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剑雨临州 > 第六十二章 无可奈何新白发

第六十二章 无可奈何新白发

    叶氏祖上叶兴为朝中大臣,深得太祖皇帝信任,为其身边亲信。太祖皇帝抱恙居宫,曾召见叶兴,彼时太祖皇帝撤下身边侍卫和服侍宫女,仅留下叶兴一人。二人秉烛夜谈,直至翌日清晨,叶兴方离开皇宫。

    后来叶兴上书,称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不可担此重任,愿辞官还乡,颐养天年,望太祖皇帝悯臣之弱,听臣微志,庶臣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太祖皇帝之恩,臣没齿难忘!臣不胜感激涕零之情,谨拜表以闻。

    太祖皇帝考虑叶兴年纪之久、任职之重,准许其奏章,撤去他的官职,但保留了他每月应得的俸禄,并且派专人护送,叶氏自此迁居淇水之畔,在此落户。

    叶兴严声厉辞,再三嘱咐,凡族中之人不可透露过往之事,即叶兴曾在朝中任职之事,不可告知外人,违者必究,重者贬出家门!族中之人皆畏惧叶兴之威,不敢造次,谨慎再三,不敢透露半分过往之事。故而村中之人不知其所来,只当叶氏曾是富甲一方的商贾,功成名就,隐居田野,得安闲自在、逍遥怡然矣!

    叶兴虽不再做官,但他的俸禄一直未停,即便他逝世多年,朝廷依旧分发俸禄,只因太祖皇帝曾言:“叶氏之功,万世不及,千秋伟业,叶氏为先,其为宋之贡献,万不可忘!其子孙后代亦可受其俸禄,以昭天下,朕之贤明!”

    当然这不过是说说而已,叶氏哪儿有如此大的功劳?当年随太祖皇帝征战天下那些将士,哪个不是战功显赫,哪个不是彪炳千秋?他们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叶氏怎配得上?太祖皇帝说这些话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为的是保叶氏血脉之不断,如此便可保朝堂之无虞,万民之无忧,江山之百年矣!

    “太祖皇帝为何要这么做?这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韵儿一开口,便问到点子上了!

    “叶氏有如此过往,为何我不曾知道?爹娘也从未向我提起过往之事?若是按少主之言,叶氏世代受朝堂俸禄,不说富甲一方,亦可吃穿无忧、居行无虑,为何沦落至此?”明哲还没解答韵儿的问题,叶梦然紧接着问。

    “难道这件事与那封密函有关?”叶幽然似乎明白了什么。

    “幽然姑娘说的不错,这件事以及后来的事都与那封密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是没有那封密函,也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明哲顺着叶幽然的话,接着讲下去。

    叶兴还在世上那就算了,可叶兴逝世多年,他的子孙后代凭什么受朝廷俸禄,这件事在朝中掀起了不小的风波,有的大臣联名上书,恳请太祖皇帝撤停对叶氏分发俸禄。太祖皇帝可不是轻易便被说动的人,何况朝中大臣虽不满此事,但他们都畏惧太祖皇帝的威严,不敢在太祖皇帝面前反复提及此事,此事便不了了之。

    直至太祖皇帝驾崩,先帝掌权,朝中大臣才敢重提此事。彼时先帝登基不久,朝中事务还不熟悉,诸般事宜还得依靠诸位大臣。诸位大臣联名上书,恳请先帝撤停对叶氏分发俸禄,先帝犹豫不决,但面对这么多大臣的逼迫,先帝不得不退让,便下旨户部,停止对叶氏分发俸禄。

    叶氏没了朝廷的俸禄支持,再加上那时天降旱灾,庄稼收成不好,物价上涨,叶氏受叶兴之命,不可离开淇水,不可经商贩卖,不可透露过往之事!这么多年来,叶氏一直依靠朝廷的俸禄维持族中开销,而今没了经济来源,叶氏迅速衰败,从村里人口中的商贾演变为普通人家。

    叶氏衰败后,族中大多数人不堪重负,背离叶兴的嘱咐,走的走、离的离,剩下的也就直系亲属,即当时的家主和夫人。他们不曾忘记叶兴的嘱咐,即便叶氏走到今日之地步,他们也不曾放弃,苦苦支撑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族。他们不曾离开,不仅是因为叶兴的嘱咐,更是与那封密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便是历代叶氏家主的使命——守护太祖密函。

    叶兴离开朝廷,辞官归乡,不是他奏章里说的那般年老体衰、力不从心,而是太祖皇帝交给他一项不可言说的任务。为了达成这项任务,他不得不辞官归乡,带着叶氏躲在淇水之畔,不跟外人透露过往之事,不跟外界来往。他做这些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避免秘密泄露。密函之事知道的人越少,对叶氏来说,便越安全。何况此事与太祖有关,信里的内容即便不说,想必也不是什么小事,或许事关天下也说不一定。

    这封密函一直传到了令尊的手中,你是叶氏的独女,这封密函迟早会交到你的手中,他们不想你从小便背负如此重要的使命,故而令尊一直未将密函之事告知与你,这大概便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是有些事不是他们能预料的,你风风光光地嫁进了李府,成为了李家的儿媳,这本该是件高兴事,可是意外发生了,后来的事你们都知道了,那我便不再细说。

    你的爹娘走得太突然,甚至连这件事都没来得及告诉你,便离你而去,故而密函之事你闻所未闻。你还记得传授你琴艺的那位琴师吗?她来村子的目的是找一位故人,奈何故人已经迁离村子,她的愿望只得落空,实则不然,她来村子的目的是拿回密函,但她并不知道,密函就藏在叶府之中。为了避免其他人得到密函,她便撒了个无形的谎言,使叶氏成为了替罪羊,让其他人把目光都放在叶氏的身上。

    她这一举动,误打误撞,引来了其他人,那些人偷偷潜入叶府,把叶府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找到那封密函。此事惊动了附近的秣房,秣房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派人赶到了村子,但不管这么说,秣房终是外来人,不方便露面,他们便找了个当地人,代替他们调查此事,此人正是你恨之入骨的李义山。

    李义山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毫不犹豫便答应了秣房,同样秣房也承诺他,保护他的家人以及叶氏的安危。这是一笔等价的交易,双方各有所图,各有所得。这些事都被记录在秣房的卷宗里,我已嘱咐情报部,你回去以后,可自行查阅,我便不再多言。那封藏在叶府的密函如今在何处,你们别问我,我也不知道,秣房从未找到那封密函。

    事情的来龙去脉,明哲都说清了,这原是一场误会,琴师传授叶梦然琴艺,不过是为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让他们误以为她要找的那位故友便是叶梦然,如此便可顺理成章地把其他人的目光吸引到叶氏的身上。只是琴师万万没想到,那封密函竟在叶氏的手中,她这么做不过是顺水推舟,把其他人往正途上引。如此巧合的事竟然会发生在叶梦然身上,不仅是琴师没料到,明哲得知此事后也大为震惊。若非有文献卷宗为证,明哲不敢相信世上竟会有如此巧合之事?这也太不寻常了吧!说出去谁信嘛!

    “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们如何想,就看你们如何认为。”

    明哲非是事中人,不敢妄言评判。叶梦然得知真相后,是继续恨李义山,还是因误会李义山多年而觉得愧疚,这些都只有她自己明白。

    明哲带着大伙走了几里路,穿过一片竹林,眼前出现了一条泥泞小路,沿着这条路走,便可到达目的地——馨山。

    馨山,位于罄山之后,此地鲜有人知,也廖无人迹,但与前面的罄山相比,那简直是云泥之别——此地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好似世外桃源,清幽而宜人,寂寥而适心,和前面的乱葬岗——杂草丛生、尽是死人堆相比,那都不在同一个档次。

    罄山之意,罄竹难书,馨山之名,德馨昭阳。此地有青山为廊,绿水为带,人迹罕至,幽静自然,是块风水宝地。

    韵儿看见馨山的美景,那种压抑的感觉消失不见,心情倏然舒畅,她忍不住问:“明哲,你是怎么知道罄山之后有一块风水宝地的?我还以为你约我们来此,只是为了是看坟堆的!”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你想不到的不代表不存在。馨山的环境远胜于罄山,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个地方也不是什么好地方,看似是一块风水宝地,仅对逝者而言。”

    “明哲,你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这里也是一座坟山?”韵儿惊讶道。

    看见四周的景象,明哲非但开心不起来,反而满目殇然,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我说了,你想不到的不代表不存在,这里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作为逝者的安息之地,自然是不错的选择,但这仅限于逝者,生者无事才不愿踏进这片芜秽之地!特别是秣房之人,此生最不愿的事便是走进这里。正如你所言,这里是一座坟山,亦是秣房之人的安息之地。”

    “明哲,你的意思是说,秣房之人死后,便被埋葬于此?”

    “这是你的的认为,不是我的意思,边走边看吧!等到了那里,你们会明白的!”

    明哲不想解释太多,听人说千遍万遍,不如自己亲眼所见。明哲带她们来此的目的,便是亲眼目睹何为英雄!

    大伙沿着小路,走过一座竹桥,再途经一片竹林,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座坟茔,这便是秣房之人的安息之地。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此地名为秣房之人的安息之地,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安葬于此,有的人甚至连尸首都找不到,曝尸荒野;有的人落入仇家的手中,受尽虐待,挫骨扬灰;有的人为了保守秣房的机密,宁愿自毁残躯,焚烧殆尽……他们不仅是秣房的英雄,更是大宋的英雄!若不是这些舍生取义之士牺牲自我,成全大家,这天下恐怕早就乱作一锅粥了!

    秣房自诞生之日起,便注定要走过一条条布满荆棘的道路,这条路上除了遍地的荆棘,还有数不尽的白骨和惨淡的血迹。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开辟一条光明之路,开辟一条救国之路,而他们自己就算死了,纵使不能入土为安,他们也无怨无悔,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艰辛付出,大宋才有了如今的繁华盛世!他们是大宋的功臣,可到最后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哪怕死了,墓碑上也不会留下名字!

    他们也有亲人,也有爱人,秣房不能保证他们亲人的安危,故而他们死后,墓碑上不会留下名字,以免仇家顺着他们的名字,找到他们的家人报仇!他们明明付出了那么多,一生都躲在阴暗之处,死了却只能葬在这块所谓的风水宝地,无人探望……他们燃烧自己,在黑暗里发出一点微茫的亮光,死了却不能留下名字,他们明明是英雄,可不会有人记得他们……

    那些臭名昭著的罪人,死了都有人替他们处理后事,坟头上飘着皤幡,坟前插着一块木板,写着某某之墓,他们明明是罪人,却有如此待遇,而我身后的这些人,明明是英雄,死了却什么也没得到。这便是所谓的公平吗?我为他们感到不值,付出那么多,却一无所有,他们也是人,也是大宋的子民,却为何得不到他们应有的待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明明上天不论善恶,却为何恶人死得其所,好人就得一辈子隐姓埋名。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牺牲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哪怕一点点回报,或许他们也根本不在乎那点回报,可我就是想不明白!他们做这么多、牺牲这么多,值得吗?为了心中的信念,战至终章,值得吗?哪怕隐姓埋名一辈子,哪怕那些荣誉不属于自己,值得吗?

    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世上本没有路,他们便走出一条路;世上本没有城,他们便用血肉之躯搭建一座万里长城。即便头破血流、尸骸遍野,他们毅然走下去,不为追名逐利,只为心中的信仰——秣房决不会辜负大宋,决不会辜负百姓!保朝堂之无虞,万民之无忧,江山之百年矣!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渺小,若是两个人、三个人,成千上万人,将这股力量凝聚在一起,它将会无懈可击。秣房便是如此,它集合了天下有志之士,凝聚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荡灭贼寇,诛杀叛贼,檄文声讨,征伐蛮夷。有人问,秣房乃正义之士,为何久居黑暗?黑暗与光明,不过一念之间。秣房虽身处黑暗,但心中永存光明,便如一棵树,它越是枝繁叶茂、迎接光明,它的根越是扎进土里,接触无尽的黑暗。

    有的罪不会消失,有的事非做不可。如果救国是一种罪恶,秣房愿意一错到底!如果一件事非做不可,秣房愿意挺身而出!如果世上没有炬火,秣房便是唯一的光!何为英雄,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英雄是一种不朽的信仰,心怀光明,献身为民,这便是英雄!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身首离兮心不惩。

    城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生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他们的名字虽然不能名留青史,但他们的信念将会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心愿一定会达成——看到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宋,一个万国来朝的大宋!

    此生无悔,来生愿为,惟我秣房,矢志不渝!

    明哲这一番言语,颇为激昂,流露出了真挚的情感;韵儿为明哲这一席话所感染,心中感情波澜,流下了泪水;叶梦然并未所动,只是呆在原地,不喜不悲,或许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叶幽然陪在梦然身边,也不为所动,但她湿润的眼眶已经暴露她的情感。

    这些墓碑上没有一个名字,哪怕一句话都没有,他们的遗体埋葬于此,事迹记录于卷宗,或许他们的事迹永生永世都不会为外人所知,抑或百年之后,后世无意打开了这些卷宗,他们的事迹亦将重现世间。只是到那时,明哲已经不在世上了,这些与他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此地鲜有人至,今日明哲带她们来此,一是解释当年之事,二是阐述何为英雄。而今该说的他说了,该看的大伙也都看到了,明哲的任务已经完成,是时候离去了!

    “看那边!”明哲指着左上角的坟茔,“倒数横排五,左起竖排一,对应编号甲字五一九二,那便是李义山的墓。话我便说至此处,怎么想是你的事,我们便先走一步!”话音刚落,明哲带着韵儿,便离开了竹林深处,仅使留下梦然和幽然。

    “明哲,我们就这么走了,不太好吧?”韵儿觉得留下梦然和幽然,有些不太妥当,这里杳无人迹,万一遇到凶险,那可如何是好?

    “韵儿,你何时如此多愁善感了?”明哲略感惊奇,“你可别忘了,她俩都是刺杀课的人,即便遇到危险,以她们的身手,应无需我们担心,你大可把心放到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