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杖法王的武功之高超出了武当七剑的想象,起初大家认为只要一起努力,说不定能够和金杖法王抗衡一下,只要能够僵持得住,那么武当便可免去一劫。
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的想法非常幼稚,非常好笑,甚至于连火气比较旺盛的蛇形剑卫劝此刻都已经开始在怀疑自己是否过于自大。就凭自己的实力还在在金杖法王面前口出狂言,实在是井底之蛙。
如果说这仅仅是蛇形剑卫劝一个人的想法,那就算了,可怕的是现在这种想法竟然是武当七剑的共同想法,如此一来,武当七剑士气大为低落,七剑的配合出现越来越多的漏洞。
这些漏洞也不是武当七剑有意而为之,而是被金杖法王的赤炎神功和禅杖所逼,迫不得已才产生的漏洞。
武当七剑都知道这些漏洞意味着什么。因为一旦出现了一个漏洞,便会尽力去弥补这个漏洞,那么为了弥补一个漏洞,势必就会产生出更多的漏洞。一旦进入这种恶性循环,那么这次比试的结果就是必败无疑,就看是如何收场的问题。
站在一旁的朱仙儿已经看到尉迟小令的脸色似乎越来越紧张,已经没有了刚才与自己说笑的那般轻松,朱仙儿知道场上的局面对武当七剑一定是非常的不利,没有原因,因为尉迟小令是武当七剑的朋友。
尉迟小令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朋友在自己的面前受伤。这是尉迟小令的做人底线之一。
这也是金杖法王最为担心的所在,因为通过向雁荡二丑了解,金杖法王已经对尉迟小令的为人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从雁荡二丑的语气当中,能够听得出来,二人对于尉迟小令是一种仰慕的态度。虽然雁荡二丑的年龄要比尉迟小令大一些,但是年龄终究不会阻挡对一位英雄人物的敬仰。
金杖法王对尉迟小令也是比较放心的,因为金杖法王知道尉迟小令是不会对自己实施偷袭,既然这样,自己也就不必担心自己的背后,金杖法王只要全力对付武当七剑即可。
在彼此交过十几招之后,金杖法王已经知道自己根本就不需要用尽全力,因为武当七剑对于自己来说真的太弱了。
关于这一点,尉迟小令早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不能在口里讲出来,但是在心里其实已经纠结成一团,尉迟小令一直在为着武当七剑担心着。
金杖法王已经看出,武当七剑一直都是以白虹剑周寻为中心,其余六剑就像是星座一般围绕在白虹剑周寻的身边,只要将白虹剑周寻这个中心人物除掉,眼前的这个武当七剑自然便就散了。
金杖法王不由得心中暗喜、
尉迟小令确是心中一惊。
从金杖法王的眼神之中,尉迟小令知道金杖法王应该已经看出武当七剑的核心所在。在尉迟小令的理解之中,其实武当七剑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核心,如果说前几招还有些章法配合,那么在十招过后,武当七剑的配合便实在让人有些看不下去,就连朱仙儿也在悬着一颗心。
果然是金杖法王,不愧是西域第一高手。
谷</span> 金杖法王将禅杖一次横扫,直接打向太极剑鲁遇,太极剑鲁遇急忙一个飞身跃起在空中,金杖法王看到时机出现,根本就没有停留,随着太极剑鲁遇一起飞身跃上空中,这是太极剑鲁遇没有想到的,因为此时应该有其他的兄弟进行补位,那样金杖法王便不可能对自己进行追击。
其实不是其余的六剑不愿意补位,关键是没有办法补位,因为在金杖法王攻击太极剑鲁遇的时候,金杖法王将自己的赤炎神功发挥到一个极致,其他六剑根本就无法靠近金杖法王的身边。
这是金杖法王有意为之,就是刻意将其余六剑与太极剑鲁遇隔开,自己只需要那么一点点的时间,便可以将太极剑鲁遇击伤,让太极剑鲁遇被逼退出战圈。如此一来,白虹剑周寻必然会拼命前来营救自己的二师弟太极剑鲁遇,只要白虹剑周寻冲进自己的赤炎神功的包围圈中,那么金杖法王的计策便已经算是成功了。
果然不出金杖法王所料,白虹剑周寻正是按照金杖法王所想的方式拼命起来帮助太极剑鲁遇,就在眼看着金杖法王的禅杖就要打到太极剑鲁遇身上的时候,因为太极剑鲁遇被金杖法王的赤炎神功的内力压迫着,挥剑格挡都显得非常的吃力,已经堪堪不能自保。
白虹剑周寻明白太极剑鲁遇处境异常凶险,如果自己现在不能及时出手营救,那么太极剑鲁遇极有可能发生不测,白虹剑周寻没有细想,直接挺剑刺向金杖法王的后心。
看似金杖法王的后背已经全部暴露给白虹剑周寻的剑下,现在白虹剑周寻也是按照正常的思路挺剑刺向金杖法王的后心,但是尉迟小令却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蹊跷,因为尉迟小令知道金杖法王的武功远远高于武当七剑,根本就没有必要为了打伤太极剑鲁遇而将自己的后背暴露给对手。
这是为什么?
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诱招,这是金杖法王的诱招。
那么金杖法王这一诱招有事针对谁的呢?
很快,尉迟小令就知道这个答案,因为白虹剑周寻的剑已经快到金杖法王的身后。
尉迟小令豁然开朗,这才明白金杖法王真正想要对付的人原来是白虹剑周寻,而不是正在追杀的太极剑鲁遇,好一招声东击西。
尉迟小令忍不住大声喊道:“周兄,小心有诈。”
白虹剑周寻听到了尉迟小令的声音,但是这声提醒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在尉迟小令提醒的同时,金杖法王已经出手。
原本是打向太极剑鲁遇的禅杖突然之间被金杖法王挥手直接打向身后,金杖法王根本就没有回头,而是用耳朵听出在身后白虹剑周寻的位置和手持剑招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