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1521 > 第185章 讨价还价

第185章 讨价还价

    就在夏言无比惭愧,觉得自己低估了一个国公的觉悟。

    自己怎么能够将一个堂堂国公,想的只会在乎私利,而不支持朝廷重大决策呢?

    万万没想到,徐鹏举接下来的话,差点把夏言给问的晕过去。

    “公瑾啊,你上次在我这里看完鱼,回去之后皇上应该告诉你和我谈判的底线了吧?”

    “……”

    “来吃鱼,这条鱼啊,就是那池塘里最大的那条,所以你看吃的多了,就会最先死,这个道理我懂。”

    “……”

    夏言感觉自己好像从一开始,就进了徐鹏举的套里。

    从自己第一次来见徐鹏举,他就已经想好了要交出田产来。

    区别就在于,交出这些田产,他能得到什么!

    夏言无奈的只能先亮出第一道底牌,这道底牌是他一开始就打算直接让到位的。

    他从袖中,掏出了一张泛黄的卷轴。

    这是他在内阁书架上,找的第二样法宝。

    “国公请看,这是当年成祖时颁发的推恩令,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道诏书没有执行,但国公可以依此向皇上请旨,皇上也一定会答应。”

    徐鹏举疑惑的接过卷轴,小心的展开,借着灯光仔细的看了半天。

    “公瑾,你这是什么意思?”徐鹏举有点生气的吹着胡子:“我徐家一门两国公一百多年,难道到我这里要断了?”

    “哎,不是到你这里,是到你儿子这里。”

    夏言早就预料到他会有这样的反应,连忙扔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措辞。

    “你现在想把爵位传给小儿子,可按照正统,两子均非嫡出,肯定要传给长子,无论你想什么办法去运作,这件事一旦暴露,后果么……”

    这些话,都是皇上教的,夏言也不知道徐鹏举在怎么运作,更不知道这件事暴露后会是什么后果。

    但话说道这里,就已经足够了。

    “不如就依这推恩令,至少邦瑞和邦宁,都能得到个侯爵,总好过邦瑞是国公,而邦宁什么也没有,这件事,国公自己考量其中利害,我就不多说了。”

    夏言说完,把那份卷轴收回来,仔细的藏好,还得还回内阁去呢。

    徐鹏举脑瓜子嗡嗡的,坐在那里半天没有言语,连动都没动。

    夏言趁他神志慌乱之际,趁机开始讨价还价。

    “至于这周围的一万顷地,过往的税粮可以既往不咎,但国公必须要退还给原主,剩下那四家豪绅有多少官田,多少私田,那就是南京布政司的事了。”

    “好……好!”徐鹏举还在想两个儿子怎么分的事呢,听夏言说完,立刻就点头表示了同意。

    “那国公府后来购置的几千顷地,按照皇上的意思,要进行赎回,按照每亩三两银子,国公这一下就是二百多万两银子的入账啊。”

    “等一下!”听到这个,徐鹏举连儿子的事也不考虑了。

    “三两银子一亩?现在这南京的水田什么行情,公瑾不会不知道吧?”

    夏言当然知道,还知道的很清楚。

    他从京城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调查南直隶的田价,然后才去的徐国公府。

    “国公,这田价虽说确实有点低,但当今朝廷也紧张,你总得站在皇上的角度上想一想。”

    “不不不……”徐鹏举的头摇的很坚决:“皇上应该为我想一想才是,这是祖上几世的基业,我就以三两一亩卖了,我死了都没有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那国公想要多少?”

    “皇上给你的底线是多少?我也不跟你纠缠,低价是多少,我就认多少!”

    “皇上给的低价,就是三两!”

    “啊呦,二姑娘倒贴,一得儿门也没有啊,我的夏大人!”徐鹏举急的,连南京话都彪出来了。

    夏言也很奇怪,为什么明明七八两银子一亩的田,皇上就给了三两一亩的底价。

    而且看皇上当时的表情,好像还笃定了魏国公一定就会卖的样子。

    眼看这件事就要谈崩,夏言赶紧先暂时搁置争议,去谈下一件事。

    “这个咱们先不说,先说下那八千五百顷御赐的官田。”

    “皇上不是说,这部分不动么?”徐鹏举本以为结束了,正要举杯庆祝呢。

    “可动可不动,看国公的意思。”

    夏言和徐鹏举一同举杯,一饮而尽后继续说道。

    “那八千五百顷……”

    “不,还多,要近九千顷。”

    “我翻遍了所有诏书,只有八千五百顷有明诏,历代先庙口头答应的不算。”

    “这不是……”

    徐鹏举刚想要说这不是耍无赖么,可又想到这么说皇上,那可是大不敬,只好忍了回去。

    “好,八千五百顷,就八千五百顷吧。”

    “按照一顷地出二百五十石粮算,这些地总共可产的粮,折合成白银一百零六万两,去除种子和雇佃,一年应该入库不到五十万两。”

    徐鹏举对这个也不懂,粮食怎么种,能收多少,那都是下面人的事。

    但现在正在讲价呢,不懂也得装懂。

    他点头道:“嗯,差不多吧。”

    夏言趁热打铁,继续往外抛诱饵。

    “这还是正常年景,若是遇到蝗虫、水灾、天旱,还要大大的减少。甚至减产到一成或绝产,王府还要用存粮去施粥。”

    徐鹏举听到这个,想起正德十五年那场蝗灾,确实少收了一季的稻米。

    于是非常认同的冲夏言竖起了大拇指。

    “所以,皇上说了,如果国公能够把这八千五百顷地交出来,朝廷可以每年给府上四十万两的食俸。”

    此时夏言已经完全掌握了谈话的节奏,四十万两听起来真心不少了。

    而且嘉靖确实也给了一个十分丰厚的价格。

    这可是四十万两,当前大明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只有两千万两,一下就占了五十分之一。

    为了这次改革,嘉靖可真是下了血本,冒了很大的风险。

    “好!我交!”

    徐鹏举稍微一琢磨,就知道哪个划算,哪个不划算了。

    这没有了八千多顷地,不光旱涝保收,而且府上也能减少很大一部分,为了维持这些土地而雇佣的下人。

    一进一出,又是不少银子。

    当然如果他知道,仅仅几年之后,大明一亩地的产值至少增加一倍。

    而且随着商业的繁荣,四十万两银子的购买力已经大大贬值。

    说什么,他也不会如此轻松的同意这笔交易的。

    而嘉靖也正是能够看到这种前景,才给他开出了如此丰厚的条件。

    “剩下的那些地,国公当真不卖?”

    “不卖!”徐鹏举很坚定的表示了拒绝。

    “你会后悔的啊!”夏言无比可惜的摇了摇头。

    他隐约觉得,皇上给出这么低的报价,必然还有后手。

    至于后手是什么,他现在一时还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