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萧远顾雪 > 第450章 争端再起

第450章 争端再起

    萧远采纳了丁荣的建议,将秦国上下官员俸禄,做了一次整体改革。

    由以前杂七杂八的空头支票,改为了月俸白银加粮食。

    有权,加上不缺钱,使官场为之一振。

    同时,秦国爵位的重要性,也再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公、侯、伯、子、男,五大正规爵位,以最低的男爵来看,即便不为官,每个月的恩俸,也足以养不少仆人。

    这便更加激励了秦军。

    那种时代下,列国普通百姓想要翻身,几乎是不可能的,平民就是平民,可秦国不一样。

    因为有个不论出身的军功获爵!

    这个只看出身、权贵只能世袭的弊端,萧远创立江山之初,早就打掉了,这一次不过是更为加强而已。

    不过对于官俸的改革,有人却不满意了。

    这一天,王府内,叶诚求见。

    于书房中,他恭敬的站在下面,小心翼翼道:“大王,公职俸禄一事,所有人都很满意,可唯独武卫府,您不能偏私啊。”

    “何意啊?”萧远不悦的看着他:“嫌自己的俸禄少了是吧?”

    叶诚慌忙道:“不不不,大王误会了,微臣月俸足够,只是……只是普通官兵,每个月才五两银子,这……”

    作为总府长官,他当然想为自己的部门争取一下。

    五两银子,等同五千块,对普通官兵而言,少不少,萧远一时间也有些忧虑了起来。

    以郡级武卫府来算,有千人编制,平均五两,一个月就是五千两,加上各县,综合起来,就得有一万多两白银。

    全国那么多地方,单是武卫府,一个月少说也得二十多万两白银,一年就是将近300万两。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还仅仅只是个人工资,其他开支更大,什么军械军备,治安公费,这才是大头。

    另外,这只是武卫府一个部门而已。

    萧远不得不想这个问题。

    不过考虑到武卫府的重要性,和公职人员面对的危险性,他思虑片刻后道:“这样,既然你都来了,这件事可以再提一下,八两吧。”

    “啊?真的吗?多谢大王理解!”叶诚顿时喜形于色。

    萧远是不想跟他讨价还价,也确实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八两银子,只是普通官兵月俸,军官当然更高。

    叶诚满脸兴奋,他刚要再说什么,萧远已是摆手道:“忙你的去!我这烦着呢!”

    “是,是,大王不可太过劳累,多注意身体啊……”

    叶诚心满意足,笑呵呵的施礼退了。

    萧远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等其回到武卫府,一众军官那是慌忙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说道:

    “大人,情况如何……”

    “呵呵。”叶诚一仰头,老神在在的说道:“本官跟随大王,一路征战下来,我去求见,那君上多少也会思虑一下的嘛。”

    说着话,他还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这个数。”

    “啊?”众人见状,先是一愣,接着都喜形于色,纷纷欢呼不已。

    武卫府内,更有不少普通官兵聚在一起,皆满脸兴奋之色。

    “听说了吗,月俸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些虚无的东西,而是真真实实的白银,每月足有八两呢!”

    “啥都别说了,走,喝酒去!”

    官兵如此,秦国中央军士兵军饷更高,而且有军功的将士,置地购房,都会有相应政策。

    秦国的军政制度,是远超列国的,这也导致了秦国的募兵,相比其他国家,都要容易了很多。

    与此同时,宁阳。

    萧远即令秦军将领务必读书识字的王令,早已传达各部军中。

    现在宁阳这里,夏平一事后,驻守的将军,正是关奎。

    一个中级将领,目不识丁,现在看不出来什么,可往后的弊端是非常多的。

    可关奎此人,五大三粗,收到朝廷指令后,显然有些不太乐意,不由说道:

    “这丞相也真是的,每天那么忙,咋还管到军中来了。”

    那可是相国,什么不能管,关奎此言,也并没有不尊重刘玉之的意思,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真要丞相在他面前,你就是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说。

    副将闻言,则是苦着脸道:“这,将军,末将也得学习啊。”

    “唉!”关奎叹了口气。

    可没有办法,他只能是在宁阳请了一名先生,每天日常军务过后,便让先生教他识字。

    几天下来,关奎这粗人已是颇感不耐了,在学习的时候,还喝了一大碗酒,忍不住道:

    “这这这,先生啊,你说大王让咱打仗,咱是没什么二话可说,拼命都行!可这识字……”

    知道他不乐意,先生笑呵呵的劝道:“将军啊,武将治军,文官治政,是大王一直以来的理念,可将领若不识字,终究不是好事,大王也是思虑深远嘛。”

    “且将军若深感不耐,弃书不顾的话,恐对仕途有极大影响啊。”

    “好吧。”听他这么说,关奎无奈,一个将领,战功赫赫,到了后面,肯定官职不小,若还大字不识的话,那怎么可能!

    秦国这边,搞了一次小改革,一切都在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大争之世,在天下没有统一之前,华夏大地,是不可能长久和平的。

    这个时候,桓、凉已隐隐有了交兵的迹象。

    凉王残暴,自恃凉军战力,向来不把桓王放在眼里。

    前番两郡之事,桓王见要不回来,原本是打算放弃的,因为他不敢对凉国动武。

    可搞到最后,反而是凉王不依不饶了,借此由头,想要侵占桓国土地。

    两郡,桓王已经不要了,可凉王还要攻他,他就算再软,这也没法忍了。

    因而,两国部队,开始频繁往边境调动。

    这一动作,直接导致了列国开始将目光纷纷投向这里。

    战事之前,外交自然是少不了的。

    可桓王遣使询问,凉王皆置之不理,军事动作,依旧不停。

    凉国那边,亦有大臣说道:“大王,若一味攻桓,我国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恐师出无名,且桓王极有可能拉他国互盟啊。”

    是的,凉王是在找茬,说白了,就是想扩充版图,拿桓王开刀。

    闻言之后,更是嗤笑道:“放心,桓王拉不到盟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