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知宋事 > 第九十三章 笔谈

第九十三章 笔谈

    就听这个魔鬼般的年轻男人问道:“呵呵,谁还想动刀动枪?”

    现场一阵沉默。

    那些手执刀枪剑戟的披甲士根本来不及反应,这时发现情况有异,但未得到指令,也不敢随意应对。

    能够发出指令的这一群人,面对崇简,为其气势所摄,竟然不敢动弹。

    “你们不走出去看世界的吗?当今天下,像渤海这样的大国尚且一朝倾覆,何况其他小民寡国?以高丽现今国力尚不能独善其身,尔等还想分裂?到时契丹人不把你们撕了?”

    崇简说着说着笑了,这是气乐了。

    “大辽国已经保证了三韩故地的存在,不是比现在受到辽、宋两边的威胁更好吗?”

    终于有人回过味来,反驳道。

    “你在瞎扯什么?如果不是大宋牵制,如果不是高丽团结统一,对外尚有一战之力,契丹人分分钟把你们撕成碎片!还想回到过去小民寡国的状态?对不起,根本就没有生存的空间。”

    崇简厉声驳斥。

    这话听得王昭频频点头,一部分参与胁迫者也若有所思。

    崇简察言观色,决定趁热打铁。

    “所以,你们今天的行为,就是自掘坟墓,真正会为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一边说,一边不动声色向王昭靠拢,然后把他挡在身后。

    “今天你们各自退去,还有挽回的余地,不然,一旦国主有难,就是一个玉石俱焚的结局。”

    他拉住了王昭的手,再道:“国主,我先带下去休息一下,你等各自商量下,看有何好办法挽回今日的局面,不至生灵涂炭,家国倾覆。”

    这样说着,他带着王昭径直离去。

    一时之间,竟无一人想到阻拦。

    外围那些甲士,因未有指令,更是呆呆发愣。

    待有人回过神来下令阻拦时,那个大宋使臣和他带走的皇帝,早就渺无踪迹了。

    而在馆驿潘惟吉的住房内,刘承珪和潘惟吉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地等待着崇简的消息。

    就在这时,两个罩着面甲的执戟的披甲士竟然直接排门而入。

    二人大惊,心想终于要向大宋使臣动手了么,可这两个家伙是怎么消无声息摸进来的?

    其中一个披甲士指着二人道:“快跟我走,这里留不得了。”

    说着话时,他掀开了面甲,正是崇简,再看另一个掀开面甲的人,竟然是王昭。

    “哥,你把皇帝都劫持了,这还走得脱吗?”

    潘惟吉大惊失色地问。

    “你这脑回路,别瞎扯了,赶快走。”

    “难道不是吗?”

    刘承珪也觉得不可思议。

    “你?赶快走!”

    崇简觉得一股打人的冲动要遏制不住了,连忙呵斥。

    这刘承珪什么时候也变得不明事理了,还学会了补刀?

    “啊,对,得赶紧开溜。”

    俩小子连忙答应,心想你把皇帝都劫持了,还不得有多远跑多远。

    不多一会,在王京的街头巷尾,就多了一个四人组的披甲士巡逻队,和其他武装巡逻队一样,四处打听、搜寻大宋使臣。

    这四人都属于重甲士,不仅全身包裹,还带着面甲。

    但尽管有几乎无死角的全方位防护,这几人却很低调,不像其他披甲士在大街上耀武扬威,而是尽量钻小街小巷,专搜死角旮旯。

    没多久,就钻来钻去,没了踪迹。

    街巷间都流传着一个说法,这大宋使臣中混进了一个亡命徒,劫持了朝中重要人物,目前正在潜逃。

    住着大宋使臣的馆驿,早被重重包围。

    先前重兵把守的皇宫,反而被遗忘了。

    人心惶惶,但始终没有皇帝陛下的旨意传来。

    而在礼成港的三艘大宋官船,照例被高丽守卫部队盯得死死的。

    王京城中发生骚乱,这些守卫部队一时之间摸不清东西南北,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把这三艘大船盯得更死。

    而在旗舰上,先前王京城中的那四个甲士,不知什么时候摸了上来。

    这四人自然是崇简三人组外加高丽皇帝。

    王昭眼见沿途武装巡查被轻松躲过,尤其防守三艘大船的人马,也对自己一行四人毫无察觉,真不知该是喜是忧。

    皇宫一夜之间失陷,现下又目睹了城防上如此的疏漏,往常引以为傲的坚城,哪里还有固若金汤的样子。

    王昭的信心严重受挫。

    在旗舰上,双方都憋着许多问题要请教对方,但却发现离开了那两个翻译,交流起来很困难。

    其实,港口方面精通中土官话的人不在少数,可惜现在王昭谁也不敢相信,哪敢轻易暴露行踪。

    好在崇简等发现,王昭对船舱里挂着的字画欣赏得津津有味,才猛然想起应急的沟通方式。

    原来,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文化及其载体,也就是汉字,一直是高丽及其前朝新罗热切学习的对象,因此国中高层及一帮文化人,都认识一些汉字。

    王昭作为受过良好宫廷教育的继任皇帝,汉字教育自然没有拉下。

    在这块半岛上,因为承平日久,当前正是学习和传承汉文化的一个高潮期。

    在高丽的科举中,也开始模仿隋唐的帖经墨义,以儒家经典原文为范本,汉字的学习,就成了基础中的基础。

    我大中华方块字,也有比什么“阴沟里洗”更加牛逼的时代啊。

    崇简一边感慨,一边与王昭开始了笔谈。

    当然,执笔的人不是他,而是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潘惟吉。

    本来可以上演皇家教育对碰皇家教育,可惜赵二动作太快,小潘还未到接受教育的年龄,就被扫地出宫了。

    幸好潘家的教育也不差,作为功勋武将,潘美有条件让下一代受最好的教育,由武入文,实现华丽转身,免受官家猜忌。

    潘惟吉在潘家长大,自然也是受益者。

    笔谈伊始,崇简等人首先让王昭安心,说明除了救他,别无其他企图。

    对大宋来说,一个统一强大的高丽,才能真正成为伐辽的臂助,四分五裂,必然沦为契丹傀儡,甚至被其吞没。

    当然,先前崇简在救他脱险时,在众人面前那一番慷慨陈词起了决定作用,让他跟随崇简等逃离,此刻,也只得选择相信这三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