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郭安出征,朱樉回西安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302章郭安出征,朱樉回西安“无妨,将在高丽的工匠调回来便可!”</br> 朱棣直接说道。</br> “殿下英明,微臣居然忘记了,我燕王府在高丽也有工匠!”</br> 朱复眼睛一亮,随即又连忙说道:“殿下,铺建这么多段的水泥的大道,也需要诸多记账的书吏。</br> 不若殿下也顺势,从高丽调回一些书吏来?”</br> “府上书吏不够?”</br> 朱棣有些疑惑道。</br> 朱复无奈道:“殿下,府上书吏是足够的。但是,将府上书吏都派去管理这些水泥大道,那府上的诸多事务,便无人可用!”</br> 朱棣微微点头,随后便看向一旁的郭安。</br> “郭卿,高丽可调回多少书吏来?”</br> 郭安连忙摇头,“殿下,高丽一个书吏都调不回来!</br> 甚至,不仅高丽调不回来书吏,微臣还要从府上,带上几个书吏前往倭国。”</br> 听此,不等朱棣说话,朱复便怒气冲冲道:“郭长史,既然书吏不够,那你为何还要建议殿下铺建这般长的水泥大道?</br> 你可知,这两年你不断的将府上的书吏,都带去高丽与倭国,老夫每日的处理府上政务有多困难?”</br> 郭安脸色一惊,“怎么会如此,仅仅几个书吏,竟使得朱长史这般艰难呢?</br> 我记得,城外的书院,每年都会招录固定的寒门书生进入书院,难不成现如今书院出了贼人,不允许寒门子弟进入书院了?”</br> “书院并无贼人!”</br> 朱复被郭安这么一问,心中的愤恨直接被转移到了书院上。</br> “那我燕王府每年最少都可招上三十位书生为书吏啊,甚至要是短缺书吏,招录五十位,甚至是六十位,应该也不成问题的啊!”</br> 郭安满心惊诧道。</br> 朱复轻轻叹息了一声,说道:“郭长史有所不知,因为书院的小课堂,让很多的寒门书生,也都想要考取功名了!</br> 是故,很多有才华的寒门书生,宁愿贫苦的留在书院,也不愿来府上为书吏!”</br> “原来如此!”</br> 郭安轻轻点了点头,“那便招录那些士绅家中子弟,或是商贾之子。”</br> “招录士绅与商贾之子?”</br> 听此,朱棣与朱复两人都是一惊。</br> “这如何使得?”</br> 郭安轻轻一笑,道:“殿下,朱长史,为何不能招录士绅与商贾之子?”</br> 朱复摇头道:“如若出现心怀不轨之徒,与他们家族勾结起来,那我燕王府必然损失惨重!”</br> 郭安直接嗤笑一声,“朱长史,敢有书吏勾结他们家族,贪墨府上钱财,那殿下直接派人抄没其家族,岂不是连本带利都要回来了?”</br> “这……”</br> 朱复一愣。</br> 而一旁,朱棣则是眼中异光闪烁。</br> 郭安继续说道:“不过,招录寒门子弟进燕王府为官,便是为了给他们一条好的前途而已。</br> 既然有人不愿,那便招录愿来府上的。</br> 如若还缺少书吏,想必会有很多商贾士绅子弟愿进入我燕王府!</br> 当然,进来我燕王府必然是可吃苦耐劳,还有才干者……”</br> “可!”</br> 一旁,朱棣直接说道:“朱卿,日后我燕王府再去招录书吏,也可招录那些士绅商贾子弟。”</br> 郭安继续说道:“另外,如若有功名者,也可为我燕王府书吏。”</br> “功名者?”</br> 朱棣与朱复两人都是一愣。</br> 要知道,在这会,大明才经过几轮的科举。</br> 考下功名的士子,还算是比较稀少的。</br> 哪怕是秀才想要为官,也可进入一个州县县衙,当一个书吏。</br> “正是!”</br> 郭安道,“殿下,咱燕王府要攻打治理高丽与倭国,未来需要的官吏会越来越多啊!”</br> “如此,真的会有功名者前来为我燕王府书吏?”</br> 朱复还有些不自信,不过眼中却满是期待。</br> “定然会有!”</br> 郭安一脸肯定道。</br> “大善!”</br> 朱棣满脸大喜,自从前几日听了郭安的‘真心’之言后,朱棣的心态,也发生了些变化。</br> 以前,他最多从未想过,去招录那些考下功名的士子。</br> 现如今,哪怕是有进士前来,想要在他燕王府求个一官半职,他朱棣也要答应。</br> 见此,一旁的朱复神情一怔,他突然反应过来,他刚刚不是要埋怨一番,只顾给他增添政务,还一直带走他调教好的书吏?</br> 怎么这会,突然就莫名的讨论起,该给长史司招录什么书吏?</br> 如此,岂不是又给他这个长史增添麻烦?</br> 不过,郭安并没给朱复反应的时间,直接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br> “殿下,朱长史,我燕王府应让那些读了书的士子明白,长史司的书吏,并不是什么不值钱的职位,也不是什么人都可随意混进来的!</br> 我燕王府的书吏,每一个派出去,都可独当一面,会治理一方州县,精通大明律法,精通记账……</br> 我燕王府的书吏,每一个都是贤才,最后都要派去高丽与倭国,他们要负责教化那些蛮夷,要治理那些蛮夷之地,为我大明开疆扩土……”</br> “殿下,朱长史,那些想要进来我燕王府长史司的书吏,都要通过考教,也就是考试。</br> 如同科举那般,选拔贤才与忠心之人才可进入,但并不考四书五经,而是考《大诰》、算术账簿、如何管理下面百姓与铺肆、劳役、治理藩国……”</br> “……由燕王殿下亲自考教,只有通过燕王殿下的考教,才可成为长史司书吏……</br> “还有,这些得了安家费的书吏,必须在我燕王府长史司干够五年,才可辞官!</br> 他们的子嗣,都可进入书院入读……</br> 另外,我燕王府对每一个成为书吏的士子,赏赐百两银子,为安家费用……如若是秀才功名,安家费为二百两;举人,则为四百两;进士……”</br> 说到这,郭安不由有些迟疑。</br> 朱棣则是直接说道:“进士安家费为一千两!”</br> “殿下英明!”</br> 朱复与郭安两人,连忙如同佞臣一般,毫不思索的奉承道。</br> 只是,说完后,朱复便不由张大嘴巴,满眼惊诧。</br> 进士?</br> 殿下岂不是要与朝廷,甚至是陛下争夺大明贤才?</br> 如此,朝廷那些朝臣,岂能放过殿下?</br> 陛下与太子殿下,岂能放过殿下?</br> 而且,那些进士真会来燕王府,任职书吏?</br> 他这个长史,也仅仅只是一个举人而已!</br> 不过,看着朱棣那认真的神情,朱复想了想,并没提出异议。</br> 殿下高兴便好!</br> ……</br> 解决了铺建水泥大道的劳役之事,又提出了给燕王府长史司招纳贤才的良策。</br> 一连几日,朱复与朱棣两人,都再也没别的事情找郭安。</br> 而郭安则是带着朱高炽巡察书院,巡察工匠学堂,火药工坊、玻璃工坊、冶炼所、羊毛工坊、棉布工坊、粮食商会……</br> 最后,再去了农场,张家湾码头。</br> 有问题的便提出来,并给朱高炽讲解一遍,让朱高炽时时刻刻盯着那些管事的改进。</br> 至于没有问题的,则是鼓励一番。</br> 然后,再给那些管事与大匠一个建议,或是一个发展方向。</br> 让那些管事与大匠们,一个个都是满脸喜色。</br> 等到郭安转悠一圈下来,前去倭国的所有物资,都已经由王友等千户,带着燕山卫们,拉去了大沽口码头。</br> 郭安也向朱棣辞行,并与刘白薇、月兰等人告别。</br> 带着郭二牛,启程前往大沽口。</br> 随后,再乘船,前往高丽,巡察了一番高丽燕国。</br> 最后,便是带着一万高丽大军,前往倭国。</br> ……</br> 而就在郭安离开北平府的那一日,经过太子朱标的多次求情,大明皇帝朱元璋也饶恕了秦王朱樉。</br> 放朱樉回去西安。</br> 虽然朝堂上,有些御史与大臣们,对朱樉还想要追究。</br> 但,朱元璋与朱标两人意见一致,一众朝臣只能无可奈何的任由秦王朱樉顺利回到藩地西安。</br> 于此同时。</br> 燕王朱棣,要征调一万劳役,铺建从通州张家湾码头,一直到大沽口的事,也终于传到了京师应天城。</br> 当然,燕王府花钱招录书吏,尤其是有功名的书吏之事,也传到朝堂上。</br> 对于此事,一众朝臣都是不屑一顾。</br> 让堂堂的科举功名士子,去你燕王府当一个小小书吏?</br> 燕王真是异想天开!</br> 反而,对于铺建水泥大道,群臣却是议论沸腾,但却没有一个人有理由去阻止。</br> 至于朱元璋与朱标二人,则是感慨一番。</br> “老四那混账东西,终于尽到了藩王的职责!”</br> “爹,老四府上,这几年确实赚到一些钱财。不过,老四如此行为,更应该是想要让寒冬之后,咱大明南方的商贾,还有高丽的船队,也可前往北平府商贸。”</br> 朱标满脸苍白的说道。</br> 朱元璋则是有些不满,“哼,这小子对高丽与倭国,比北元那些贼子还要上心!”</br> 朱标缓缓一笑,“爹,不论如何,此条水泥大道修建完成,对于沿线的百姓来说,则是天大的益处。</br> 而且,有了此条水泥道路,哪怕是寒冬之后,朝廷想要给北平府运送一些粮草辎重,哪怕是增派兵将,也是方便了很多。”</br> “嗯!”</br>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随后便连忙说道:“标儿,你好好休养着,不要再操心这些事了!”</br> 朱标道:“爹,你就放心吧,孩儿的身体,孩儿自己最清楚,只需再多休养几日,就可以痊愈了!”</br> “甚好!”</br>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便起身,对着周围的一众东宫属官道:“尔等定要照顾好太子,不要任何人给太子禀报政事,以免打搅了太子静修!”</br> “微臣遵旨!”</br> 一众东宫属官连忙跪下行礼。</br>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便往外走去。</br> 而在大殿外,一直给太子朱标诊病的一众御医,早已跪在地上,等候着朱元璋。</br>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