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1850再造中华 > 第312章 镇西军群情激愤

第312章 镇西军群情激愤

    嗣德帝的诏旨如同一道催命符,把无数个越军官兵赶上了不归路。这道“明发”上谕,最先传到北圻经略大臣阮知方手里,之后又传遍北圻各省。

    最令阮知方寒心的,是上谕中的一句话,说他“畏敌贻忧,全无施措”。阮知方扪心自问,觉得自己忠心报国,没有哪里对不起阮朝。

    可嗣德帝这样谴责他,又使用“明发”格式,使得国内人尽皆知。这让阮知方情何以堪?

    阮知方知道,这是政敌张登桂在捣鬼。可是大敌当前,国事糜烂,张登桂身为国家柱石,竟然做此举动,有何大臣之风?嗣德帝乃一国之主,竟然不辨忠奸,不明形势,阮朝还有什么希望?

    阮知方为人忠正方直,得旨后悲愤交加。他一向以忠诚报国自许,自然不会抗旨。何况嗣德帝已经明发上谕,举国皆知,阮知方接令后当即决定整顿兵马,与征越军决一死战。

    手下几个部将,追随阮知方十几年,一起在南圻、高蛮、暹罗作战,彼此是过命的交情。他们深知征越军的厉害,更明白张登桂借刀杀人的用心,当即秘密集议,炮制了一篇“上朝廷书”,拿给阮知方过目。

    阮知方一看,惊??得头晕目眩,差点昏厥过去。

    这篇文章首先辩解了“以守为战,以战为守”的策略,认为要对付北贼,只能抱定持久作战的宗旨,以守代攻,后发制人。

    接着,文章历数镇西军当下的困境:士兵开小差、军饷欠发、武器低劣、官兵士气低落……对于镇西军当前的敌人,又免不了要夸大其词,仿佛征越军、蝗贼、天地会山贼、天主教起义军个个兵多将广,无可抵挡。

    最后,文章笔锋一转,说阮朝当今奸臣当道,嗣德帝受到蒙蔽,忠臣良将不被重用,请嗣德帝“痛加整斥”,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内忧外患,“中兴越南”。

    所谓奸臣当道,不言自明,自然指的是权臣张登桂。

    一名心腹大将兴冲冲地说道:

    “章帅,兄弟们都在这个折子上联署签名了。只要您点头,咱们即刻把折子发回顺化,保管让张登桂吃不了兜着走。就是嗣德皇帝,也会感念您的一片忠心,回心转意,放心让您经略北圻。”

    阮知方字含章,故被属下称为“章帅”。他是文人出身,久任大臣,深知奏折的重要性。

    属下一片忠心,凑成了这篇文章。可这篇文章写得太拙劣,时机也不对,如果发给朝廷,不仅会使嗣德帝震怒,更会引起群臣惶恐,让国人侧目。

    他把这篇文章撕成两半,扔在地上,厉声说道:“你们这是要搞兵谏,还是要谋反?是活得不耐烦了,还是想把我往火坑里推?”

    众将见主帅震怒,不解之下,只好恨恨地跪了下来,恳请阮知方息怒。

    一员大将说道:“章帅,难道咱们真的要遵照张登桂所说,白白去送死?”

    另有一人立马说道:“我们跟着章帅出生入死十几年,谁还怕死?就怕奸臣当道,咱们战死沙场后,朝廷不仅不给抚恤,张登桂还要污蔑我们,说我们畏葸避战、贪生怕死!”

    立马又有人附和起来,说道:“张登桂最可恨,把持朝廷,猜忌我们镇西军,屡屡拖欠军饷。又在嗣德帝面前搬弄事非,说我们尾大不掉!”

    不知谁小声嘟囔了一句:“奸臣当道,咱们跟着阮朝混有什么前途!还不如像高伯适那样举旗造反呢!最起码,黎氏信任高伯适,不必受满朝奸臣的窝囊气!”

    这句话潜藏在众人心里已久,谁也不敢说出来。此话一出,众人立即停止了抱怨,把目光涮涮投向阮知方,探询阮知方的态度。

    阮知方深知这里面的轻重,却只是叹了口气,未作言语。

    有个部将受到鼓舞,说道:“章帅,咱们在南圻镇守十余年,与法夷、高蛮、暹罗、农民军征战不止。朝廷可曾有过什么像样的恩典?

    “这次北圻有事,朝廷一纸调令,把我们镇西军从南圻调到北圻。中间屡屡催逼,要我们星夜兼程行军。又拿我们在顺化的妻儿要挟我们。开拔费少得可怜,部队才过来没多久,就又逼着我们与北贼决战!

    “张登桂有本事,让他自己来北圻试试!朝廷不是有中央军吗,把中央军拉过来试试!看他张登桂行,还是中央军能打?”

    这种气头上的话,说说而已,并没什么卵用。

    阮知方是越南中圻肇丰府广田县人,出身于诗礼之家,自幼博览群书,深受儒家熏陶,立志忠君报国。经过三十年宦海浮沉,阮知方君臣观念极重,对自己的名誉极为看重。

    张登桂对此心知肚明,知道阮知方不会抗旨,故敢肆无忌惮地使用明发上谕,切责阮知方,逼他立即出战。

    但阮知方的部下,多出身于武将。这些镇西军悍将长期与高蛮、暹罗、南圻山贼作战,生死与共,隐然结成了某种小团体。

    越南与明清一样,对军权防范很严。越军不得参与政府行政权、财政权,内部指挥、管理分离,战时简派文臣统率大军,与满清绿营兵相似。

    所以,镇西军虽然骄横,却远达不到尾大不掉的地步。

    现在,北圻局势危急,征越军虎视眈眈,镇西军内部人心惶惶。加上朝廷威逼利诱,这些镇西军悍将也产生了异心。

    阮知方深知军心已乱,只得义正言辞地说道:“诸位,我们食君之??、忠君之事。古人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值此北贼入侵,我等军人更应慷慨赴死,以纾君忧。”

    这话毫无说服力,底下无人响应。

    倒是有个大将驳道:“章帅何出此言?朝廷不辨忠奸,嗣德帝也不信任章帅,咱们还为何要效忠朝廷?”

    有人开了口,立马就有人接腔,说道:“咱们镇西军久经战阵,现在又身处前线,该怎么打仗,还要朝廷来教吗?章帅抱定的‘以守为战,以战为守’的策略,是当前唯一可行的策略。

    “反倒是朝廷里那帮奸臣,见不得我们有一丝清闲,逼着我们立马出战。现在北贼势大,有蒸汽战舰,枪炮精利,实非我军所能敌。

    “张登桂逼我们与北贼决战,不是要逼我们送死嘛!”

    谈到“送死”,众将都愤恨不已!镇西军大仗小仗打了无数,从来没有遇到过征越军这样的敌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悲剧绝望。

    可朝廷并不体恤他们,下旨切责,又派内臣监临河内,催逼他们立即与征越军决战。这是什么道理?

    有个足智多谋的部将,被镇西军称作是“小诸葛”,为了一向深沉,此刻也忿恨不已,说道:

    “如今,我们镇西军是左右为难。若是奉诏,必败无疑。若是不奉诏,又要被张登桂落井下石。依我看,唯有一计,上可保我们前程富贵,下可保全军将士身家性命。”

    “小诸葛”与阮知方是儿女亲家,在军中很有威望。此言一出,立即引来众人的瞩目。他瞟了一眼阮知方,见阮知方并不表示反对,便继续说道:

    “大家还记得明末的关宁铁骑吗?”

    众人恍然大悟。

    明末时,后金在关外崛起,不断侵袭辽东。袁崇焕一介书生,激于时事,亲往关外勘察地形,回京后上书议论辽东边防。

    于是,袁崇焕受到崇祯帝的赏识,又得到大学士孙承宗的支持,前往辽东主持军务。他力主“以辽人守辽土”,从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大力栽培祖大寿、吴三桂等一大批辽将。

    这就是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是明朝末期最精锐的部队,也是明军抵御八旗兵的最后一支劲旅。其战力高于后金六旗,能与八旗军中护军正面交锋。

    然而,袁崇焕勇于任事,擅杀毛文龙。崇祯帝猜忌心重,中了后金的离间计,诛杀了袁崇焕。

    从此之后,关宁铁骑与明朝离心离德,彼此防范。以祖大寿、吴三桂为首的关宁大将,则把关宁铁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明朝、后金之间左右摇摆。

    李自成进攻北京时,崇祯帝已成了孤家寡人,各地明军按兵不动,不愿入京勤王。至于关宁铁骑,则留在山海关阻击清军,无法入关勤王。

    祖大寿已经被俘投降了后金,其侄子吴三桂夹在农民军与清军之间,最终审时度势,投降了清军。

    这支关宁铁骑,摇身一变成为昔日仇敌的马前卒,从辽东一直打到云南、缅甸。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部将也都鸡犬升天,富贵无边。

    “小诸葛”这么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眼下的处境,阮知方不就是吴三桂吗?镇西军不就是关宁铁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