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江湖新记 > 第十四章 金声玉振

第十四章 金声玉振

    尚武堂正厅,在几位武师和庄主的见证下。举行了一场简单的拜师仪式。

    江湖上的拜师,因阵容的不同,仪式有所差别。邪派拜师,一般是单纯的歃血立誓,个人会对师傅保持绝对的尊重,门派归属感不强,正派拜师,有繁缛的讲究,要烧香敬天礼人,行三拜九叩大礼,听从师傅教导,尊师重道,在江湖行走会恪守门派规矩。而处于中立的势力,比如江湖武馆,偏居一隅的山头,岛屿,他们的拜师收徒,不是看金钱,就是看虚无缥缈的缘分。

    周玉作为竹玉山庄的徒弟,首先给引荐自己的游庄主行了一礼,再向几位证礼武师一一行礼,最后行拜师礼跪在王教头身前,恭恭敬敬地敬茶。

    王教头坐在位上,双手接过茶,口中有些磕碰地背诵道:“《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

    “温润而泽,仁也。(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缜密以栗,知也。(象征着人的智慧)廉而不刿,义也。(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淸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周玉在庄主的指导下,提前就已经熟悉过整个拜师的流程。王教头,王师傅背诵的这段文字,出自《礼记》里面赞玉的内容。借以说明周玉名字的含义,然后方便取一个艺名作为闯荡江湖的俗号。果然,王师傅在背完玉的释义后,接着就说道:“周玉,切不可辜负你玉之美名。在我收你为徒之前,先为你取一个江湖俗号,就叫振之。”

    关于俗号,也是提前商量好的。出自《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周玉再拜,磕头道:“弟子周振之拜见师傅。”

    王教头喝完茶,起身把周玉扶起来。宽慰道:“如此,你就是我的第三个徒弟。”

    ......

    “二师兄,你好灵活,你使的是猛虎纵跃吗?”周玉在尚武堂跑跳,追逐一个灵活的胖子。

    原来,完成拜师仪式后,周玉迫不及待就想学习武功。请求师傅教他武艺,可王教头身为武堂第一人,还有其他事情要做。于是先叫来周玉的两个师兄认脸,大师兄身材矮小,满脸络腮,被喊过来认识了一下就猴急地说自己练功到要紧处,不能分身。说着就一边挥掌踢腿,演练着招式离开。二师兄和周玉差不多高,但身材肥胖,笑起来脸上的肉一抖一抖的。他好像对习练武艺没有大师兄那般热衷。热情地用胖手拍拍周玉肩膀,说要完整的给他演示一遍师傅教授的武功。

    “不不不,我和你说的猛虎纵跃是师傅的独门轻功,可不是我现在使的基本轻功。若用猛虎纵跃,会一次消耗大量内力,我可不想演示完就去打坐,太枯燥了。”说着停下来,让周玉成功的抓住了他的衣服。

    周玉追的满头大汗,手撑着膝盖,弯腰气喘吁吁。二师兄见他这个样子,想起当年自己也是这般被大师兄教导,笑道:“我先教你基本轻功吧,先学会如何调动自己的体力。把握身体行动节奏。”

    周玉喘着大气答道:“好。”然后问道:“什么是基本轻功?基本武功有多少种?”二师兄一边指导纠正他的腿部动作,一边让他挺直腰杆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是基本轻功的起手动作,记好了。你问基本武功有几种,这是没有定数的。不过一般来说,要打先学躲。基本轻功不用说,打不过就跑,然后是基本招架,专门的防御手段,最后是基本内功,用来化解抵御暗手。行走江湖,这三个是必须要学的。像其他的,矛、锤、弓、弩、剑,拳等十八般武艺和拳脚功夫,都是因人而异。我们师傅擅长的就是掌法和剑法,所以你还能学习另外两种基本功,基本掌法和基本剑法。”

    周玉还有疑问:“要是我想学腿法拳法呢?”二师兄阻止他的杂念:“学武切记贪多,你从师傅这里学会五种基本功,然后再学习从基本功演化的进阶武功,熟练精深后,比起广涉驳杂武学,不能融会贯通的江湖散人武功要强得多。”

    “当然,如果你只是出于爱好,想了解各家武学的特点和长处,向擅长各种基本功的人探讨,那是没问题的。多长长见识,江湖上的人毕竟不会全都和你学一样的武功,熟悉多种武功路数,将来若是与人为敌,也好有所应对。”二师兄补充说明。

    “武功专精吗?”周玉喃喃道。二师兄见他在消化理解,点了点头:“来,第一个动作学得不错,换腿,下蹲,第二个动作的要领是......”

    ......

    第二天,王教头负手在后,一边慢步,目光在演武堂场内来回移动。一边和其他武师交流,最近某某没来,某某武艺退步。

    经过自己徒弟的习武场地,不由驻足。

    大师兄正带领其他人练习基本掌法。见到师傅过来,便欲上前拜见。王教头用眼神阻止,开口道:“昨日的瓶颈可有突破?”大师兄大声道:“禀告师傅,顺利突破了。”王教头让他演练一番,大师兄抱拳,然后起手挥舞手臂,行云流水地打了一套掌法。王教头看他之前生涩的几个动作变得流畅,点了点头:“不错,有长进。”

    大师兄得到师傅肯定,脸上露出笑容。

    王教头环顾习武弟子,又询问道:“怎么没见你二师弟?是不是又跑到哪里偷懒了?”大师兄知道师傅是出于关心,二师弟是山庄下集镇上一位大户人家的儿子,听说家里生意做的极大,在扬州城新开了一家店铺。三个月前,他家花费重金,把他送到山庄学习武功,就是为了好去扬州新店主事。可二师兄生于富贵家庭,从小没吃什么苦,能坚持三个月没喊下山,已是很了不起。不过日常习练武功,总是能少打一拳,绝不多打。有时趁师傅不注意,还会偷溜出尚武堂,跑到山庄某个无人的树下睡懒觉。

    王教头曾督促大师兄好好管教他,做个好榜样。

    大师兄确实做的很好,作为山庄侍卫,习练武功那是相当自觉和刻苦。毕竟这是他吃饭的本事。可二师兄从来没有向他学习的想法,私底下还对大师兄说:“师兄啊,你看我这体格,天生就不是练武的料,要不是我爹担心我不会武功,去扬州镇不住场子,经营店铺时,怕有眼不识泰山,得罪江湖人士,我才不来学武呢。要是你担心我武功差,没事,将来我掌管店铺,请你去护卫不就好了吗?你的武功比我高那么多,一只手都能打赢我,有你在,我放心啊。而且以我们的师兄弟情谊,想必师傅也会同意的。”

    大师兄从来没有和师傅说过这些话,这是属于徒弟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