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娘亲别慌,我种田超厉害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点开窍

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点开窍

    “有人上门给安之提亲?你们没答应吧?”

    “自然没有,安之还小呢,她暂时不考虑这方面的事情,所以我把刘家和杨家的亲事给推了。”

    周志明闻言长舒一口气:“推得好推得好,安之确实还小,没必要这么早定亲,起码得等到她及笄后再说。”

    “净胡说。”云燕蓉在丈夫肩膀上拍了一下以示不满:“哪里能到那时候才定亲,人家该说闲话了。”

    似村里的姑娘十五岁没定亲,肯定是要被人拿来说嘴的。

    周志明硬气道:“谁爱说谁说,反正我家的姑娘不会在十五岁之前定亲,那也太早了一些。

    十六七岁定亲,十八九岁成亲,我看这个时间刚刚好。”

    云燕蓉听得这话后狐疑地看了丈夫一眼:“说得这么肯定,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周志明打着哈哈:“我能有什么想法,顺口一说而已,况且我这也是为安之好。

    现在京城的女子普遍都是十八岁之后成亲,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御医说女子得到十八岁左右身体才彻底长好,这时候成亲才不会伤身子。”

    云燕蓉不由得想到十几年前她娘也是顶着压力让她在十八岁那年才嫁人,说不得也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为了女儿好,说不得她也得把安之留到十八岁以后再嫁人。

    可她还是觉得怪怪的。

    思索半晌,她还是忍不住问:“你真不是为了阿佑?”

    安之十八岁,阿佑就是十六岁,这个年岁的男孩子也可以成亲了。

    周志明闻言心里咯噔一响,但他面上还是装得镇定:“阿佑是故人之子,安之更是我女儿,我怎么可能偏心一个就置另一个于不顾?更何况还是这样的婚姻大事。

    这俩孩子以后要是看对了眼……

    我跟你说实话,我一定双手赞成。

    但我也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心硬是把他们两人凑成一对。”

    云燕蓉咕哝一句:“最好是这样。”

    “当然是这样!”周志明先是强调了自己的态度,而后顺着之前的那个话题发散:“其实安之和阿佑如果真的能看对眼是再好不过。

    阿佑没有父母,以后安之便不用服侍公婆,日子轻省。

    而且阿佑跟安之自小一起长大,两人对对方都很了解,以后过日子也能过到一起去。”

    他深谙点到即止的谈话技巧,见妻子听了进去,便很快转移话题:“俩孩子还小呢,现在说这些也没意义,说说咱儿子,他最近……”

    第二天,周志明看着阿佑一口一个安之姐姐只觉心累,他心想:阿佑,人暂时给你留下了,你要是迟迟不开窍,让你安之姐姐被人抢走了,以后可别找我来哭。

    ……

    入伏之后,天气一天天炎热起来,也到了该收早稻的时候。

    村里现在还有一半的田用来种水稻,村民们很快忙碌起来,而安之也开始了早出晚归。

    去年她通过童县令的关系买了一个农庄,跟童县令说是要用来培育花苗,但实际上,庄子里除了培育花苗之外,还开垦了五亩地用来种粮食。

    她之前就想着培育高产稻种,作为防身的手段。

    因此去年买了庄子之后,她又去伢行买了些外地人带回庄子里种地。

    农庄是去年夏天到手的,她并没有急着耕种,而是留了半年的时间来养地,等到今年春才开始第一次耕种。

    她不敢做得太明显,异能使用得很谨慎,为了掩人耳目,她还让庄子上的人将不同水稻进行杂交授粉。

    其实她并不懂杂交水稻的原理,末世她种的稻种叫超级水稻,即便是在没有异能辅助的情况下也已经可以实现亩产万斤。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闲来无事研究一下杂交水稻的过程该多好,通过技术改进粮种,比她用异能还是要靠谱很多的。

    庄子里只有五亩水稻,庄仆们几天就将水稻晒干处理好,并且得出了具体数字:五亩田共产粮两千一百斤,平均每亩地产量在四百二十斤,比之前的三百斤多了三分之一还不止。

    安之听了这个数字后觉得自己的步子还是迈得比较大,等到晚稻的时候可得控制一下,一亩田增产五十斤左右就差不多了。

    如此循环几个几年,将一亩田的产量控制在六七百斤,她的初步目的差不多就达成了。

    至于之后还要不要继续研究更高产的水稻,等那时候再看吧,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定论。

    她交代庄仆,从收的水稻里挑十亩田的粮种出来,在庄子里装种五亩地继续杂交授粉,然后去周边寻寻有没有野生的稻谷,找到就移栽回来用于授粉。

    庄子外的五亩地则按照寻常的种植方式,等到年底时再看看结果。

    改粮种的事情有了一定的进展,安之的心情可谓美妙,不想回村后却看到村里正在吵群架,看那架势分分钟就要动手了。

    安之很是好奇,最近这几个月,村里人为了给来游玩的游客们留个好印象,连吵架都少有,如果非要吵,一般都会留到傍晚游客离开了,他们才会动嘴。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大白天地吵了起来,还吵得这么厉害。

    她在旁边听了一耳朵,结果险些把自己给气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