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南宋之霹雳风云 > 第二十二章 改良火药

第二十二章 改良火药

    在南宋末年,随着金国的灭亡和部分宋军的投降,蒙古军队也掌握了火器的使用,双方也在战争中使用了火箭、飞火枪、霹雳炮等火器,但主要是作为燃烧性兵器使用。震天雷、突火枪等类似于近代的火器,因威力弱无法冷兵器的地位,在军中处于配角位置。此时火器发展滞后的在于技术不成熟,其中重要因素便在于黑火药的成分配比和质量上有待改进。除了“一硝二硫三木炭”外,宋蒙两军的黑火药还掺杂着清油、麻茹、桐油、松脂等十余种物质,以致制出的黑火药燃烧性强但爆炸力不足。除此之外由于未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原材料的质量不一,黑火药的制作更多依赖工匠经验,爆炸威力和杀伤效果参差不齐。还有就是制作工艺,一直到近现代以前,使用的黑火药都是粉末状,而如将黑火药制成颗粒状,要比粉末状的杀伤力大许多。要改良黑火药,就要从配比、质量控制和颗粒化这三个方面着手,这对化工专业的欧阳轩来说并不是难事。只是由于事务缠身,他不可能事事亲为,便让陈虎从工业队中找了几个身家清白又精细沉稳之人协助试制黑火药,这也是为工业队培训制作火药的人才。

    制作黑火药的场地选在寨中的一处偏远房屋。欧阳轩将黑火药制作流程划分为原料提纯、混合和颗粒化三个环节,分别由协助制作的人员负责,其中木炭、火硝、硫磺收集分别各由1人负责;1人负责三种原料的质量控制,欧阳轩将辨别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细细讲解;1人负责配比混合,此人是鲁德之与陈虎联合推荐,最为忠实沉稳。“一硝二硫三木炭”,即一斤土硝或者火硝,二两硫磺,三两木炭,这个黑火药的配比只是大致比例,最佳比例则是15份硝、3份木炭和2份硫磺,欧阳轩将配方口述,由其记牢。还有两人则负责颗粒化,即用水喷雾将粉状黑火药变为半湿润状态,再晾干后碎成细小颗粒,并用细筛子筛出大小合适的匀运颗粒,这道工序最为烦琐。

    安排完黑火药的制作后,欧阳轩又来到胡铁匠家。因为工业队其他人都去参与新建铁匠铺和其他设施建设去了,铁匠铺里只有李三儿、胡铁匠及三个儿子。他们几个人正在制作生铁手雷外壳,现在已制作了四五个,只是大小不一。欧阳轩将最大的拿在手上,入手极沉,怕是有4斤以上。又拿了最小的一个掂了掂,估计也在2斤以上,这样大的手雷如果填充上火药和小铁钉就太重了,他便向几人提出以后制作的铁壳可以再薄点,并且要壳上的龟背纹路再深点,空壳重量要控制在1斤以下,同时不要为生铁的质量花太多时间,生铁质量差反而更容易炸裂。至于已经制好的几个铁壳也不要回炉重制,正好做试验用。

    从铁匠铺回到住所后,欧阳轩便带着曹二狗和杨秀才去探视余柱的病情。刚出了余柱养病的棚屋,便碰到鲁德之派人来请去议事,来人将欧阳轩三人引到上次议事地点。欧阳轩发现除了鲁德之和之前的几个山寨长老外,黄大根也在屋内,只是几人面色凝重,均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欧阳轩刚坐定,鲁德之便将所议之事讲了出来。原来刚才守寨的民壮来报,说有几名万家坪的山匪来到山寨大门滋扰,说是要琉璃坝在十日内自行将“税赋”送往万家坪,否则便要来攻打琉璃坝。因守寨民壮不开门,山匪便用箭将书信射入寨内,便径自回去了。因事情紧急,鲁德之便派人寻欧阳轩等人来议事。黄大根寻欧阳轩不得,又怕山寨众人慌乱,怕先行过来安抚鲁德之等人。

    欧阳轩接过山匪的书信,看了后便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字写得歪歪扭扭就算了,还把不会写的字画了出来,如“鹿”字便是画了只鹿在纸上,倒也是惟妙惟肖。山匪说是书信倒不如说是份清单,这上面列了山匪所要的“税赋”,如虎皮三张、野猪肉五百斤,鹿皮十张肉千斤…….,这山匪胃口奇大不说,最后还写了要两名女人配给山匪为妻。鲁德之等人见了欧阳轩读书信脸带笑容,对万家坪山匪毫无惧色,便也渐渐放松下了,只是脸上仍有忧虑愁色。

    因万家坪之匪为祸山中甚久,虽欧阳轩极力宽慰,黄大根和曹二狗更是拍着胸口表示人在山寨便在,但山寨众人的恐惧心理并不是几句承诺便能消除。欧阳轩见状便不再劝慰,而是与众人商议如何应对匪类来犯。曹二狗提出加强民兵的训练,并加紧打造长矛和折叠大盾,黄大根提出在现有的山寨木栅栏后再增筑土石墙体,并提出在寨门外寻找隐秘处,埋伏精兵寻机伏击山匪,欧阳轩一一允许。鲁德之和众长老并不懂行军打仗之事,故对上述对策并无反对意见。欧阳轩又提出采集松针泡水给众人喝饮,以克服夜盲症增强夜视力。众人虽对此提议大感惊奇,但深知欧阳轩见识广博,仍然不假思索纷纷应允了。欧阳轩又提出的联络其余山寨,共同抗击匪类的想法,鲁德之等人却面露难色,但犹豫一番后仍应承了下来。欧阳轩又向众人道出自己正在研制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定能击败山匪。众人听了将信将疑,只道是欧阳轩的宽慰之语。这让欧阳轩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给来犯之匪迎头痛击,以便让众人对自己下一步的改革措施无条件支持。

    在回到住所路上,黄大根拉住欧阳轩,乘无人时悄悄告知他,已派了两人随董虎去寻那条隐秘小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