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王庆吩咐,李助拍马出阵迎战关胜。
关胜厉声高叫:“无知反贼,今日天兵已至,还不快快投降。”
二骑相迎、二将在尘土中,来来往往,直杀的天昏地暗。左盘右旋地斗了六十余合,未分胜负。
贼阵中一勇将,见李助不能取胜,忙拍马提刀,抢来助战。
宋军阵中,金枪手徐宁见状,请命而出,敌住那将。
四将在阵前恶斗,又过了数十合,宋军阵上、没羽箭张清见那将甚勇,武力不输徐宁。暗暗地取石打去,正中那将身体。
金枪手徐宁趁机一枪刺去,只见一条血柱激出,那员贼将顿落马来。
王庆军见已方将领死于马下,士卒霎间散乱,冲动了自家阵脚。
那李助已与关胜斗了八九十合,早已气力不支,见已方将领被杀,忙打马逃回本阵。
王庆见李助不敌,急传令退军。
贼军后方,几员将领已将王庆军堵的死死,哪儿还能冲的出去。
就这样、两军鏖战多时,贼兵大败,官军大胜。
王庆虽想退回城内再作打算。但因宋军的摧枯拉朽,横冲直撞。他的那帮贼兵、已被杀的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撺奔逃。根本无法再带回城中!
林冲、秦明带队杀入王庆御军,杀散其羽翼军兵,迳来捉拿王庆。
那号称金剑先生的李助,见宋军后方堵截之将欲擒贼擒王,忙上前替王庆抵住。
急性子的秦明、挥动兵器,横扫李助。那林冲却趁此时、骤马上前,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只一拽,活挟过马来。生擒活捉了这厮!
秦明见李助被林冲生擒,忙拍马去寻捉那贼首王庆。
此时的王庆、正领着百骑精锐,冲出了重围。直奔南丰城逃命!
到达南丰城边地王庆,见城外有宋兵在此,惊得魂不附体。转身一望、后面宋军又正追赶而来。
看着自己左右、仅有的百来骑,王庆也来不及伤感,直奔它处而去。
近侍们保护着王庆、一路马不停蹄,人不敢歇足,直走到天明、才到达云安。
等到近城,王庆等人却又见城下驻扎着宋军。一路奔驰、都快累坏了的王庆,看得惊心肉跳,半晌动弹不得。
王庆身旁近侍道:“大王、此袍服太显眼,事不宜迟、请我王速卸下袍服,急投东川去。”
王庆点头而言:“爱卿所言极是。”
随即卸下那一身袍服,犹如丧家之犬一般地从小路抄过云安城,望东川逃奔。
连续的奔走,直走的王庆人困马乏,腹中饥饿。
滴水未进的众人,不住地有人散去。最后、王庆只带了二十来骑来到一处江边。
前有江水阻挡,手下皆骑兵的王庆,自言自语:“上哪儿弄船渡过去啊?”
一伙人正想砍树而渡之时,后面一骑士指道:“大王,那边有渔船。”
王庆望所指方向看去,果有几只渔船。便教众人高声叫喊:“渔户、快快撑船过来,渡我等过了这江,我们有的是银俩给你。”
几个渔户见有人喊话,纷纷划船而来。
待得渔船靠岸,王庆身为贼首、自然是走在众人之前。
那几个近待、皆在王庆身后跟着上船。
岂料贼首王庆刚一迈上小船,那渔人便执着竹篙望岸上只那么一点,那船早已离岸数丈。
其余几个在后小船,皆随着纷纷往江心而去。
王庆的那些个随从,皆在岸上看傻了眼,纷纷乱叫:“快将船划过来,我们也要过江啊!”
船上的王庆,一见形势不妙,忙叫道:“你们这些渔人想干嘛?”
那渔人将船一踩,王庆一个不慎、跌入江中。
船舱中、几个壮汉于此时走了出来,纷纷跳下水去,将水性不高的王庆按在水中一顿恶揍,直打的几乎不醒人事。
原来,武松早已料定王庆会往别处城池而逃,便于各水路陆路埋伏下了人马。
此撑船之人,正是阮小七带着他的一帮水军弟兄。
被水泡了一阵的王庆,又被阮小七教人绑送到了武松处。
早已在帐中、盼着能够捕缉贼首王庆的武松,正在纳闷之时、忽得王庆被擒之消息。
当下便入昏德公处,汇报给了皇帝赵佶。
恰在此时、童贯也在昏德公处禀报着战况。其部下擒拿住了一员贼将,正是驻守东川守将的弟弟。他蒙天朝不杀之恩,愿往东川招降其兄长来降。
得了双喜临门的赵佶,龙颜大悦。当即下令:将贼首王庆处决,并让这将带着王庆首级去招降各城。
至于王庆挑选的那一帮伪妃、本也应斩首示众,却被重口味的昏德公窥视了一番后,花了几日时间、一一洒上了自己地雨露。收入了后宫!
而贼首宫中的一帮宫女宦官,则皆被武松遣散回籍,以此增加淮西人口与人力。
此次征讨有功地各将,也俱各得了论功升赏。
昏德公又设庆功宴,庆贺围剿成功,赏劳三军将佐。
好善积德的武松、命那公孙胜主持醮事,打了几日几夜醮事、超度那些阵亡将士,以及淮西此次战火,屈冤而死的平民百姓。
大军修整了几日后,武松便与童贯等人来找昏德公:“皇上、今我朝四大反贼,已定其三。
江南方腊造反,占据州郡、擅改年号,如待其羽翼丰满、早晚必渡江,来争天下。臣等望圣上即刻带领我等众人,前去荡平方腊。”
昏德公听罢,大喜道:“前次张招讨、刘都督征进,皆以失败告终。今正可趁着灭王庆之威南下,一举荡平方腊。朕再在此消遣两日,便带着诸位南下建功立业。”
原来、昏德公赵佶这些日子里,尽与王庆妻妾厮混打闹。那贼首王庆本就是个风流之人,异术颇多的他,妻妾也是不一般地厉害。勾的昏德公早已不知何年何月!
只是众人皆知皇帝历来如此昏庸,便无人相劝罢了。武松更是喜闻乐见!
几个重臣见皇帝如此说来,都纷纷点头而退。只等着皇帝再消遣几日,便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