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组团穿越到晚明 > 第233章 赈饥平乱(一)

第233章 赈饥平乱(一)

    官员跪迎钦差,这是朝庭规矩,倒不是因为王兴“品卑而权重”的御史身份。其实,王兴的另一个身份——翰林院编撰、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才更让这些官员敬重。

    “钱大人请起,各位大人快快请起。”王兴连忙上前扶起钱士完。

    自有明以来,其实是没有省这个行政区划的,而是在全国设置了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后沿用元朝的习惯性叫法,称为省。

    而巡抚一职非常设官职,而是代皇帝“巡狩”之意,严格意义上说,是朝庭派往某地的常驻钦差大臣。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钱士完作为巡抚,其实也是钦差大臣,也有王命旗牌,也能先斩后奏。只不过,他作为巡抚,其实已经是山东一地最高行政长官,身上的钦差身份逐渐淡化了。

    王兴一扶,钱士完顺势起身,拱手道:“王大人,一路辛苦!”

    “怎敢劳烦老大人亲自到省界来迎,王某惭愧啊。”王兴还了一礼,客气地说道。

    “王大人,来,我给你引见一下众位大人。”钱士完半转身,作了个请的手势,开始介绍几位主要官员。

    “这是左布政使李大人。”布政使司设左右两位布政使,左布政使管钱,右布政使管粮。山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叫李长庚。

    “见过王大人!”李长庚冲王兴深施一礼。

    “这位是右布政使曹楷曹大人。”

    “这位是提刑按察使沈演沈大人。”

    “这位是都指挥使杨国盛杨大人。”

    “这位是济南知府汪有功汪大人。”

    “这位是德州知州朱期昌朱大人。”

    王兴一一跟这些文武大员见礼,都是虚应故事,自不在话下。

    “这位是……”介绍完这些人,钱士完将目光看向最后一名武官,却是不知如何介绍。

    王兴笑了:“钱大人,不用介绍了,这位是我的老熟人,临清卫千户田有良田大人。”

    “见过王大人!”田有良听王兴说到自己,连忙过来,行了一个军礼。

    田有良品级是五品,比王兴还高半级,可武官地位低,别说王兴这样的钦差,就是寻常一名七品文官,田有良也不敢摆谱,别说是他了,提督杨国盛都不敢轻易拿架子。

    更何况,王兴与他有恩呢。

    王兴知道,像田有良这样的武官,能加入到迎接钦差的队伍中,肯定是杨国盛知晓了二人的关系,否则,他连边都傍不上。

    “济民,快快请起。”王兴连忙上前扶起田有良,把着他的手,回头说道:“众位大人有所不知,想当年田大人是护漕什长,王某进京返乡,乘坐的正是田大人的漕船。在梁山一带正好遇到抢漕劫匪,田大人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护漕,以至于差点丧了性命,这些都是王某亲自目睹的。”

    “田大人真是忠义无双啊!”

    “田大人真是忠勇可嘉啊……。”

    听完王兴的介绍,众人哪有不明白的?这是钦差大人的旧识啊,这么隆重地介绍,还不是为了让大家以后多照应照应这个人?

    一时之间谀词如潮,把田有良高兴的,张着大嘴就合不上了。

    王兴随后又把李忠介绍给众人,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自不待言。

    大多数文官都自视清高,内心很少有看得起太监的,但面子上的客气还是要有的。

    所以场中众人,听了王兴的介绍,都纷纷过来跟李忠见礼。

    只有一个人,根本就懒得跟李恩客气,不光是神情冷淡,连句话都不愿意跟他说,似乎跟他说句话就掉多大身价似的。

    这个人,就是右布政使曹楷。

    当王兴给曹楷介绍李恩时,曹楷甚至连眼皮都没抬,鼻子里哼了一声,随即眼光看向了别处,把李忠弄了个大红脸。

    曹楷当着众人的面让李恩下不来台,王兴心中也是有气,心说:“这位曹大人是跟李忠或者说跟李恩有仇?还是内心根本就看不起太监?这面上的虚应故事都不做,也不知道他在官场是怎么混的?”

    自己刚来,还不了解情况,自是不好发作,不过,心里给这姓曹的算是记上了一笔。

    ……

    中午,在德州最大的酒楼“朝天阁”,钱士完与山东各有司主要官员,摆了一桌接风宴,迎接王兴一行。

    酒菜上齐,王兴看去,满桌几乎全是青菜,只有一盘子烧鸡算是肉菜。

    钱士完举起酒杯,对王兴说道:“王大人,德州虽是山东门户,商埠云集,看上去一派繁荣景像,其实没什么好吃的,只有‘扒鸡’算得上一道名菜,还请大人莫嫌简慢啊。”

    王兴心里说道:“这钱士完闹得是哪一出?是充廉洁还是哭穷?或者根本就是对我这钦差看不起?”

    心里想着,抬眼向其他人看去,李忠不用说了,脸上露出愤愤不平之色,显然是因为刚才在曹楷面前受了气,又看到这样一桌子菜,心里更是窝了火。而李长庚面无表情,曹楷神情淡淡,杨国盛和田有良神情木讷,只有沈演脸上带着笑意,不过那笑意里似有淡淡的嘲讽,不知是嘲讽钱士完,还是嘲讽他王兴?

    王兴叹了一口气道:“唉,钱大人及各位大人的盛情王某心领了。各位大人想必已经知道,王某自天津就跟李公公分开了,王某走陆路,李公公走水路。这一路走来,越是往南来,王某越是心痛。不为别的,田里粮食绝收一片荒凉,乞讨之百姓携妻挈子,饿死之白骨于路不绝,百姓生存之难令人触目惊心。众位大人给王某接风洗尘,别说还有一道‘扒鸡’,满桌青菜,就是能吃上一口饭团,比之百姓活命之艰强了何止百倍?”

    “因此,王某想起百姓惨状,再看到这些美酒佳肴,真是百感交集,难以下咽。”

    “王某离京之时,皇上再三训谕,一定要解山东饥民之苦,一定要谋划自救之策。今百姓之苦未曾稍减,皇上谆谆教诲言犹在耳,王某实是有愧。若非恐寒了众位大人殷勤相待之意,王某是无论如何不敢赴这个酒宴的。”

    王兴这番话说完,众官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酒宴登时冷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