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朝旧事 > 第29章 不再郁闷

第29章 不再郁闷

    萧何骑着马一路追,一路问。

    韩信跑了一段时间,也有点累,就在路边找了个清静的地方下马休息。望着巴蜀南郑的方向,心中一阵伤感,此时此刻,他还没有想好去投奔谁:是啊,该投奔谁呢,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我韩信的容身之所吗?难道就没有我的用武之地吗?老天爷呀,你到底要怎样?你到底要怎样?

    韩信看着眼前清澈的河水,心中又是一阵凄楚。

    正茫然间,忽见快马一匹,正朝自己飞奔而来,只听那人喊道:“韩将军,韩将军。”

    等他靠近一看,原来是萧丞相。萧何纵马飞奔到韩信身旁,下了马,也顾不得喘口气,便说道,“韩将军,你要走,怎么不跟我打个招呼啊?”

    韩信望着眼前这个曾经许诺保荐自己的人,神情复杂,虽然自己没获得重用不是他的错,但总有那么一丝被欺骗的感觉,所以他只是紧皱眉头,无言以对。

    萧何明白他的心思,心想也是因为自己工作上的疏忽,竟迟迟没有说服汉王重用他,这次劝他回去定要让汉王拜他做大将,否则自己面子上也说不过去。

    萧何不断地好言相劝。

    韩信见萧何一片至诚,总算开口说道:丞相,我知道您的好意,可是汉王不用我,我回去又能如何?他只给我管粮的官做,那个官,我实在做不下去。萧丞相,兄弟我做的不是官,是寂寞啊!

    这个时候腾公夏侯婴快马飞奔而来,他也是得知韩信离开的消息后,马不停蹄地赶来。夏侯婴对韩信是有活命之恩的,一个是救命恩人,一个是温和贤者,韩信在他们的劝说下又燃起了希望。

    见韩信还是有些犹豫,萧何说道:要是汉王再不用你为将,我们三个到时候一起走不迟。话都说到这份上,韩信也不能太不识趣,只好暂时答应他们先回去。

    三人打原路返回。

    韩信逃跑,一直愁眉苦脸的刘邦却毫不知情。

    巧的是,汉王营中还有一个名叫韩信的将领,这个人是韩故襄王庶孙,单名为信,为了区别,历史上称之为韩王信。韩王信看着汉军中士卒多有逃散,心中不免思念故土,所以他找到刘邦,建议汉军东略。

    刘邦何曾不想离开这巴蜀不毛之地,只是无奈,两个人聊起以前,不免唏嘘不已。这个时候,有人来报,“萧丞相跑了!”

    刘邦一听,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去。

    天哪,不会吧,连他都跑了,叫寡人以后怎么办?刘邦心中叫苦不迭,他急忙派人去追。刘邦在王府中急得团团转:完了完了完了,萧何可是寡人的左膀右臂,少不得呀!

    刘邦派出去追的人是一批又一批,还是没有萧何的消息,刘邦一连三日坐卧不安。

    萧何走后的第三天。

    看来丞相真的抛弃寡人了!刘邦在王府中唉声叹气。

    正在这时,萧何拖着疲惫的身躯进来。刘邦一看,高兴得直跳,既而又一脸恼怒之色,刘邦喝道:“好你个萧何,为什么不跟寡人打个招呼就逃跑?”

    “臣不敢逃跑,臣是去追逃跑的人。”萧何答道。

    “什么人派头这么大,得劳动丞相大驾?”刘邦心中火已消,但脸上还是摆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

    “韩信!”

    刘邦一听怒道:“丞相,你是不是糊涂了,那么多将领逃跑,你不去追,却追韩信?你难道是戏耍寡人弱智不成?”

    萧何很诚恳地对刘邦说道:“臣岂敢,其他人,不算什么,可是这韩信,绝对是国士无双,大王要只想在巴蜀老死,用不用他无所谓,可要想争霸天下,必须用韩信。”

    萧何便将与韩信的交往一五一十的说给刘邦听。

    是吗,他有这能耐,以前怎么没发觉。先前不是叫他做管粮仓的官吗?我看做得也只是普普通通嘛?

    大王,人才可不能这样看,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所以得用人之长,就拿臣来说,若叫臣上阵杀敌,臣是断然不行的。依臣之见,韩信绝对是能上阵统兵的军事奇才。

    果真如此,那岂不是天助我也!刘邦有点惊喜道。心中还是将信将疑:不管这韩信如何,萧丞相寡人是要留住的,所以还是得依了他。

    刘邦打定主意,又说道:“寡人何尝愿意在这蛮荒之地呆下去,既然丞相认为他有这般能耐,那寡人就拜他做将军,您看如何?”

    “万万不行,要拜就拜大将军。”

    不是吧,萧大哥,你在开玩笑吧,叫我把军队交给一个无名小卒?刘邦心里觉得有些不靠谱,但又转念一想:封就封呗,一个称呼而已,不行再换了他不迟。于是说道:“那就依丞相之言。”

    萧何连声称好。

    刘邦心里剧烈的翻滚着,他看着萧何,心中打鼓:丞相,寡人可是全看在你的薄面上,要是你看走了眼,出了事就得你担着,跟我刘老三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他叫进来,寡人好封赏他。”

    萧何摇摇头,“大王,不能这么草率,拜大将军跟儿戏一般,这么对待他,估计他也呆不长。”

    刘邦想想也有道理,“那该怎么办?”

    “拜大将军是大事,按古礼大王理应斋戒三日,然后筑坛备礼,于千军万马前宣读任命!方是合乎礼节!”

    “不是吧,拜大将竟然要这么隆重,不过寡人听丞相的,就按您说得办!”

    现在这情况,刘邦只能极力笼络人心。

    韩信人生的转折点终于在日复一日的寂寞中等来了。

    这一天,对他来讲,是一生中的转折点。他决定离开汉军的时候,本已经绝望,没想到萧丞相会日夜兼程的追赶自己。可以说,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正所谓成也萧何。

    韩信的心中对萧何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前些日子,我韩信只是个管粮的小官,而今天,我,却是统军数万的大将军。韩信心中感慨万千。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生往往绝处逢生。

    这之前,韩信虽再无饥饿之困,却有心灵之困,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在哪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梦想能不能实现,而今天,他知道,他的未来不是梦。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就不会被埋没,值得每个人深信。

    公元前205年六月某天,吉日。风轻云淡,汉军将士整齐列队,将领们一早醒来,都议论纷纷,有高兴的,有嫉妒的,有狐疑的,高兴的是以为这大将军非自己莫属,嫉妒的是以为大将军非某人莫属,狐疑的是拿不准汉王到底想拜谁为大将。

    但不管怎样,这一天都是好日子。

    随着传令官一声高呼,“拜将仪式开始!”

    军乐悠扬。

    “韩信登台!”赞礼官高声道。

    这四个字一出口,很多人都差点昏过去,太意外了。

    汉军将士开始议论纷纷,铙鼓争鸣声中,夹杂着一片嘘声,“这不是那个管粮官吗,怎么,他要当大将军了?”

    “是啊,这个人不会有什么来头?”

    “有什么来头,我认得他,原先淮阴城下要饭的。”

    “这叫什么事,要饭的居然能当大将军,汉王不是急糊涂了。”

    “别瞎说,汉王自然有汉王的道理。”

    众将士一头雾水,而韩信却不紧不慢地登上拜将台,这是属于他的时刻,而这个时刻早就应该到来。他面北而立,在赞礼官的吆喝下,拜将仪式开始:授印,授符,授斧钺。仪式庄重而肃穆。

    仪式完毕,刘邦为免众将不服,当众宣布:韩信可以节制所有在外军机,如有藐视韩将军者,可以先斩后奏。

    汉王给了韩信想要的一切。他这么做是颇有深意的。拜将大典虽是按古礼搞得这么隆重,但可不仅仅是走流程这么简单,借用筑台拜将的机会,刘邦一是展现自己求贤若渴的形象,二是给韩信巨大的压力。

    他要告诉韩信,这大将军可不是随便能当得了的,给什么样的待遇就得拿出什么样的业绩。

    韩信没有一丝愧不敢当的神色,眼神里流露出一种让人顶礼膜拜的自信。这一天的到来,他等的太久太久,在他的梦中,曾无数次梦着自己站在这个高高的拜将台上,而今天,终于梦想成真。虽然巨大的光环后面有着巨大的责任,但他相信自己。

    拜将仪式顺利闭幕,接着刘邦迫不及待地给韩信出了第一道考题,这是最常见的考题,也是最难的考题。

    这种考题到处皆是,上至皇室公卿,下到黎民百姓,都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它在我国几千年的科举考场中,甚至现在的政治考题中都会出现,简单说来,就是论天下大势!

    你要是回答,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恭喜你,你能得鸭蛋。

    答案很正确,但是没有用。

    能很好地回答这种问题的人,不多。

    韩信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霸王虽然勇猛剽悍,但是也有致命的缺点,第一,封赏不均。第二,妇人之仁。第三,残忍暴虐。第四,弃咸阳而都彭城。第五,错封三秦之王。第六,击逐义帝。而反观汉王,则深受百姓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此韩信提出,东略首选是出兵三秦,占据关中,再图天下,这是很著名的《汉中对》,可以与后来诸葛孔明的《隆中对》相媲美。

    韩信一席话,让一直心情郁闷的刘邦喜笑颜开,恨自己不能早用韩信。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韩信对时局精准的把握,令人敬佩。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只有韩信能回答,张良也能。

    韩信平步青云间接体现了刘邦在用人上的不拘一格。

    汉军将士从韩信拜将中看到了一种希望,跟着刘邦,只要努力,只要有才,再加上运气好能活得长一点,就一定不会被埋没。很多时候,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个希望!

    韩信的大将军之旅是从训练士卒开始的。

    樊哙周勃灌婴等将带兵更多的是靠战场上的机动,所以他们在训练士兵时更强调单兵能力。而韩信带来了全新的训练方法:练阵法。

    所谓阵法,便是团队作战,战场上的配合可以有无穷的变化,比如奇正相生,首尾相应,左右相接等等。在冷兵器时代,阵型布置妥当与否能很大程度上左右战局,降低伤亡。作为一个伟大的将领,自然要领悟其中的精妙。在韩信的训练下,短短数月,汉军军容为之一振,其他将领见韩信确实练兵有方,也渐渐不敢轻视韩信。

    无论如何,将军只有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才能称得上伟大。

    虽然张良早就给刘邦定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东征大计,但刘邦出于谨慎,召韩信问计,韩信说的与张良丝毫不差。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刘邦大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汉军将出征的日子选定在汉元年(前206年)八月某吉日。

    楚汉战争,在悄无声息中点燃了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