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准备攻打南郡,整顿军马。不料本部军士不慎,火炮打了自己人。
关羽追查责任,属于糜芳傅士仁的责任。关羽在出征时警告糜芳、傅士仁:“回来再找你们算账!”
他让糜芳傅士仁守公安县。
那时候,有没有火炮?这里不做深究,但是关羽在人事处置上却给自己埋下了隐患。他的后方就托付给了这样的人,和张飞犯了一样的错误——鞭挞亲卒,复留于身旁。
关羽北征,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逼的曹操要迁都,威震华夏!但是曹魏势力庞大,轻易不会这么作出退让。于是,曹操派徐晃再次增援襄樊,跟关羽拼消耗,却暗地里与东吴勾结。
樊城久攻不下,兵法上最忌疲军屯于坚城之下。关羽来到城楼门下,骂道:“曹仁小儿,快快投降,于禁已被我生擒,庞德已被我斩首!”城楼上放箭,不想竟是毒箭,射中关羽的右臂。
华佗来到关羽营垒,要给关羽治疗。一看伤势,毒入肌骨,需割开皮肉,刮骨疗毒。关羽说道:“关某戎马一生,早已视死如归,华先生尽管动手吧!”说罢,喝了一口酒,只当做没事,一边治疗一边与人对弈。
华佗尽管动手了。割开皮肉,用火烫过的手术刀,一刀一刀的刮骨疗毒。(我不禁想到了刘伯承忍痛让医生在眼部缝针)
事后,包扎完毕。华佗称赞道:“将军神勇,非常人所能及也!”
关羽说道:“华先生医术高明,关某佩服!”
电视剧《三国演义》有这样的镜头:
华佗离去,关羽亲自相送。关羽手托黄金银两说道:“华老先生,略备行资,聊表心意耳,敬请收下!”
华佗上船,摆摆手说道:“不用。”
华佗已经上船,关公拱手说道:“万望先生保重!”
“将军请保重!”
华佗深深一揖,漾舟而去。江水涛涛,一叶扁舟,老人背戴斗笠,头发斑白,远去的身影竟凛立于江中。岸上,壮士盼望,几度春秋可留,能与苍生共荣辱?
如果说关公一生戎马,效忠于大汉事业,本就马革裹尸而还,死得其所。可华佗一救人扶伤的郎中大夫,与世无争,一心钻研医术,以传承于后世,又有何罪?要遭军阀猜忌杀头的大厄!
可见,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上天能注定人的结局和命运。
这江边拱手的两人互相“保重!”可结局都不能保重了。
关羽攻樊城不下,打算把原江陵守卒一万人调往前线,可担心东吴会犯江陵,故而犹豫未决。
恰好东吴陆逊来信,关羽把信拆开一看。这满书的溢美之词,把关羽捧得心里别提有多么舒坦了!于是,关羽决定把荆州的一万士卒调往前线。至于后方,他采取了烽火台的战术手段来应对东吴的潜在危机。
战术的手段不能替代战略的大格局。大方向错了,战术纵然再妙,不能弥补战略上的不足,甚至不能挽留因战略性错误而导致的倾颓败势。你能用“烽火台”这样的战术手段来应对我的进攻计划,难道我就不能用“白衣渡江”这样的战术手段来破解你的战术防守?
战略上,关羽将后方的兵力北调,后方空虚,而樊城守备严谨,徐晃引兵来援,可谓“劳师糜饷屯于坚城之下”。这对东吴的军事行动而言,战略上非常有利。
吕蒙,早已不是那个吴下阿蒙。陆逊,也非泛泛之辈。可关羽掉以轻心,骄傲轻敌了。
到了晚上,吕蒙命令军士打扮成商人,兵械藏于内,船上放着金帛锦衣。把船开到荆州岸边,向烽火台值班的军士喊话:“喂,军爷!我们是路过的商人,船上好处多多,就借宿一晚,明天一早就立马赶路!”
“关将军有令,私人不得上岸,要我等严加戒备。你们往别出去吧!”初始不肯。
“嗨,没事儿!就一晚,军爷,船上的,您看?多好的丝绸,借宿一晚也没啥的,少不了您的!”
说罢,吕蒙的军士拿出了黄金锦衣一抖,果然耀眼的实货。
“既然这样,那你拿上来瞧瞧?”
烽火台的守城官终于动心了。
吕蒙亲自带人上岸,先了结了这座烽火台上面的军士,发不成烟信号。就这样,吴军占据了滩头阵地,后继的吴军蜂拥而入。
有言,关公坐堂,正气逼人!可再优秀的领导,你能确保手下个个正气逼人?个个优秀?真是贪污受贿之徒,比比皆是;见利忘义之辈,屡禁不绝!
这是从古至今人类的一个悲剧。关羽的破绽不止是他的“得意”之作烽火台,他的后方交给了糜芳和傅士仁这两个不忠不义的人。糜芳和傅士仁顷刻间就投降了吕蒙。吕蒙带来的吴军化妆成荆州士兵,诈开城门,席卷关羽后方基地。
当前线的关羽得知后方被东吴袭取,已经连归路都被断了。他只好败走麦城,等待救援。
东吴吕蒙帅军进入荆州,深知稳固得到已经占领的地方不能出差错。他下令:“有胆敢妄取民舍一物者,杀无赦!”
有个人的裙带关系能和孙权搭上边儿,他因为拿了民居一顶斗笠。正值下雨,于是戴上了。被吕蒙看见了,下令:“斩首示众!”
东吴兵马入驻荆州,秋毫无犯。老百姓只愿消停的过日子,你们打打杀杀都是为了帝王事业,与百姓何干?别侵扰百姓就行了。
关羽只剩下麦城,派人突出重围向上庸的孟达和刘封求援。可惜这两个人心眼儿近视,看不到日后,只顾眼前的芥霁。原来,刘封当初被刘备认作义子,关羽不悦,向刘备说道:“此螟蛉之子,兄长何故收为义儿?”又,刘封屯兵上庸,属于偏远地区,远离益州政治中心,也是关羽示意刘备而做的人事安排。这导致刘封心里怨恨关羽,他们默认了关羽困窘,而不发一兵一卒救援。
援兵无望,关羽只好亲自领兵往西川进发,而留王甫周仓守城。
路上白雪皑皑,赤兔马被潘璋指挥的军士绊倒马蹄,关羽摔下被擒。可怜关羽一生,到此为止。
《三国演义》书中描写孙权本不想杀他,但张昭这样学识渊博又温文儒雅的文人开始谗言了。他说道:“当初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尚不能结其心,此人勇悍,留下终为东吴大患,不如杀之以绝后患。”
孙权点点头。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笔者判断《三国志》所描述的可能性较大,也就是说是潘璋当场抓住关羽,当场就杀了。素来藐视东吴将领的关羽也为东吴将领所恨,所以根本没有为关羽的生留有缓冲余地。一代英杰,一代义绝,就此将星陨落。
关羽被杀后,他的头颅被盛装在涂漆的盒子里,送往曹操处。孙权的做法其用意在于嫁祸曹操,而曹操识破东吴计谋,于是厚殓关羽。
刘备听闻后,哭道:“可怜云长身首两地呀!”刘备发誓要诛尽仇人!
关羽的死引发了一连串的事故,这些事故对蜀汉的复兴事业而言是致命的。《隆中对》的计划难以照计划施行了。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虽然有虚构,但作者不能不说是为了陈述“忠义”而殚心竭虑!诸葛亮出祁山北伐的战场上,一位大名鼎鼎的饱学大儒,这位活了七十有六的老先生骑在马上,站在曹魏的角度上要给诸葛亮训话了。他在同僚面前夸下海口:“管教一席话,使诸葛村夫拱手来降。”
这人就是王朗,官至司徒。他立于魏蜀两军阵前,长须飘然,颇有一番道骨!
王朗:“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正式。”诸葛亮答道。
“久闻公之大名,今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要兴此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我奉昭讨贼,何为之无名?”诸葛亮反问。
“嗯!”王朗神情肃穆的点点头,似乎胸有成竹。
他说:“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是天命所归也。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以应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手指诸葛亮)、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仲、乐毅,何要强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怎比得上天空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哈哈!”诸葛亮大笑,说道:“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两军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昔日桓帝、灵帝以来,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是社稷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啊!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
“王司徒之身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应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王朗心知不妙,用手指指着对面的诸葛亮威胁:“诸葛村夫,你敢……”
“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食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王朗在马上咳嗽了两声。
诸葛亮:“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再见先朝二十四代先帝?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这是《三国演义》剧情中骂死王朗一出戏。
王朗能和诸葛亮比么?不能的。无论是能力、人品,还是作者的忠义价值观,他都不能比。然而,这样的人,这样不忠不义的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又怎么可以又跑到两军阵前去给别人说教训话呢?不知深浅,不自量力,死有余辜!
我不禁想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卖国贼,还有如今的祸港四首,正是厚颜无耻之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