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建兴十二年,也就是曹魏青龙二年。
七月二十日,小雨。
曹叡正在营帐内用午膳,刘邵抵达营帐前。
“陛下,西线军报。”
“进来。”
刘邵走进来,曹叡一边一边说道:“先放在一边,用午膳了么?”
“多谢陛下,臣已经用了。”
曹叡却自顾自大口吃饭,他旁边还放着一份军报,是东线的军报。
在过去的两个月,孙权对合肥展开了连续进攻,依然久攻不下。
“臣刘放参见陛下!”外面有传来了声音。
“进。”
刘放疾步进来,躬身道:“陛下,合肥急报。”
曹叡依然在吃饭,等吃完,才慢条斯理接过来,这一看,立刻笑出来:“孙权听闻朕御驾亲征而来,已经退兵。”
刘放和刘邵微微一怔,刘放率先开口道:“孙权胆小如鼠,陛下,我军应该乘胜追击!”
“不准!”曹叡简单地说了一下,“孙权谨小慎微,而且他此次北上,不过是给诸葛亮看,好让诸葛孔明在西线跟我们拼命,既然已经退兵,就没有必要再追。”
说完,便将刚才刘邵的那份西线军报打开看起来。
曹叡淡然说道:“已经开始在西线坚壁清野,预计半年可完成,届时关中一部分百姓将抵达京兆,剩余的进入各城,留下一片荒野给诸葛孔明!”
“进入各城,粮食恐怕不够啊,现在这个架势,蜀军可能会驻扎到明年。”刘邵说道,“陛下应该去西线督战。”
曹叡却说道:“权退亮胆破,大将军已制之,吾无忧矣。”
此时,孙权部已经快速往长江方向退去。
如正史上一样,建兴十二年的北伐,东线以孙权以退兵告终。
这已经是孙权第五次攻打合肥,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
“那现在……”
“班师回朝。”
“陛下,诸葛孔明现在已经在多处屯田,西线战况恐怕不妙!”刘放也说道。
“蜀地一州,妄图对抗朕的九州,那诸葛孔明即便天纵奇才,又能如何,前四次不都失败了么!”
按照正史的行程,曹叡的这个判断绝对没有问题。
当年曹叡刚继位不久,便遇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上下恐慌,曹叡极其重视,亲自到长安督战。
但这一年的曹叡,早已深谙皇帝之道,气度更加从容。
“去转告大都督,让他尽快将蜀纸的制作方法拿回来给朕,此法可兴国也!”
“喏!”
七月底,孙权部已经抵达长江边,快速渡江而回。
此时,进攻淮水的孙韶部也陆陆续续开始退兵,东线可谓是全面溃败。
转眼已经进入八月,渭河之畔的秋风卷起阵阵泛黄的碎草,干燥的空气中夹杂着几分清冷的凉意。
田野间忙碌的身影变得更多,陈仓县的道路也处理得更加宽阔平躺。
周围的土墙也越垒越高,甚至从县衙门到南城门出现了一条足有二十米的宽路。
中午的时候,许多人在报社门口听完故事,就沿着这条路,回到田里。
李衡坐在下衙门的书房里,午后阳光穿过窗户,洒落在房间内,映照得室内一片敞亮。
他正在专心致志地书写着。
县衙门的吏员也多起来,他们也在专心书写着什么。
“郎君,郎君。”薛良走进县衙,快步走到李衡办公的门口唤道,“今日过来的百姓突然增加到一百多户,现在都在城外,想要进城!”
一百多户?
李衡站起来,这么快吗!
这比自己遇到的还要快。
之前用粮食吸纳百姓,一天也就几十上百人。
一百多户,怕是有七八百人了。
李衡问道:“费司马说拨给我们的守军到了吗?”
说话间,外面传来了声音:“李县令可在?”
李衡快步走出去,门口站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一身劲装,眉目英武,身姿挺直。
“下官姜斌嗣,参见李县令!”
“姜斌嗣?”李衡怔了怔问道,“你父亲是何人?”
“下官父亲是姜伯约。”
卧槽!
这……
派姜维的儿子来当我的县尉?
姜斌嗣身后还跟着几十名年轻力壮的士兵。
“你来得正好。”李衡简单地说了一句,“跟我走!”
姜斌嗣二话不说,就跟着李衡走。
一行人抵达城门口。
陈仓县的城门,总算有了有点城门的样子。
此时董宏正在城门口,摆下桌案,有笔墨,有纸张,上面已经登基了一些人。
一边放着不少布匹。
凡是登记的,才能领取领布匹。
领完后,就会被吏员安排进城,按照实现规定好的位置,指派住的地方。
“不是说好让给布匹的吗,为何还想要回去!”一个面相凶恶的男子大声呵斥道。
董宏说道:“布匹是给了,但领完布匹需要进城,接受我们的安排。”
“我现在还有点事要回去一趟,回去取些物什,取完就来。”男子说道。
其他人这时也纷纷说道:“对对,我们也要回去取些物什。”
“可以。”董宏说道,“将布匹放置在一边,就可以回去取物什了。”
“哪有给出来的,再拿回去的,这就是你们汉官的做法?”男子顿时愤怒起来,一脸正义凌然,“你们不是自诩王师吗!丞相贤名在外!难道连这几匹布都舍不得!”
“对!我们又不是不回来!”
说着,那男子拿着布骂骂咧咧就要离去,被董宏派人当了下来。
另外几个已经领了布的,也叫起来:“王师要当众打人!”
上面的衙差都看着董宏,等待董宏进一步的指令。
董宏微微蹙眉,这些人明显是无赖,并非像入陈仓县户籍,只是想来拿布匹。
甚至其中一个人干脆就倒在地上。
董宏一时间也有些为难,丞相素以仁政治民,汉军所到之处,秋毫不犯,现在该怎么处理?
现在可是有数百人看着。
处理不好,必然会吓走一部分人。
现在对于陈仓县来说,吸纳更多人是最重要的。
董宏对处于这种事件还是缺乏经验,他的擅长点在行政流程,繁琐的公务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是科班出身的人的特点。
但科班出身的人,大多对于有人耍赖的时候,无计可施。
这时,李衡带着人大步走了出来。
李衡冷声道:“何人在此喧哗,隔得如此远,都听到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