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华教完姐妹俩所有能记住的瑜伽体式,琢磨着是不是需要在房里装根钢管的时候,终于等来了蔡金山的好消息,新船建造完成,可以下水了!
朱秉仁带着村中各家主事之人,组织了一场低调而庄重的新船下水仪式。
众人看着作塘中体型巨大,船身流畅的大船,震撼不已。
船头侧面【太微·镇南】四个大字金光闪烁,周边围绕太微垣的星图时隐时现。
为了这几个字,朱绍华特地培育了一批楠木,在树上雕刻出字体后切割下来,粘贴到褐色铁力木船体上,又利用【米面蓊】控制这些楠木分泌结晶体,就成了大名鼎鼎金丝楠木。
【宝树五型--太微级风帆战舰--镇南】
【排水量:4000吨(待定)】
【载重量:3200吨(待定)】
【船长:65米】
【船宽:14.5米】
【型深:12米】
【炮甲板长:50米】
【吃水深度:6米(待定)】
【桅杆高度:65米】
【风帆面积:4200平米】
【航速:10-12节(待定)】
【船员:100-120人(待定)】
三叔朱秉礼常年出海,对船只最有感触,问道:“绍华,这船得有二十丈了吧?我看着不比那些两千料的战船小。”
后世考证的两千料郑和宝船,船长61.2米,宽13.8米,这已经是朱秉礼所知的最大战船了。
至于传说中郑和船队中的五千料宝船,那实在是超出常人想象。
朱绍华看着眼前的【镇南号】也是满眼激动,哪个理工男能拒绝这样的大玩具呢?以前只能买个模型过手瘾,这会儿可是真正的大家伙了。
朱绍华设计的这艘【镇南号】,与两千料福船大小相仿,三层甲板,上层建筑采用三岛式,分别设置了一到二层的船首楼、船桥楼、船尾楼,三根桅杆。
至于其他数据,得下水了试一试才知道。
朱绍华可没有那么专业的船舶设计能力,他搞出这艘【镇南号】,还是靠的魔法植物,走的“大力飞砖”的路子。
这艘【镇南号】上还使用了几项尚未出现的新技术:飞剪型船艏、球鼻艏、舵轮、斯贝克锚,以及在大明普遍使用,但西方要在两个多世纪之后才引入的开孔舵。
这些东西几乎掏空了朱绍华的脑中,所有关于帆船的知识,让他第一次觉得跟别人斗键也是有点用处的。
飞剪艏能有效劈开波浪减小阻力,同时大大提高纵摇稳定性,减轻了埋首现象,同时还能抑制海浪上冲。前伸的船首使得上甲板增长,65米的船身长度,就一部分它的功劳。
球鼻艏能减少船体兴波阻力,有效提高船速。
舵轮相比于横舵柄或者垂直舵柄,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省力,而且舵轮可以设置在船尾楼之前,能够很方便的观察风帆状况,更便于操船。
斯贝克锚作为无杆锚中的佼佼者,抛收方便,稳定性强,不伤船体。相比于现在笨重的船锚,重量轻了一半还多。
开孔舵上的孔洞使舵叶两侧的水相通,可降低转舵力矩,方便操作,而且在船速较低的情况下,对舵效影响不大。
而且这些技术的关键都在于能不能想得到,在制造方面反而没有太难的技术要求,都在朱绍华的制造能力范围之内。
因为【天枢】火炮只有十二门,朱绍华计划建造两艘太微级战列舰,每艘船上装配六门。
因此他只在二甲板左右两侧各设置了六個【天枢】炮位以及十个【天璇】炮位,船首和船尾各设置了两个【天枢】炮位,整艘船上只有三十六个炮位,装备二十六门炮。
【天璇】是为了补充轻型火力。
至于六门【天枢】怎么分配到十六个炮位上,那就是哪里需要哪里搬了,“超轻型重炮”就是这么方便!
风帆战舰时代,一般都选择将重型火炮放在平板车上,以此通过发射时平板车的后移用来缓解后坐力。
到了铁甲战舰时代,才出现了炮架后退缓冲后坐力的架退炮,以及炮管后退的管退炮。
而朱绍华出于对合金树根反后坐装置和船体强度的自信,直接跳到了战列舰时代,使用间断开火和船体硬抗的方式来应对后坐力问题。
而且,反后坐装置也只是给【天枢】配备的,【天璇】根本用不到。
相较于火炮数量,船型明显偏大,存在明显的浪费,而朱绍华之所以选择这个尺寸,是从两方面考虑的。
第一个就是震慑,在大航海时代,船型最大的战斗力未必最强,但船型小的,战斗力一定不会强。
第二个就是适用性,按照【米面蓊】的属性,朱绍华其实可以按照航母的尺寸造一艘船出来,但是风帆动力是完全跟不上,船能不能开起来都是问题,而且很多海港根本进不去。
在朱绍华的记忆中,这个时代西方各国最强的风帆战舰体型大多都在50米上下。
只有勇猛的瑞典人,在1628年建成下水的“瓦萨号”超过了60米,但在下水之后就立马沉没在了斯德哥尔摩港口。
十几年后的英荷战争中,风帆战列舰的概念才明确出来,随后才有了风帆战列舰的分级。
十七世纪后期,真正超过60米的战列舰才逐步出现。
所以朱绍华这艘略带水分的65米长巨舰,虽然没有三层甲板布满密集炮门的壮观景象,但依然是让人畏惧的存在。
“三叔,跟两千料的福船差不多大,只是船楼要比福船矮上不少。但在其他方面,福船是拍马也赶不上的。”朱绍华看着自己的专属战舰,内心充满自豪。
蔡金山也兴奋的满面红光,这毕竟是他主持建造的第一艘巨舰,虽然全程搭积木,但还是有几分成就感的。
而且有了这艘巨舰,也可以为后面他自己要建造的大船积累一些经验。
新船下水,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直接试航了。
朱绍华开始组织船员上船熟悉船况并学习,特别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风帆系统。
朱绍宗带队上船,先从理论知识开始学起,然后再进行实操。
除了要让船员学会使用船上各项设施之外,还需要将所有操作及注意事项整理成册,并在后续的试航中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还要将所有的战术术语、操作术语都进行统一,为以后组建船队做准备。
全体船员中,既有原先商船上的人员,也有护卫队成员,还有一部分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新招募的船员,这些人都是跟朱家签了卖身契,又经过几次考验后,朱绍华才放心让他们登船。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朱绍华还要忙碌着完善船内的精装修,以及后勤物资上船,为真正的试航做准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