬州了吗?”雍正揉了揉眉心问道。
“……上谕是昨天才下的,恐怕此刻还在路上……”
京城至扬州一千八百余里,就算六百里加急也要跑三天,上谕到扬州后,柳子辉赶到京城,最快也要四五天。
算下来,柳子辉最快也要七天后到达京城。
而现在京中形势,却是一天都难以等下去了。
雍正道“爱卿且退下吧。”
陈廷敬颓然告退。
他走后,雍正命人拿来纸笔,亲手写了道秘旨,而后加盖皇帝印,叫来隆科多道“派心腹将此旨传给费扬古。”
隆科多接了密旨,想了想道“皇上,臣以为,不如用刑,逼迫其相助皇上。”
雍正思虑良久,最终还是道“不要用刑,暂留一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