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扶秦 > 第两百零九章 印刷机

第两百零九章 印刷机

    就在信梁乡内少年们畅想未来的时候,信梁乡外的世界则是已经彻底炸了锅。

    在经过后续的几次讲课之后,韩非已经逐渐将自己的政治理念给阐述完全了。而那些前来听课的学子们则是没有任何的犹豫,每听完一次课,他们就将韩非的理念用纸给记录下来。随后命人将其送回家中,以作传家之宝。

    而随着一封封书信从洛阳城中被送出,天下各国也逐渐知道了韩非的政治理念。随后天下震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世界上竟然有这等胆大包天之徒!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来限制君王的权力,这样的事情韩非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难道他不知道,任何变法的成功,都少不了君王的支持吗?光这一条,你就已经得罪天底下所有的君王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这个新学说又怎么可能获得支持,随后大行于天下呢?

    众人不解,但是他们不得不承认,从客观角度上来看,韩非的这套全新的政治理念是非常具有可取之处的。

    如今乃是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单就郡县制还是分封制这个问题,天下人都还没达成共识呢,又谈何君主权威至高无上呢?

    华夏的政治制度其实是有非常清晰的发展脉络的,从最早的部落到早期的国家,统治阶层的权力其实一直都非常有限,许多权力其实都是和平民阶层共享的。这一点从春秋时期经常发生的国人暴.动就能看得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春秋时期的国人大致和中世纪时期的君士坦丁堡市民相当,全都是具有参政议政权力的团体,这些人虽然没有职务和权力,但是对国家的影响力却非常巨大。重大的国策如果不能获得他们同意的话,是根本推行不下去的。

    后来随着人口增多,国家版图变大,权力架构越搭越高,底层国人的参政议政权力被逐渐稀释,最终消失不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觉得底层不应该具有权力了,恰恰相反,诸子百家中有好几家都强调要重视底层的权力和述求,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变得愈发强大。

    正是有这样的社会背景在,因此韩非的理念虽然看起来非常“离经叛道”,但是实际上是获得了非常多的有识之士的认可的。毕竟上古时期就连人皇都是大家一起选出来的,如今咱们用法律条文的方式限制一下国君的权力又怎么了?咱们甚至都没有行那选举国君之事!

    当然,说是这么说没错,但是此时毕竟已经不是春秋时期了。几百年的发展让各国诞生了大量的既得利益团体,这群人平日里看起来各个都在和本国的国君对着干,但是真要细究起来,他们的权力其实就是来自国君的。若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限制,那么毫无意外,他们的权力也会跟着遭殃。

    因此很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平日里原本各种跟国君斗智斗勇的老贵族们此时全都牢牢地站在国君一边,大声叱责韩非的学说乃是妖言惑众,警告本国国民不要轻易相信。同时要求国君下令,焚毁国内所有记载韩非学说的纸张和竹简,务必做到不让这种毒瘤思想影响到更多的人。

    反倒是那些平日里基本不怎么关心政治,亦或者没啥政治述求,国君让自己干啥就干啥的普通国人阶层,此时则是全都站到了韩非的一边。他们人微言轻,根本无法影响朝堂上衮衮诸公的决断,让韩非的学说成为本国的正朔。但是他们胜在人多,而且足够隐蔽,完全可以以此来与本国的统治阶层打持久战。因此在老贵族提出焚烧记载韩非学说的纸张之后没多久,这些平民以及落魄贵族阶层便立马团结起来,一边相互借阅誊抄对方手中的宝贵资料,一边相互掩护,争取不让朝廷查抄走自己的书籍。

    于是乎,整个中原大地一时间全都陷入了诡异的战争之中。战争的双方并不是国与国,而是旧的“保王党”以及更旧的“平权”党。双方在中原大地上你来我往,一时间谁都奈何不得谁。

    当然,说归这么说,但是保王党毕竟握有大义名分。人家的手中也握有统治机器,再加上纯手工誊抄的速度太慢,韩非的学说被复制的数量不多,影响到的人相对有限,许多国人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经常做出给保王党“带路”的事情来。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逐渐开始朝“保王党”那边倾斜。越来越多的记载韩非思想的书籍被查抄出来,民间自发誊抄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官府查抄的速度,以至于留在民间的记载韩非思想的书籍越来越少,眼见“平权党”就要输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没有任何的征兆,一大批纸质书籍被运送到了各国境内,成为了那些“平权党”手中的武器。“平权党”们拿着这些武器,开始大肆宣传韩非的思想,影响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让各国的官府有些焦头烂额。

    各国的官府都感到非常疑惑,明明他们都已经收缴了那么多的书籍了,为什么民间还有那么多的书籍。难道这些人的手都是铁打的不成?可以日夜不停地工作,一刻不停地誊抄韩非的书籍?

    思索无果之下各国官府只能将目光转移到那些已经查抄到的书籍身上,而后他们就发现了异样。只见这些书籍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每一页每一个角落是什么字,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怎么可能?要知道,这年头的书籍可都是人工手抄的啊!而只要是人工制作的,哪怕誊抄的人是同一个,其誊抄出来的书籍也不可能一模一样。毕竟人在不同时期心境是不一样的,而心境一旦发生了改变,其写出来的字就注定会不一样。更别说,人在写字的时候难免会写大一点或则小一点,次次都一样,以至于每一页每一处出现的字都一样,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各国官府对此感到无比的震惊,他们想破了脑袋,都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从洛阳传回来的消息直接震碎了他们的三观。

    “你说什么!?洛阳出现了一种印刷机,只要把纸张往机器上一刷,就能将上面的文字完美复印下来!?”

    齐王瞪大了眼睛,一脸难以置信地对着前来报信的信使问道:

    “此话当真!?”

    “不敢欺瞒大王,此事千真万确!”

    信使恭敬地对着齐王说道:

    “那东西乃是三川郡郡守王沉发明出来的,如今正摆放在洛阳城中故周天子王宫的宫门前,每天都日夜不停地印制书籍呢!”

    没错,印刷机,这就是王沉在这场思想战争中的杀手锏。

    印刷术起源于中国,而且几乎没有什么技术难度。想要搞出后世的活字印刷术或许有些困难,但是制作出普通的雕版印刷术却非常简单。

    王沉如今要印刷的只有韩非的思想学说,内容相对单一。因此他根本不需要去考虑活字印刷相关的问题,只要将雕版印刷机搞出来就可以了。

    历史上印刷术传入欧洲的时间非常晚,但是时机却非常巧。16世纪的欧洲正在经历宗教改革运动,各种新兴思想不断地冲击着老旧思想。而在这个过程中,印刷术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前,欧洲的知识基本都被贵族和教会所垄断,普通人很难学到知识。而印刷术的出现,则是彻底打破了这个现象。旧思想存在的根基其实就是愚民,只有老百姓全都不识字,那些教士们才能说什么就是什么。可是印刷机的出现让文字不再宝贵,普通人也能拥有识字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教士阶层再想像之前那般愚弄百姓就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更别说,印刷机印出来的书籍大多还是反对旧思想的了。老百姓识字后本就不再那么好糊弄,再加上学习的还都是与旧思想截然相反的新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旧思想轰然倒塌也就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如今,对应到当前的中原大地其实也是一样的。许多各国的平民本身都是不识字的,因此他们对大家讨论的什么是否限制王权其实并不关心。可是现在,随着大量书籍的涌入,这些老百姓也逐渐获得了识字的机会。再加上他们刚一识字学习的就是反对王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政治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这一箭双雕的招数,直接搞得各国的官府应接不暇,无力招架。无奈之下,为了确保本国不会因为这种事情陷入混乱,他们只能祭出最后的杀手锏——向秦国施压,要求秦国销毁洛阳的印刷机,不再让其印刷“反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