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秦风小说 > 第1340章 清先生

第1340章 清先生

    他们与陈天啸达成一致,事后情况有变,随时会从同盟变成对头,要致对方于死地,能捏住对方的把柄越多越好,秦风赞许地拉着萧令瑶嫩白的手指:“可还有?”

    萧令瑶以手作笔在桌上写出那个地名,秦风先牢牢地记住了,这才听到她说道:“镇北军中的督军都他们杀了,换人顶替,兵役改革第一波,的确换下了镇北军的不少老兵。”

    “此举其实也合理,上了年纪战斗力不强,换下去也好,只是换上来的都是些流民、灾民,不好管教,且中间有多少是奉命而来,陈天啸不信他们,全部扔去新兵营说是操练。”

    “那些人进去后就没机会出来,今天到场的夫人中有一位正是负责新兵营的将领家眷,听她今日所讲,这些人就算出得了新兵营,怕也会被打发掉。”

    夫人们说话,不会说得这么直白,大多隐晦,只是萧令瑶太懂军政,隐晦的词句在她耳中和白话无异,所谓打发,最坏的结果全员被杀,再不济就是故意扔给北漠成为俘虏。

    “夫君,你猜与陈天啸合谋采矿分赃的会是什么人?”萧令瑶眨着眼,秦风好像看到许久不见的狐狸尾巴在她身后摆动。

    “这么隐秘的事情这些夫人也会讲吗?”秦风有些怀疑,摇头道:“会不会有诈?”

    萧令瑶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转,颇兴奋地说道:“是我猜的,我问北关看着商业不繁茂,到了严冬可怎么过,她们就兴奋起来了。”

    有夫人说不是有大鲲买来的物资么,也有人说不要紧,镇北军多年来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只有一位姓方的夫人意犹未尽地提了一句——“有清先生在,苦不了咱们,妹妹若是在北关长留,就能看到北关的变化了。”

    “清先生。”秦风品了品,眼睛亮起:“清先生,戚清河?”

    萧令瑶说道:“能在北漠境内瞒天过海,能与陈天啸对话,那矿在北漠被挖,拉到北关来处置,换银的换银,加工的加工,再与戚清河平分,岂不妙哉,除却他,想不到第二人。”

    这只是猜测,萧令瑶识趣,没在现场追问清先生到底是何人,只是一脸迷惑,大家看着她的呆样还一哄而笑,完全没放在心上。

    独有她心中盘算,不时猜测,想要一探究竟,现在回来见到秦风,所有的思绪奔涌而出。

    秦风刚才还在担心龙七的进度和举措,现在被萧令瑶的发现吸引,倒不那么焦灼了。

    有意思,若真有这位清先生,他要真是戚清河本人,或是戚清河放在幕前的人物,北关的局势就十分好玩了:“说起来,北漠与东越对峙多年,但没怎么真对战过?”

    “自陈天啸镇守北关起来,两国就达成了奇异的对峙局面,偶尔小打小闹,却从未真正引战,虽有死伤,但比起以前不值得一提,近些年来更是鲜少有摩擦。”

    “不仅如此,两国的边关百姓还能私下交换商品,对这种情况两边都私下放水。”

    萧令瑶说道:“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这种微妙的平衡局面,难不成是陈天啸与戚清河偷偷达成的默契,要是如此,我们与陈天啸合作,那戚清河……”ωωw.Bǐqυgétν.net

    秦风原本瘫在椅前上,现在一下子坐直了:“这些都只是猜测,但他们真要是这个玩法,各自瞒着皇帝在边关小心运作,这事情可大了。”

    “要是真的,陈天啸会对我们的计划作何反应,他若是再去找戚清河,会不会对我们有所影响?”萧令瑶说道:“我更担心的是,他们若真的私下有合作,互谋好处,恐怕……”

    “戚清河如果也是和陈天啸一样的处境,宁愿见得海漠天下台?还是他想趁机也乱一把?自己登位?要是后者,若是陈天啸告密,或是戚清河有所猜疑,就麻烦了。”

    龙七的情况本来就复杂,需得谨慎再谨慎,戚清河要也是心怀野心之人,他这一脚踩进去,事态会更复杂,龙七处在旋涡之中,本就在暗处,更难应付。

    萧令瑶带回来的这个消息让秦风冷汗直流,心情更紧切了,两朝长久平安无事,两个皇帝看彼此不顺眼,一边是恨不得收回北关的萧佑,一边是试图倒吞的海漠天。

    可两位守关大将要真是在暗中接洽,达成隐秘的合作,那真是有意思得很。

    “蒋名此前与海漠天手底下的人接洽却招致陈天啸不满,先被冷置,后面因为想要碰杜将军才被杀,他接触的人必定不是戚清河的人,夫君,这些猜测要是真的怎么办?”

    这话要是萧令瑶撒娇说出来的,秦风的心都能融掉,可惜,面前的娘子面色凝重,为自己抽丝剥茧得出来的结论心慌不已。

    秦风摸了摸头,且不说那清先生到底是不是戚清河的人,两边守将有没有达成合作,就算达成,现在边关的情况如此,戚清河很难再被海漠天召回都城。

    “戚清河只要呆在边关,对龙七的影响就不会太大,要是你的猜测是真的,龙七更不能走起义的路子,希望他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秦风说道:“各人有各命,争不来,输就是了。”

    他主要是想到历史上的多次起义,起义的原因大多相同,不是赋税苛刻,就是遇到自然灾害,或是皇帝昏聩,百姓民不聊生,朝廷面对民间怨言,大多是压制为主。

    越压制,越有反抗,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都是这样爆发的,起义者众,成功者却寡。

    为何?

    要么是带头人不行,起义或是一时兴起,没有长远打算,一旦成功后反而会贪图享受,开始腐化,这时候早就将早前的愿景抛到一边,不等反攻,自己就内部瓦解,典型于洪秀全。

    此前的口号什么的只是起义的需要,等起义有所小成,仍没有大局观,这就是局限性。

    起义的头头们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江山初有盲目就开始争权夺利,互相坑害,比如陈胜吴广,比如洪秀全与杨秀清,内部对峙不断,内耗不断。

    起义难成还有个最根本的原因,拉下旧皇帝,新皇上位,如果没有让百姓感受到改朝换改找的好处,不过是换了个皇帝,对百姓来说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