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金军围城,重生宋钦宗 > 第72章 拔萝卜带泥,朕要把它办成一场大案

第72章 拔萝卜带泥,朕要把它办成一场大案

    高俅虽说以前是幸臣,但年轻的时候好歹跟苏子瞻混过,学识方面还是有的,后来又去西北,在刘仲武那里刷过军功。

    刘仲武就是两宋之交抗金名将刘錡的父亲。

    高俅的军旅生涯还是有些小故事的,现在看来,让他办这点事,能力还真是绰绰有余。

    至少赵宁看到这份招供书就很满意。

    怎么?

    这份招供书牵扯进来许多官员?

    这还是次要的。

    牵扯进来再多官员,那都是一锤子买卖的抄家,有钱拿固然是好事。

    可王寻这件事,还反馈了两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一、王寻的儿子为了少受皮肉之苦,把王寻高价卖宗泽粮食的事也抖了出来,8贯一旦!

    二、王寻的家产中,竟然有良田3000亩!

    为什么说这两点很严重?

    一个反映出河北之地,某些商人此时的嘴脸,除了王寻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商人在发国难财?

    二是反映出王寻这样的人,正在利用手里的钱,快速吞噬社会资源,也就是俗话说的土地兼并。

    一个商人,居然有3000亩地!

    这正常吗?

    这在大宋朝太正常了,但这在大唐朝就不正常!

    唐朝有均田制,宋以前的朝廷都在变着法的遏制土地兼并。

    到了大宋朝,就关于土地兼并这件事,直接躺平了。

    大宋:诶,我就是躺平了,你们爱咋滴咋滴去吧。

    王寻的田产一事,只是管中窥豹。

    他有钱,结交有权的人,自然可以兼并良田。

    这样的后果就是,无数人失去田,沦为佃户,地主随意涨租,佃户种不起田,成为流民。

    大宋朝的流民,是出了名的一大社会问题。

    国家资源被上层阶级快速啃食,连一丁点都不留给下面的人。

    以至于,此时河北、河东之地,不仅被金军横扫,更是盗贼四起,民不聊生。

    看到这里,赵宁是又愤怒,又他妈的高兴。

    愤怒是怒赵宋历任官家的不作为,以至于国朝千疮百孔,才开国一百多年,利益集团已经将国家啃得七七八八。

    现在不仅仅是民族矛盾啊,还有内部的阶级矛盾!

    高兴是因为,这份名单上的官员,也不算少了。

    这个王寻,他不仅仅有自己的冶铁坊、良田,还做茶叶买卖。

    北宋时期是茶叶真正开始兴起的时期,这一时期,大部分茶叶还种植在南方,以漕运运河运入京师。

    如果将茶叶运到北方,价格翻倍。

    若是运到西北,价格可以翻七八倍。

    这也是大宋朝的入中法为什么这么能赚钱的原因。

    茶引本身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就像21世纪,想要拿地,有买地的资格证一样。

    王寻不仅仅拿到了冶铁的资格,还有大量的茶引,将茶叶运输到河北高价出手。

    他要拿到这些,自然是送了不少钱给某些官员的。

    赵宁看完后,心中狂喜,却一副皱紧眉头,很是生气地说道:“凡是有涉及的官员,全部先拿到皇城司,一个个审问,立刻去办!”

    高俅说道:“官家,此事牵涉到太府寺官员,要不要有刑部和大理寺参与进来。”

    “朕让你先去拿人!先把人给朕抓到皇城司去!皇城司先审一遍,有罪的接下来该走什么流程就走什么流程!”

    “是!臣这就去办!”

    高俅刚出去,后面又传来皇帝的声音:“回来!”

    高俅连忙转回去:“官家,还有何吩咐?”

    “让你派人去黄河北岸去查探情况,查探得如何了?”

    “回官家,能够确认的是宗泽支援大名府的康王殿下,这是去抓王寻的时候,在磁州打听到的,王寻想高价卖粮给宗泽,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至于其他的,还在收集当中。”

    高俅心中想着,金军才退了不到半个月,就算我的人会飞,也不可能马上把详细的消息都拿回来吧。

    “让你派人去找的那个马扩,派人去了吗?”

    “去了。”

    “汴京城内,河运最近如何?”

    “都已经恢复,臣去打听过,好些船在跑东南,大概是去运粮的,臣还打听到一大批商人南下了,大概也是去买粮的,现在只要运过来能吃的,都能卖高价。”

    “朕知道了,你速速下去拿人。”

    “是!”

    这一次牵扯到的官员有哪些?

    都茶场的两个主簿官,盐铁司的三个主簿官。

    还有太府寺主簿、太府寺丞各一人。

    当然,还提及到郓王王府的管事。

    都茶场是什么衙门?

    这是蔡京当年为了给宋徽宗赵佶搞钱,设立的卖茶引的部门。

    而盐铁司就不必多说,它里面有都盐案、茶案、铁案这些衙门,都与盐铁茶有关。

    什么?

    这不重复了吗?

    这不算什么,因为这是我大宋朝的衙门,重复两个不是再正常不过吗?

    那太府寺的人怎么又牵扯进来了呢?

    因为太府寺下面有茶库、汴河上下锁、都提举市易司、香药库等部门。

    当然,太府寺下面还有许许多多部门。

    太府寺下面也牵扯到茶?

    没错,也牵扯到!

    这就是大宋朝的特色之一:冗官!

    没有最冗,只有更冗。

    太府寺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搞的一个单独的衙门,掌管国家财货政令,与司农寺并列,几乎快要把大半个政府部门的事都要干完了,你说它下面有多少部门,多少官员?

    而王安石走后,变法派和保守派争得你死我活,后来变法派的蔡京掌权,怎么可能废掉太府寺呢?

    但蔡京又搞了一个都茶场出来,开始用茶引敛财。

    这样层层叠加,我大宋朝的衙门日积月累,官员人数蹭蹭上涨。

    官员有职位,有俸禄,能外快,不干活,职能重复,相互推脱,何乐而不为!

    所以,王寻这个案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子。

    拔萝卜带泥,在大宋朝做买卖,还是做茶和铁的买卖,自然是和这些衙门都打伤了关系。

    这不,朕的钱都在朝朕挥手!

    也顺带着做掉一批尸位素餐的官员,为朝廷节约人力开支。

    一个字:爽!

    此时的东京城还不知道,靖康以来,最大的案子,即将来临。

    这是一场腥风血雨,且第一次暴露了靖康以来内部尖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