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无广告第二百七十一章三管齐下
满脸皱纹的南京守备太监邢隆想想还是开口了,这事算不得什么秘密,早晚会尽人皆知,而到那时,他想找人诉说都没人听他的了——
邢隆拱拱手,说道:“不瞒张公子,咱家怕是惹下了杀身之祸——”说这话时,目不转睛凝视张原,若张原有惊慌、畏缩之意,那他就不会再往下说,但张原却是不动声色,平静道:“公公请说。全文字无广告”
这年少监生果然不凡,单这镇定的气度就少有人能及,邢隆道:“咱家在南京多年,急公好义,颇有政声,但也难免会得罪一些人,前几年南京监察御史姜雅量上疏以‘不当受地,与民争利’弹劾咱家,幸得万岁爷爷英明,反把那姜雅量罢了官,但由此,有些南都官吏就视咱家如寇仇,恨不得把咱家逐出南京才快心,咱家方才得知南京兵部侍郎楼性已上疏参咱家,这回的罪名是‘掘聚宝山伤皇陵气’,这罪名若坐实,咱家肯定是死路一条。”说到这里,发声长叹,一张脸更是皱如老橘皮。
张原问:“事实如何呢?”
邢隆迟疑了一下,说道:“其实这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咱家还负责矿税,部下为方便行走,在孝陵南二十里的案山开路,咱家一直不知道这事,那些军户又哪里知道什么皇陵风水忌讳,认为离孝陵几十里的山间开条小道有何不可,这么些年也一直相安无事,岂料这老账会在今日被重新提出来,这是处心积虑要置咱家于死地啊!”
张原虽不通堪舆风水,但古书看多了,一些常识还是有的,这案山就是墓穴与朝山之间的山,好比贵人办公的书案,一般民众的墓穴当然没那么讲究,有块地就行了,但孝陵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墓,当年刘伯温与徐达寻穴踏勘方圆数百里,终于在紫金山南找到这块风水宝地,案山离墓穴二十里,可见格局之大,军士在皇陵对面案山开辟小道方便行走,这事若无人提起,那就什么事都没有,若被人揪住,那就是破坏皇陵风水,要以大逆论处——
张原问:“弹劾公公的奏疏已经到京城了吗?”
邢隆道:“楼性的奏疏尚未递出,咱家在南京还有点耳目,但却无力阻止,想必也只在本月,弹劾奏本就会送到内阁。”
张原思忖片刻,问:“那邢公公准备如何应对?”
邢隆见张原依然镇定,不禁对张原生出了一点希望,听闻张原智计过人,若张原肯为他参谋,说不定能有妙计化解此厄,便道:“只有分两条路走,一是上疏自辩,万岁爷爷素知老奴忠心,岂会干出破坏皇,二是抓到当年在案山开道的军士问罪,张公子可有更好的法子教教咱家?”
张原道:“这事非常棘手,待晚生与钟公公说几句话,邢公公请稍等。”
说罢,张原拉着钟太监走开一些,这才皱眉道:“公公何苦把我牵扯进来,这皇陵动土是何等大事,我又能有什么法子帮助邢公公!”
钟太监听张原这么说,也有些懊悔,觉得自己热心过头,这事不好插手啊,,口里道:“咱家知你足智多谋,就是问问你能否帮帮老邢,你这次若能救到老邢,那可比救一个石柱土司来得有用,不说老邢自己就是守备太监,而且他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卢受交情不浅——张公子若无能为力,邢公公也不会怨你。”心道:“他自顾不暇,哪有闲空怪你。”
张原低声道:“钟公公,你我是莫逆之交,公公实话对我说,这邢公公为人如何,若是口碑坏了,谁也救不了他。”
钟太监听张原这么说,精神一振,道:“张公子你是知道咱家的,若邢隆是梁永、高寀这样恶名素著的人,咱家躲之唯恐不及,哪还会管他的事,这邢隆为人其实不错,他有绰号‘拗太监’,乃是因为他好管闲事,不留情面,为皇上办事更是忠心耿耿,南都有些官员忌他,想赶他走,张公子想必也知道地方官与外派内官很少有合得来的,地方官千方百计想把咱内官裁撤掉,好比嘉靖时裁撤了各地的镇守太监那样,若邢隆真有那么扰民,何以南京近年从未发生过什么民变?张公子从这那劾奏疏就可看出,那姓楼的兵部侍郎对邢隆别无把柄好抓,就把陈年旧事翻出来,张公子若有妙计,还请帮帮老邢。”
梁永和高寀是万历年间两个臭名昭著的太监,梁永在陕西把历代帝王的坟墓都给挖了,手下的税役几乎是当街明抢百姓财物,高寀就更恶劣,吃小儿脑浆妄图重新长出阳道的就是他——
张原点点头,老师王思任说起当年他哄骗邢隆的事大笑,没提到邢隆有什么劣迹恶行,至于说与地方官有冲突,这很正常,张原道:“那我再去与邢公公谈谈。”
邢太监在柳荫下一直心急如焚地看着张原和钟太监,见二人走过来,忙迎上几步道:“张公子,可有应对良策?”
张原神色郑重道:“晚生原不敢插手这等大事,此事非同小可——”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那邢太监脸色灰败,黯然道:“张公子说得是,楼性这招太毒了,张公子你——”
张原续道:“但晚生也知邢公公忠义,在南京多年,与军民无扰,晚生虽不才,殚精竭虑也要为邢公公效微劳——”
邢隆脸色顿霁,张原既这么说,肯定是有什么主意了,忙道:“张公子若能帮咱家脱此劫难,那对咱家就有再生之德,咱家读书不多,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就知道恩怨分明四个字——张公子快说,有何良策,咱家心急啊。”
张原徐徐道:“邢公公说的上书自辩,这是肯定要的,公公可直接奏闻皇帝,应比那弹劾公公的奏疏更快呈交御览,这就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公公曾在宫中侍候,皇帝绝不会相信公公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对,对。”邢太监连声道:“咱家对万岁爷爷的忠心,天日可表。”
张原话锋一转:“但公公的部下私自在案山开道,这总是事实,怎么也瞒不过的,皇上就算不严厉追究,但公公免官闲居是肯定的。”
邢隆顿时失魂落魄,他何尝不知道其中利害,只是还抱着幻想而已,却听张原又道:“公公上书自辩或许能保命,但公公这时严惩当年开山的那些军士,这就坐实了自己的罪责,毕竟公公是南京内守备,又兼提点孝皇诸陵,皇陵受损,这罪过怎么都推不到下面人承担的,所以说公公一旦严惩那些军士,就更给了弹劾者口实,那时皇帝想开恩都不可能了。”
邢隆呼吸急促,背心冷汗直冒,张原分析得极有道理,可他若不严惩那些军士又能怎么做,总不能装作若无其事吧?
“请张公子教我。”
邢隆向这个年少监生深深作揖。
张原赶紧道:“公公切莫多礼,让旁人看到不好。”踱了两步,开口道:“解铃还须系铃人,那弹劾者既在皇陵风水上做文章,公公就要在堪舆术上做回应,请有名望的堪舆师放话,说案山开小道于国家兴旺有利,风水之说本就缥缈难有定论,具体怎么说就看堪舆师的了,毕竟这不是动了皇陵的土,而是二十里外的案山,尚有转寰的余地,还有,公公要收买人心,做一些对南京百姓有益的事、南京百姓最迫切想解决的事,再有,公公要请宫中内官在皇帝面前美言,将公公的部下擅自开案山小道之事掩饰下来,毕竟这事都已过去十年了,而且三大征之后,国家也算太平——如此三管齐下,晚生不敢说定能保住公公的内守备之职,公公性命断然无忧。”
有些事情承认不如抵赖,坦白是不能从宽的,同一处风水,不同的堪舆地师常常会有迥然不同的看法,而且张原坚信,大明朝的国运绝不是由一座坟墓风水决定的——
邢隆细细品味张原的话,觉得张原思虑周全,的确是目下最佳对策,脸露喜色,对钟太监道:“钟公公,若非你枉道来访,咱家也无由结识张公子。”对张原道:“张公子,请上船再细谈。”
邢隆得了张原这番话,心下稍定,具体如何做还要向张原细细请教,比如那篇自辩的奏疏,就想请张原代笔——
张原随邢、钟两位太监再上湖船,钟太监没看到那两个秦淮名妓,问知被张原送走了,笑了笑,邢隆便说:“今日遭逢此事,坏了兴致,不能让两位尽欢,改日再把那两个旧院女郎叫来相陪。”
张原忙道:“不必不必,晚生在国子监就读,监规森严,哪能携妓饮宴,邢公公有事尽管吩咐,若叫了歌妓,那晚生就不敢来赴宴了。”
邢隆也没心思多说歌妓的事,让侍从上茶点果瓜后,摒退左右,商议奏疏、堪舆师以及如何收买人心,张原听邢太监恳请他代笔写奏疏,略一沉吟,就答应了,一篇自辩的奏疏写的好或者差,起到的结果是天差地别的,既然要帮邢太监,那就帮到底,但他要先看看邢太监往常给皇帝写奏疏是什么语气,请邢太监挑几件不太重要的奏疏给他揣摩揣摩,要代似的话自然要了解这些,邢隆急命那中年幕僚回内守备府去取——
说到有名望的堪舆地师,邢隆道:“金陵有名望的精通玄女宅经术的就数国子监祭酒顾起元了。”
张原愕然,顾校长竟然是风水术大师吗,这个他真不知道。
邢隆道:“顾祭酒曾与人论金陵风水,当时前辈堪舆家说的金陵山形散而不聚、江水流而不留,穿城而过的秦淮河又是西注,与帝都格局‘砂关锁’不相应,不宜作都城,顾祭酒认为这都是为永乐帝迁都作辩解,顾祭酒对金陵城的垣局风水与他人看法不同,认为金陵逆水结力,可以作帝都,但与北京相比,稍欠雄厚壮大,此论影响很大,若顾祭酒肯为咱家说话,那就有把握得多,而且顾祭酒就是金陵本地人——”
邢隆皱着眉头,知道要请顾起元为他宣扬案山开道有益国家社稷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但再难他都要去争取,这是搏命啊,顾起元提任何条件他都可以答应——
又说起收买人心之事,邢隆沉思片刻,说道:“近年金陵对编商当值,给很多铺户带来累累重创多有控诉,朝廷商税其实不高,但地方逐级累加就惊人了,南京榷税使郭祖生是我义子,他主管龙江上下关税榷务,若咱家提出弛商减税的建议,必获民众欢迎,只恐国课征收不足,再遭言官弹劾——”
张原对晚明的商税有点了解,晚明商税看似不高,但收税的关卡多,有皇帝的榷税使、有户部的榷务官、还有地方的关税,一批货物从杭州运抵南京,要过重重关卡,商税迭加起来就惊人了,致使商贾不行,肆市萧条,如果适当降低一些商税,商贾就愿意到南京来,舟楫往返,收到的税应该不会比减税前少,甚至可能更多,这与薄利多销是一个道理,后世有些论者认为晚明不提高商税致使农民负担重才导致灭亡,这种论调那完全是事后诸葛亮,建州女真兴起、辽东事坏之后,即便加征商税也弥补不了那庞大的军饷,明朝不管征不征商税都要灭亡,而他既有前瞻的识见,当然明白最要紧的就是阻止努尔哈赤崛起,只要萨尔浒之战不败,明朝就不用征收庞大的三饷,也就不会那么快灭亡,先做到这一点,然后徐图其他——
邢隆听了张原减税不会耽误国课的分析,深以为然,于是决定减税十之二,将尽快向民众宣示这一弛商政策,各地商家必欢欣鼓舞,邢隆收买人心的效果就得到了。
半个时辰后,那中年幕僚取来了三份邢隆给万历帝的奏疏,都是十多年前向万历帝禀报税务的,张原看了之后,又向邢隆了解了一些事,便模仿邢隆的笔法口气,为邢隆代似了这篇奏疏,奏疏并不着重解释孝陵案山开小道之事,而是在说了一些南京军政事务后才提到这件事,写明是十年前的事,委婉地为邢隆开脱,至于邢隆如何求宫中太监卢受等人美言,如何求顾起元论案山风水,那是邢隆的事,这个不必张原操心,邢隆五十多岁了,任南京守备太监多年,交际手腕都是有的——
午时,湖船上开出盛筵,邢太监亲自劝酒,虽然事情结果尚不得而知,但他对张原的感激出自肺腑,张原提了一个要求,请邢隆莫对其他人说起他这个国子监生参与了此事,邢隆连声道:“咱家晓得,咱家晓得,咱家绝不会给张公子添麻烦的,而且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咱家不是糊涂人。”
湖船在玄武湖上荡了一圈,回到原处已是午后申时,张原向邢、钟两位太监告辞,说要赶回国子监,钟太监没能与张原私下长谈,略感遗憾,他这次回京就准备依张原所说的请求去服侍皇长孙朱由校、准备过清苦日子了——
临别时钟太监对张原道:“张公子,明年乡试你定能高中,那么年底便要赶赴京城,到时一定来见咱家,可不要把咱家忘到脑后。”
这钟太监最后一句话让张原听得很不适,太监说话和女子有点象啊,幽怨似的,这太让人恶寒了,忙道:“这怎么会,公公对我是有恩义的,以后到京中,在下还要向公公多多请教呢。”
张原没要邢隆派人相送,自与穆真真和武陵步行回听禅居,三兄张萼想必与美婢绿梅**几度了,这时心满意足地坐在院中研究望远镜,张萼不愿意读书,对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很感兴趣,在山阴镜坊时经常与几个镜匠探讨改进制镜工艺,颇有创见,见张原主仆三人回来,张萼笑问:“介子,钟太监请你去哪里游玩了?这太监与你倒是交情好,你也真是奇怪,什么人都结交,罢职的武将也去巴结,还把穆真真的爹爹给送走了。”
张原笑道:“三兄今日没随我去,要后悔死了,你可知我见到了谁?”
张萼道:“不就是南京守备太监吗,两个太监陪你。”
张原道:“我见到了李雪衣和王微。”当下见王微与他的误会一一说了。
张萼跌足大笑,说道:“哈哈,王修微骂张介子,骂得好,痛快,痛快。”
张原见夕阳西下,道:“三兄,我们走吧,回国子监。”
穆真真将两套新缝制的小衣、底裤给少爷包好让少爷带去国子监,一直送少爷到三重门外,盈盈蓝眸含情,张原悄悄握了握她的手,耳语几句,这堕民少女顿时俏脸绯红——
一顶逍遥轿从国子监大门出来,几个监差跟随,张原与张萼退到一边,那逍遥轿却在二人身前停下,顾起元在轿中唤道:“张原,哪里来?”
张原赶紧叉手道:“学生今日持牌出监休息,现在回监。”
顾起元点点头,起轿离去。
张原心道:“顾祭酒这是应邢太监之请去赴约吗?”
————————————————————
五千字更到,向书友们求一张月票,明日会有更精彩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