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4章 靖难开启

第14章 靖难开启

    燕王府。

    朱棣赶到时,宴席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府外负责监视的禁军头领也在,众人吃吃喝喝,好不热闹。

    见到他,一群人连忙放下酒杯,起身行礼。

    虽然燕王疯了,但谁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失了礼数,再者,吃着人家的酒宴,自然要客气。

    不料,一直疯癫的朱棣,却一反常态的正经,笑呵呵地抱拳还礼。

    接着,在众人呆滞的目光中走上台阶。

    朱棣扫了一眼徐妙云,后者点头,“殿下,一切准备妥当。”

    随即又道:“三宝,你去阁楼传讯。”

    “是,王妃。”

    见一切都准备停当,朱棣彻底放了心,吼道:“诸位,宣布个事儿,本王没疯!”

    他一脸悲愤,“朝中出了奸臣,皇上受其蛊惑,大肆残害血亲;

    皇明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逆,藩王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朱棣慷慨陈词,杀气腾腾:“诸位可愿与本王,清君侧,靖国难?!”

    众人一个个呆若木鸡,都听傻了,好一会儿,他们才反应过来。

    北平布政使是文官集团的人,当即起身喝道:“燕王朱棣意欲造反,诸位莫要……”

    “放肆。”朱棣沉声暴喝,“本王看你就是奸臣之一,来人,把他给我拿了。”

    片刻后,王府亲卫从偏院冲进来,将众人团团包围。

    布政使大怒:“朱棣,你当真要造反?”

    朱棣冷笑,“斩了!”

    金吾卫可不管那么多,得到指示立即照做,将布政使拽出酒桌,手起刀落,剁下了他的脑袋。

    好好的宴席变成这样,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众人这才明白,所谓喜宴,从头到尾就是一场阴谋策划。

    朱棣冷冷一笑,“诸位好好想想,是随本王奉天靖难,封妻荫子;

    还是如那奸臣一般?”

    一位禁军统领惊怒道,“朱棣反了,快来……!”

    “噗……”

    锋锐的大刀一斩而下,禁军头领当即饮恨西北,其他人见状,都是敢怒不敢言。

    朱棣冷淡道,“还有谁?”

    众人面面相觑,没一个人说话,他们不敢公开跟着朱棣造反,却也不敢反对,毕竟,谁不想活着啊?

    事情比预想的还要顺利,只杀了两人便稳住了局面,外面的禁军虽然听到了些许动静,但上司并没传唤,谁也不敢擅自冲进王府。

    两刻钟后,张玉、朱能带着数千人赶到,全面控制了禁军,朱棣彻底掌握主动权。

    朱棣也没客气,给这些人指了两条路,要么跟着他干,要么直接完蛋。

    在生与死的抉择下,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

    ……

    李青带着小胖三兄弟赶到时,朱棣已经集结好三卫,并开始拉队伍。

    上任北平布政使再次上岗,衙门里,只要是愿意跟着靖难的囚犯,尽皆释放,编制到靖难大军。

    与此同时,徐妙云、道衍忙活着坚壁清野,开始将百姓往北平城里汇集。

    收集粮食、点燃房屋、水井填平……摧毁一切可被敌军利用的设施。

    朱棣见三个儿子平安回来,更是干劲儿满满,再无后顾之忧。

    时间紧迫,他也没对李青过多客套,直接道:“先生,金陵那边如何了?”

    “长兴侯、武定侯都已准备就绪。”李青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顿了顿,“这么大的事儿,想瞒也瞒不住,不出半月必将传到京师,不若还是我将消息带回去,为后面的布局做准备。”

    徐妙云接言道:“先生所言极是,不能让建文怀疑了先生,朝廷从得到消息,到派遣大军,再到大军赶到,最起码也得一个半月;

    这么久的时间,已经可以做很多事了。”

    李青皱眉道,“一个多月能完成,整个北平的坚壁清野吗?”

    “不能。”徐妙云摇头。

    “无妨,既然炳文叔愿意帮忙,那战场直接放在北平之外便是。”朱棣沉吟道,“李先生,你回去知会炳文叔,到时候在真定会师。”

    顿了顿,朱棣不放心道,“建文不会派蓝玉出兵吧?”

    “绝对不会。”李青笑道,“他不敢让蓝玉带兵。”

    “那就好。”朱棣放了心。

    李青想了想,问:“到时候你能集结多少兵马?”

    “五六万吧!”

    “不能更多了吗?”

    朱棣苦笑,“时间不允许啊,这已经是极限了。”

    李青没再说什么,抬头看了眼‘奉天靖难’的旗帜,骑上马,返回金陵。

    ……

    七月初,李青一身是伤地回到京师,将朱棣造反的事告诉小小朱。

    “燕王真的反啦?”朱允炆大惊失色,立即吼道,“来人,召集文武百官,开大朝会。”

    齐泰盯着李青,一字一顿道,“燕王既然反了,永青侯为何还能回来?”

    “我是趁夜偷马返回来的,没看到我一身是伤吗?”李青怒道,“难道非让我死在北平,你才开心是吧?”

    “我……”齐泰噎了一下,哼道,“永青侯当真好本事。”

    “不要吵了,大敌当前,我们要君臣一心。”朱允炆满脸严峻,“当务之急是把叛乱平息。”

    “皇上说的是啊!”黄子澄对李青心怀感激,替他说话道,“齐尚书也不想想,永青侯若是有异心,还会回来禀报皇上吗?”

    齐泰一怔,不再言语。

    朱允炆有些慌,“几位先生随朕来,我们去朝会上议个方案出来。”

    大半时辰后,文臣武将陆续到齐,得知燕王真的反了,尽皆骇然。

    文臣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嚷嚷着去平叛,而武将却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文臣表演。

    打仗是会死人的,这些个文臣又不会上战场卖命,他们当然不怕,但武将对战场的残酷却是门儿清。

    朱允炆最怕四叔,如今四叔起兵造反,他更是心惊肉跳,全然没了主心骨。

    “诸位…爱卿,燕王反了,你们可有良策?”

    “皇上勿忧。”方孝孺拱手道,“我大明百万大军,区区一个燕王,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错!”黄子澄附和道,“朝廷王者之师一到,燕王只能束手就擒!”

    顿了顿,“微臣举荐曹国公李景隆,做征虏大将军,一举荡清祸事。”

    “臣附议。”工部侍郎出班附和,“曹国公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王庭,他一出手,必将拿下燕王!”

    蓝玉老神在在的眯眼养神,双耳不稳窗外事。

    李景隆瞥了蓝玉一眼,脸上发烫,干咳道,“捕鱼儿海一战,非本国公一人之功。”

    “曹国公何须自谦,征虏大将军之位,舍你其谁啊?”礼部尚书道,“征讨燕王,非曹国公莫属。”

    “皇上,臣也附议。”

    ……

    文臣之所以一股脑的支持李景隆,是因为当初争嫡之时,李景隆是站他们一边儿的,属于自己人。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他们想通过李景隆,间接影响军队,甚至控制军队。

    李青暗暗心惊,在朝堂混了这么久,这些文臣的心思,他又岂会开不出来。

    娘的,这些人真他娘的贪婪。

    李青深吸一口气,正欲出班举荐剧本上的第一人选,齐泰却抢先一步,开口道:“皇上,臣以为曹国公的确称得上帅才,然,并非最合适的人选。”

    “爱卿以为谁更合适?”朱允炆已经全然没了主意。

    “回皇上,臣以为长兴侯耿炳文最合适。”

    “长兴侯?”

    朱允炆眼睛一亮,大点起头,开国六公二十八侯,如今还在世的元老,就剩耿炳文和郭英了。

    二人可都是在乱世杀出来的大将,其作战经验之丰富,便是朱棣也比不上。

    他信任李景隆,但也觉得自己这位老表,没啥实战经验,远没有老将耿炳文更有安全感。

    朱允炆点头道,“耿爱卿,耿爱卿,耿……”

    “啊老臣在。”耿炳文一脸癔症地出班。

    “朕给你三十万大军,务必要一举歼灭燕王叛军!”

    “啊?”耿炳文傻眼。

    群臣也是一脸呆滞,平个藩王叛乱,用得着三十万大军吗?

    “皇上三思啊!”方孝孺拱手道,“用不了,根本用不了,十万大军足矣。”

    “臣附议。”齐泰附和,“朝廷王者之师一到,燕王必败,调这么多军队,纯属浪费,有那钱还不如给百姓减税呢。”

    “臣也附议。”黄子澄紧随其后。

    弄得跟他们挂帅一样,完全就慷他人之慨。

    三人一这么说,文臣尽皆附和,现如今,他们就是文臣代表。

    朱允炆见状,似乎也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但又觉得十万有点儿少,于是道,“那就十三万吧!

    耿爱卿听封!”

    “老臣听旨。”

    耿炳文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三十万大军,想输太难了,十三万倒是好发挥许多。

    “朕封你为征虏大将军,全权负责平叛事宜,副帅、先锋……由你来任命,莫要辜负朕意。”

    “老臣遵旨。”

    “李爱卿。”

    “臣在。”

    朱允炆道,“朕封你为征虏监军,协同耿爱卿,一举荡平燕王叛乱。”

    李青抱拳:“臣遵旨。”

    他暗暗放松下来,迄今为止,一切都在按照自己预想的剧本发展。

    接下来,就看耿炳文如何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