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蜀汉再起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I都的反应(二)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成I都的反应(二)

    “张先生,快说说,说说前线打得怎样了?”

    “就是,您别藏着掖着了,快给大伙讲讲吧。”

    众人好奇难忍,纷纷催促不停。

    “那好,那我就讲讲!”张先生点点头,这倒没继续卖关子,而是很爽快地答应了。

    张先生摆开架势讲道:“昨日听我大兄放衙回府讲,前些日子就在潼关关外,王师大破八万魏军,打得魏国大军那是丢盔弃甲、狼狈逃串,逃得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那随处遗弃的刀枪剑戟都快垒成小山峰了!”

    “哇!真的?要不说,还是咱诸葛丞相厉害呐!”

    “对,就是牛!”

    听见王师大获全胜,众人尽皆喜笑颜开,纷纷竖起大拇指叫好。

    恰巧此时,有人弱弱地问道:“那个,烦请诸位,潼关在哪儿呐?”

    “嗨,这你都不知道!”顿时有人自告奋勇地解答道:“潼关,潼关,自然是在关中嘛。这么给你讲吧,潼关西边是京兆尹东边就是弘农郡,潼关就夹在两地中间。在潼关站住脚,就等于占据了三辅之地。”

    那人听后偏头想了想,继而试问道:“国家占据了关中诸地,诸位说说,朝廷会不会把都城从成I都迁往别处呀?”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I都……”张先生听后,大概是觉得这个问很有水准,自顾自地在那里摇头晃脑,“成I都,自古以来之蜀都也,然而如果作为天下之都,格局却又显得不足。迁都,依某之见,恐怕已提上日程…………”

    ******************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白痴,聪明人总是居多数。连市井之人都清楚看出,在蜀汉囊括进关中、辐射凉州后,成I都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很难再承担与发挥首都功能,群山环绕的成I都平原有着天然的分割线,隔绝外人,封闭自己。

    成I都皇宫,建威殿

    丞相诸葛亮北伐,作为御史大夫的李严也被稍带上,于是中枢由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杨洪与丞相长蒋琬史分领政务。

    此时,刘永正于殿中召见二人议事。

    魏延拼死夺下潼关与诸葛亮于关外大破魏军的两封奏报,就放在刘永的御案上,翻来覆去已看了不下十遍,每多看一遍刘永心中的喜悦就冲淡一份,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莫名的寒意。

    丞相诸葛亮,没有上奏,甚至连探探自己口风都没有便把司隶校尉、长安令这些重要职位委任心腹,皇帝在中央,中央在成I都,他是要另立中央吗?

    虽说事急从权,但急切之时,他同样可以一面让马谡、费祎假职(代理任职),一面请示朝廷,刘永又怎么会否决这些合情合理的任命呢?

    这一刻,刘永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一位权臣的份量,应该庆幸吧,诸葛亮是一位有原则的权臣!

    既然诸葛亮在这件事情上表现专断,作为回报,那么对于有功之臣的封赏定爵刘永也不准备同他商量了。

    面对杨洪、蒋琬,刘永徐徐讲道:“古之帝王皆封建功臣以褒功颂德、拱卫王室,今丞相率军大破魏贼,其令有司进功臣表,朕皆封以列侯!”

    “诺!”蒋琬,深深一拜,然后上前奉上早拟定好的功臣表。

    刘永展开功臣表定睛一看,首先映入眼帘,排在首位的赫然是丞相、益州牧、武乡侯诸葛亮。

    想了想,刘永道:“封丞相诸葛亮涪侯(梓潼郡郡治),食邑一万户。”

    刘永话音一落,蒋琬便自己这里的功臣表备份诸葛亮一列上,写下封涪侯,邑万户。

    第二位,镇北将军、汉中太守、丞相司直、南郑侯魏延,由于魏延前一次封赏中已经进爵县侯,故而这次刘永只是加官不再封爵,“省汉中太守,拜魏延右将军、假节。”

    蒋琬又提笔在魏延一列后面,写下省汉中太守,拜延前将军、假节。

    就这样,刘永念一个,蒋琬写一个,遇到封赏不恰当的杨洪、蒋琬也会请刘永再三斟酌。

    拜裨将军、安汉侯王平安东将军;

    拜偏将军、玄乡侯高翔安北将军;

    拜平东将军句扶征北将军,封宕渠侯;(基本上,三国爵位凡是不带乡、亭的侯就是县侯。当然,有的带“乡”字的侯可能是县侯,县名字带乡嘛)

    拜讨逆将军吴懿平东将军,封高阳乡侯;

    拜镇南将军辅匡后将军、假节,封中乡侯;

    封兴汉将军吴班安乐亭侯;

    封御史大夫、永乐亭侯李严都乡侯;

    ……………………

    忙碌了一个多时辰,刘永终于汇同杨洪、蒋琬敲定了前线一帮立下军功的大臣的官位名爵,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刘永又对蒋琬道:“即刻遣谒者仆射霍弋授将军、列侯印绶,并告诫朕的功臣们,就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

    待杨洪、蒋琬的背影消失于殿门之际,刘永又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迁都。

    成I都虽然颇为繁华,但偏居西南的地理位置太差,就强杆弱枝、节制地方来讲,长安比它强太多了。但之所以刘永没下定决心迁都长安,是因为长安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打起仗来,守不守得住?

    自从汉武帝广关、废弃函谷关之后,关中就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优势了,潼关作为替代品是有缺陷的,从河东走水路可以绕过潼关,潼关南边的禁谷那片泥淖沼泽,并非完全禁区,敌人也有可能从那里绕过潼关进入关内。

    万一刘永迁都长安后,魏军打了翻身仗,兵锋直逼长安,到那是整个季汉朝廷将面临进退维谷的选择,是守长安还是弃守南逃?守长安存在守不住刘永直接沦为阶下囚的危险,逃跑或者美其名曰南狩则必将使汉室威信扫地、颜面尽失,连都城、祖宗陵寝都丢了…………

    西晋后期司马家的惨状,刘永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