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舍弟诸葛亮 > 第28章 为了二弟我就收下了(感谢盟主薄瑜!欠一万字上架后加更)

第28章 为了二弟我就收下了(感谢盟主薄瑜!欠一万字上架后加更)

    后世打工人最气愤的就是:老板看你什么都会,就什么都交给你做。

    何况诸葛瑾还不是打工人,所以有些话他更要澄清:“纵横游说……不是别驾的职责么?问我是不是不太合适?”

    众所周知,别驾负责州牧的外事工作,而徐州别驾一直是糜竺。

    陶谦当州牧的时候就是,刘备接盘后还是。

    面对诸葛瑾的冷淡态度,刘备也不意外,只是作无奈状:

    “子仲不是亲自去王景兴处、交涉买粮未归么。王景兴如今定也提心吊胆,怕孙策收拾完许贡就收拾他。第一次联络总得郑重其事,说不定还能引为盟友。

    何况我素知王景兴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跟子仲同乡。而且他的孝廉、茂才是陶公所举。有这几层关系在,子仲去,他是必然要给面子的。所以其余外事,只好请先生能者多劳,点拨几句。”

    糜竺暂时指望不上,刘备再找其他人也正常。

    诸葛瑾只好揉了揉眼角,散一散起床气的余韵,一边认真琢磨起这事儿,值不值得出手。

    说实话,如果能有机会、亲眼见识见识更多这个时代的枭雄,观摩一下那些顶级谋士是怎么想问题、怎么理解世界的,那诸葛瑾还是有兴趣的。

    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光靠读过《三国志》来了解敌人,终究不一定靠谱。亲自近距离观察敌人,知己知彼,对将来的工作肯定有好处。

    而且自己将来肯定会越来越位高权重,名满天下,到时候就更不方便到处跑了。

    趁着如今还籍籍无名,出去公费旅游考察一番、跟曹操孙权袁绍刘表之流谈笑风生一下也挺不错的。

    历史上二弟诸葛亮刚出道的时候,不也是趁着尚未扬名,先去孙权那儿运作了孙刘联盟的事。再往后诸葛亮名声鹊起,地位尊贵,就再也没亲自出使过。

    可问题是,吕布、袁术这俩货,实在不够资格让诸葛瑾提起兴趣——

    就算了解了他们又如何?过两年他们就要死了,那自己的脑细胞不就浪费在了揣摩将死之人上吗?

    而且这俩货情绪还不太稳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出使吕布袁术肯定不如出使曹操孙权袁绍安全。

    想明白这点,诸葛瑾便意兴阑珊。

    谁让他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呢,他只对那些能对他的人生长期增值有意义的工作感兴趣。

    至于那些没有长期价值的活,找个庸才同事糊弄糊弄得了,没有糜竺还有孙乾简雍嘛。

    不过,明面上肯定不能这么跟刘备说。

    诸葛瑾组织了一下措辞,正想婉拒,

    可惜脑子里突然又止不住地灵光一闪,一些坏水自发地涌现了出来,于是话到嘴边就变成了:

    “吕布此人,不可晓以大义,只能诱以名利,所以跟他交涉,不是口才智辩可以扭转的,关键要看将军愿意拿出什么条件。

    既可以是利益,也可以是名声、面子。若舍不得本钱,纵有张仪苏秦之舌,也是无用。”

    刘备原本都觉得诸葛瑾这次肯定想躲懒,没想到他消了起床气后,竟能那么快有想法,不由大喜过望。

    他不怕诸葛瑾想不出妙招,就怕诸葛瑾没兴趣。

    这短短二十天相处下来,他已经对诸葛家人的智商产生了绝对信赖。

    刘备连忙表态:“只要不失大义,钱财、面子、名声这些都可以谈——先生可愿帮我绸缪此事?”

    诸葛瑾甩了甩肩膀,揉了揉筋骨:“要我帮忙也行,不过三个条件。

    首先,我觉得这事儿不是只找吕布就能搞定的,所以将军这几天最好先问问公佑,看看他有没有办法。若是没办法,将军再来找我不迟。

    其次,如果非要我办,那就得给我些时日准备,而且需要按我之意,给朝廷上一些表章。因为有些筹码不是能私相授受的,必须借重朝廷的大义名分。

    最后,还得给我配个有人脉的副手,配上精锐护卫,财帛金礼也须任我用度。”

    诸葛瑾这么说,是因为他临时意识到,吕布虽然不足使,但是跟吕布斡旋的这个契机,可以同时拿来跟朝廷要点条件。

    如果两件事情捆绑到一起做的话,那就配他亲自花费脑细胞了。

    而且他想到叔父诸葛玄在豫章郡,如今地位也非常尴尬。朝廷去年原本是派了朱皓担任豫章郡守的,然后朱皓还收编了笮融把叔父打得很惨跑了。

    然后笮融又杀了朱皓,反叛自立为豫章之主。

    所以眼下这节骨眼,豫章太守之职其实是悬空的,暂时没有正式派新人去接替。(诸葛玄的豫章太守是刘表表的,但朝廷没有准奏刘表的申请)

    历史上要等刘繇明年绝地一搏、把笮融赶走,然后曹操发现又可以摘现成桃子了,才以天子之名、又派了华歆去接替豫章太守。

    现在既然自己有机会改变历史,诸葛瑾当然要阻止华歆取代他叔父了。

    所以,如果这次出使,能够一石三鸟,既从吕布那儿要回刘备军家眷,又能暗中观察朝廷中枢的运作、人事、态度,同时还能给诸葛家自己的亲戚谋取官职,那么他也就勉为其难亲自做一做了。

    但凡这一石三鸟里少掉任何一鸟,那就别劳他大驾了,让孙乾去吧。

    ……

    刘备听了这条件,当然想都没想就要直接答应,哪里还肯再多考虑几天?那不是纯纯浪费时间吗?

    也怪诸葛瑾之前表现太好,算无遗策,所经手的事情没有一件不办得完美的,甚至都是超额完成。

    信用值积累得太多,以至于只要是诸葛瑾的提案,刘备根本看都不用看,就能闭着眼睛批。

    但诸葛瑾表示:他实在太累了,最近就没闲过。这次的计划他也确实还没想清楚,还需要时间准备。

    仔细算算,诸葛瑾穿越过来也就二十天,他都做多少事了?

    “将军稍安勿躁,我确实需要至少五六日筹划细思,将军且去寻公佑,看看能不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

    而且,家母与母舅此前暂住海西,广陵平定后,确认城中已无贼兵余孽,我才派人报信,去海西接回家眷。

    另外,那流刺网捕鱼之法既已改良妥当,将军曾许我派那些水手、护卫,去豫章、襄阳寻访叔父、诸弟妹。这些事情,另行也需要交代。待我办妥之时,若是公佑还拿不出策略,在下自会全力为将军筹划此事。”

    刘备听了这一堆理由,也才意识到自己确实使唤诸葛瑾使唤得有点过了,人家毕竟是朋友关系,客卿,哪能这样劳碌。

    家眷要安排,叔父和弟弟要联络,这些也是大事。

    尤其刘备回想起十八天前、诸葛瑾继母宋氏那番纯发自然的感慨,说“亮儿之才十倍于瑾儿”,刘备心中更是热切,觉得子瑜联络他弟弟的事儿,优先级也非常高。

    刘备便答应下来:“既如此,先给先生五六日休沐闲暇时光,备且去找公佑商议试试。先生但有需要护卫、侍从、用度,随便使唤取用便是,不用禀报,我已关照过近侍之人。

    对了,既然令叔去年在豫章,败于笮融之手,不得不将令弟送去襄阳。那想必他们在刘荆州处的日子,也颇为清苦吧?此番送信联络,也得随附些盘缠用度才好。”

    不得不说刘备这人自来熟的本事是真强。仅仅只是允许诸葛瑾先处理私事,他就主动想到了要给住在襄阳的诸葛亮诸葛均送点儿金银财帛花花。

    诸葛瑾本来想拒绝的,他不想受这种小恩小惠人情。

    但转念一想,可能这两年诸葛亮初到刘表处,日子还真不好过,应该挺穷苦的。毕竟如今的诸葛亮,还不知道有没有跟那些荆襄名士建立起人脉呢,如果没有的话,或许还真要靠自己种田补贴家用。

    诸葛瑾倒不反对弟弟稍微体验一下种田生活、磨砺一下心性。但是十六岁的诸葛亮还属于未成年人,加强营养和锻炼还是有好处的。

    为了二弟的健康成长,那就收下吧。

    ……

    刘备跟诸葛瑾约好之后,果然五六天内都没再来拿出使吕布的事儿烦他。

    只是找了一下孙乾,看看孙乾有没有什么办法求和把家眷都弄回来,而且刘备的心还挺大的,不光想要自己和高层将领们的家眷,还想把军中普通军官,甚至是一些士卒的家眷也弄到。

    这个胃口稍微有点大,而刘备军眼下的处境又比历史同期要好一些,没那么“人畜无害”,孙乾思前想后,总觉得刘备的条件有点想多了,只能承认自己可以试试,但没法保证办成。

    若是倒退一个月,刘备手下无人的时候,孙乾这么说,刘备也就认了,还是会让孙乾去随便发挥、死马当活马医的。

    但现在刘备不是见惯了智计卓绝之人了么,也就愿意再等等,期待诸葛瑾创造奇迹了。

    至于孙乾,刘备也没让他闲着,就让他先去用“流刺网大量捕捉海鲈鱼”的“神迹”向广陵士绅大户宣扬官府劝农的靠谱性,然后立刻让那些农闲的百姓把冬芥菜给种上。

    冬芥菜的菜籽培土等发芽都快十天了,最多再有七八天,就得挪到大田里分种了,这事儿也是耽误不得的,好歹是一季的蔬菜收成呢。

    孙乾松了口气,就先全心处理内政去了。

    他最近心中也有了觉悟:主公已经习惯每次遇到突发事件,都先找子瑜先生策划,把最难啃的骨头搞定。

    等策划完了,剩下些按部就班运营的体力活时,就轮到他孙公佑等人上了……

    但孙乾也没有任何不服,他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差距太夸张了。

    ——

    ps:非常感谢盟主薄瑜的打赏!有点猝不及防,太感谢了,非常感谢!

    本书还没上架呢,大家不用破费,悠着点。先欠一万字加更,上架后一定加更还清!

    新书期如果满了20万字,就提前结束新书期不能上新书榜了,所以现在真不能加更,全都记账记着不会少的。

    拜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