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
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中对昆仑山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记述都带有神奇的色彩。如说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又说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到处长着结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树。“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丘,故称西王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令人神往的道教遗迹。明末昆仑山是道教混元派道场所在地,后因变故逐渐隐出。
这些都是大家能够查询到的关于昆仑山的资料。可是这个地理意义上的昆仑山,和白叶等人所寻找的昆仑之巅可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天,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何老和东哥聊着工作上的事,提到了昆仑。
白叶插嘴说:“我一直不明白,既然我们要寻找昆仑之巅,直接去昆仑山,带上装备,准备好登顶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到处跑啊?这魔鬼城去了,青城山也去了,跟昆仑没关系啊!”
其实白叶的疑问,也正是大家的疑问,刘富贵就顺便给他们把来龙去脉梳理一下。
瑶池是在汉族神话传说中是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位于天山上。春秋战国时的典籍《列子·周穆王》上曾经记载,“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
传说三千多年前,西周天子周穆王姬满,曾坐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由京城出发,千里迢迢,沿天山到瑶池幽会西王母。
当西周天子周穆王和他的卫队来到时,盛装以待的西王母站在瑶池边上,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瑶池如镜,绿草如茵,人们“吹笙鼓簧,中心翱翔”。
欢乐的日子总是特别短暂,周穆王不得要东归回国了,西王母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席上庄重健美的西王母离席起舞,用婉转如行云流水歌声唱道: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王郑重举酒,即席唱和:
予归东土,和洽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以三年为期相约后,西王母与周穆王依依不舍相别了。走前周穆王还亲手栽下一棵槐树,立了一块石碑,上刻“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
然而在汉族的神话传说中,瑶池圣母又名金母、西王母,在中国人的心中圣母的形象是雍容华贵,地位超然的慈祥女神,仙居于天山的瑶池圣境,境内种有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王母蟠桃”,食之长生不老,在中国古籍《汉武帝内传》中,说圣母绝艳惊世,曾赠蟠桃予汉武帝,而在《穆天子传》中记载,圣母言行优雅温婉,曾邀周穆王在瑶池共宴,但在《山海经》中记载,瑶池圣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啸声震天,长发翻飞,承受天命,掌司人间刑罚,专责散布瘟疫病毒、灾难。
据《海内西经》记载,昆仑山是西王母所居。昆仑有西王母是中国西部地域扩大之后,西王母作为中国西方的神灵,按其居西的方位,在中国西部万山之最的昆仑山应有其庙堂。此情即如西王母在中国东部的泰山亦有庙堂一理,是西王母文化传播的结果,按照上言所确定的中国西部界线,以及前文对西王母古部族的归属,西王母古部族的生息地只能在泾、渭、洛三河中上游地域,其祖庙也应在这一地域。
《古今图书集成》平凉府古迹考记:“回中山,在州西三里,脉自昆仑来,上有王母宫,下临泾水,一名宫山。周穆王、汉武帝尝至此。”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历经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2]
成书时间稍晚的《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形象有了较大的变化,由半人半兽的凶神变成了帝胄出身且多情的贵妇人,还能和穆天子相互赋诗歌咏,在谈吐中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来。在《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话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源自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逐渐完善而丰满起来。
这些虽然是种种传说,但是以我们古人的智慧,谁会将莫须有的东西信奉数千年呢?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而为何我们现在上昆仑山却见不到这些,这就是因为传说中的昆仑,和现在地理意义上的昆仑,不是一个概念!
说道这里,白叶问道:“不是一个概念?莫非就像是魔鬼城一样?游客们看到的,是一些自然的地理现象,而实际魔鬼城是存在的,只是一般人穷其一生以没机会见到,而我们之前进入到幻境,才是真正的魔鬼城!”
刘富贵点点头,赞同地说道:“不错,就是这个原因。就像魔鬼城一样,需要有特定的时机,或者专门的方法开启才会显现,昆仑之巅也一样,这就是隔阂!是修行之人与普通人之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