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年的改革后,艾泽沃斯的综合国力有了一定提升,这为其接下来的改革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彼克的改革来到了高潮,这一阶段的改革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改,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撒兰人南下建立特苏里王国后,特苏里王国很大一段时间都处于奴隶制时期,在中前期时,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奴隶制对整个王国的发展会产生巨大阻碍,所以下令废除奴隶制,但这一切终究无用,王令在短时间内确实使得一些奴隶主停止了对奴隶的剥削,但这条王令没有任何法令保护,所以奴隶制依旧存在于特苏里。
当时的艾泽沃斯很大程度上被奴隶制所占领,虽然以王室为代表的封建地主们想要废除奴隶制,但当时的奴隶主势力特别强,不仅分布在全境各地,而且还有教会的支持。所以彼克刚表明废奴就遭到了奴隶主和教会的强烈反对。
于此同时,外部的夏洛国还在对其进行不断的干扰施压,准备发动下一场战争。所以情形对于彼克来讲十分无利,彼克急需改变现状。
按理来讲,彼克不想用暴力就应该拉弄教会,艾泽沃斯的教会是因为奴隶主们对教会有众多好处才支持的奴隶主,彼克完全可以用王室的权力对奴隶主们进行碾压。可惜他并没有这么做,没人想出这是因为什么。
彼克对奴隶主们采取了三种方式。一种和谈,他下令各地区一定与奴隶主和谈,这个措施的效果很是有限,仅有极少数的奴隶主改变了态度,一种刺杀,彼克下令王察卫对城市内一些大奴隶主进行刺杀,之后在以事态严重为由让王察卫介入调查,并且要求治安官秘密配合,最后逐步没收其财产。还有一种挑动矛盾,挑动奴隶与其主人的矛盾,其效果较为有效,部分奴隶主被迫要求保护,此时治安官就跳了出来,对“违反治安,威胁王权”的奴隶进行了“拘捕”,最后在以“流放”为由释放,并付一定价钱给奴隶主。
同时,彼克顶着反抗的风险还命令全国提高奴隶交易的税收,让奴隶主没有能力购买更多的奴隶。而且新建了许多图书馆,以求先进知识份子的帮助。并且对教会还进行了一定的措施,比如提高教会的特权,增大教会在艾泽沃斯的税收收入,并花重金修建一座大教堂给教会以求教会支持,最终教会也宣布保持中立,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就这样,艾泽沃斯在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对奴隶制进行包围。
于此同时,艾泽沃斯也在积极寻求盟友一同进攻夏洛国,当时东特苏里已经碎成了众多小国,王室在这里的领地越发减少,夏洛国的势力在这一片地区已经算是强的了,所以急需遏制住夏洛国的势力并且收复失地。幸运的是,彼克敏锐的观察到了这样的盟友。
夏洛国对东部的克斯公国和乌尔伯国早已饥渴难耐,单凭两国任意一个的势力都抵挡不住夏洛的进攻,所以很愿意组建一个同盟。1634年4月23日,三国在艾泽沃斯城签署同盟协议,但是协议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规定三国对夏洛作战的内容,对其后并无安排。可见这个联盟只是占时性的,但这已经满足艾泽沃斯的利益了。
为了这场战争,艾泽沃斯命令名将,仅二十八岁的威利斯作为盟军的总元帅。并且在战前征兵9次,近15000人入伍。1635年7月2日,威利斯率盟军97000人分两路出征夏洛国,夏洛国派大将哈尔斯带领70000人双方在普什进行了决战。后世是这样形容这场战争的:“镀金的头盔叮当响,铁质的防盾咣当响,战旗飞舞,怒吼冲天,鲜血满溅,敌首落地,幸存者们站在艾泽沃斯的旗帜下大声欢呼。”
此战过后,艾泽沃斯不仅收回了原有领土,还增添了177平方公里的领土。夏洛国也失去了威胁艾泽沃斯的能力,艾泽沃斯从此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