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乱世谋生之三国风云 >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三章

    “请丞相到城下相见。”赵斌定了定心神,目光灼热的望向自己儿时的偶像诸葛丞相。

    “太子殿下千里跋涉而来,将军却拒之城下,岂是臣下所为?”赵云长枪高举指向城楼,冷峻的脸上充满了杀气。

    “子龙将军言重了。”赵斌并不介意,皇帝都已经不放在眼里了,何况是个白痴太子。

    赵云见其如此目无尊上,心中怒气越发上涌,却又无可奈何。

    “子龙休得无礼。”这时诸葛亮终于缓缓开口,骑着汗血宝马,手摇羽扇策马出阵,与赵云并肩一起,朝城楼上的赵斌微微点头致意。

    赵斌即连忙招呼庞德跟自己出城,同时嘱咐他:“白马将军便是赫赫有名的常山赵子龙,切不可大意。”

    “属下明白。”

    随后城门大开,两骑并肩而出。

    诸葛亮见状也打马上前,赵云欲出言劝阻被他摆扇打断,只得跟上紧紧护卫在前。

    “前将军赵斌拜见太子殿下,拜见丞相。”赵斌朝阵中一席滚烫龙袍的少年合了合揖,又朝诸葛亮拱手致意,说道:“下官有军职在身,恕不能下马行礼,还请丞相见谅。”

    诸葛亮含笑摇了摇羽扇,禁不住多打量几眼,回道:“吾在川中素问将军威名,今日得以相见,不想竟如此年轻。”

    “丞相见笑了。”赵斌来到三国数年,还是头一次与这千古贤相四目相对,不管如何压制,都无法安耐心中的躁动。

    两人谈笑风生,各自夸赞对方的成名事迹,却始终不提圣驾一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多年老友未见,甚是熟络。

    片刻之后,终是赵斌率先沉不住气,赵云的存在总是让他心惊肉跳,于是直奔主题说道:“圣驾尚在城中等候,我等不可怠慢,下官这就命人迎圣驾出城。”

    “将军这是不打算迎殿下尊驾进城吗?”赵云冷冷插话,眼中寒光不住流转,唬的赵斌心生怯意,汗如浆下。

    “无妨。”诸葛亮却并不在意,按了按羽扇让赵云稍安勿躁。

    接着赵斌便朝城楼上的马谡打手势,后者会意连忙下城,片刻之后便迎着刘备的龙銮出城。

    “拜见陛下。”城外近万大军纷纷单膝跪地,诸葛亮、赵云亦下马跪地行礼。

    赵斌见状不得不示意庞德一起下马行礼。

    “陛下。”礼毕之后,诸葛亮连忙走到龙驾前,掀帘关切问候。

    假寐之中的刘备微微睁开双眼,道:“丞相来了。”

    “臣来晚了,让陛下苦等了。”诸葛亮眼中泪水打转,一脸自责神色。

    “丞相不必自责,圣人也有犯错之时,何况朕乎?”刘备虚弱的伸出手拍了拍诸葛亮的手背予以安慰。

    一旁的赵斌听得清清楚楚,对这种含沙射影也不在意,不说那才奇怪呢。

    随后刘禅在亲兵的护卫下来到龙驾前,大哭一场,刘备亦是老眼横泪。

    良久,诸葛亮对赵斌合揖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荆州就拜托将军了。”

    赵斌怎能听不出话中含义,微笑回道:“敢不尽力?”

    接着赵斌又至龙銮前,行吉拜礼,说道:“陛下保重龙体,荆州有臣,绝不会重蹈关君侯之道。”

    刘备无力的撇了赵斌一眼,意味深长道:“朕信得过卿。”说罢便合上双眼,再不理会他。

    随后龙驾在大军的护卫下徐徐往西而返,直至后军消失在视线之中,赵斌才大松一口气,犹如鬼门关走了一遭。此间汗水已湿透了整个后背多时,不由的暗赞赵云就是赵云,往面前一站都能给人这么大的震慑力。

    回到城中,赵斌连喝了数碗酒壮胆,才微微平复惊惧的心情。

    稍时,马谡、庞德、韩勇入内,见赵斌如此,不觉齐声奇道:“将军你这是”

    赵斌尴尬的摆了摆手,转口说道:“此事终得尘埃落定,稍后准备返回荆州吧。”

    韩勇闻言,不解问道:“将军何以走的如此匆忙,下官尚未有机会感谢将军的提携之恩。”

    这个韩勇,本是耒阳县中一个小小的官差头目,当初赵斌见他办事认真便特意向庞德提了提,从此平步青云。后赵斌升迁督荆襄事,又将他调往夷陵,拱卫荆州西大门的安全,不久迁秭归都督。

    “荆州四面是敌,不回不行啊。”赵斌此时此刻才知道什么叫责任越大,压力就越重。

    当晚,赵斌、马谡、庞德一行人便匆匆离开建平返回江陵,于年前到达。

    其时赵斌势力下辖七郡,襄阳、南郡、江夏、零陵、武陵、桂阳、长沙,以及一个秭归都督府。

    都督府这个行政单位有点奇怪,是一个独立的镇戍编制,介于郡与州之间,直属御前。历史上的蜀汉就曾设有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守、汉中都督,四个都督府,承担着防御敌人入侵的重要任务。

    赵斌特意设立秭归都督府,为的就是将这条通往西川的大门独立起来,只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都无权过问。他最怕的不是魏吴来攻,蜀汉朝堂不会眼睁睁看着荆州失陷,大不了随便找一方投降也行。就怕蜀汉偷他后路,再安个拥兵自立,不尊皇命的罪名,那可就死翘翘了。

    眼下荆州民生一片萧条,沉重的征粮让许多人食不果腹,其中不乏多有活活饿死之例。

    赵斌心知急需恢复荆州的民生,从襄阳调来马良,又起用不少士族子弟中的治理好手,任以要职,得到士族的全力支持,局面才勉强稳住。

    事后赵斌感慨万分,荆州若无士族出手相助,如今的状况还不知道成什么样。他现在算是切肤感受当初关羽的无奈,这些来自于士族的无言压力,真的不是一时脑热能够解决。

    现在看来当初选择示好,向、黄两家的决定果然没有选错,从这里可以看出赵斌的远见目光。

    人若无才,哪怕你有先见之优,鸿运之福,也只能一时得意,绝对走了不多远。

    赵斌的才能,从客观上来讲,算不上出色,有的只是开明的思想,不会受困于那些条条框框,认定一条死理。他能够走到如今的位置,多是受益于后世的外交政策,引进他国的异域文化,可见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