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1659 > 第五十八章 蔓耗

第五十八章 蔓耗

    抵达元江,黄元才向朱由榔汇报了最新情况,比之前讨论的时候还要严重。

    从元江前往安南的几波使者,刚到老街就被驻防部队拦住,连武公悳的面都没见着。这种拒绝任何谈判的态度,把黄元才气坏了。现在明军对整个安南的局势两眼一抹黑,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安南近百年存在四股军阀势力,分别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郑氏、偏安高平的莫氏、南方的阮氏和宣光镇的武氏。

    武氏家主长期盘踞宣光地区,“恃其山川险远,阴蓄不臣之心“,和郑氏不睦,不服从升龙府的号令。武氏一向巴结明廷,期待大明天子承认他们在宣光地区的统治,像高平莫氏那样,拿到大明正式册封的官职。

    武公悳是武氏家主,不会不明白“要朋友,不要敌人”的道理。如今态度恶化得这么快,唯一可能的理由,就是清廷给条件太好了。

    想到这里,朱由榔眉头紧锁,沉声问道“船只准备得怎么样了?”

    “末将无能,只搜集到五六十条船,”黄元才气愤道,“一开始那些船商都来哭诉,要朝廷帮他们主持公道。现在听说要征用他们的商船,就连影子都不见一个,一溜烟全跑了。”

    “一百多条船也不少了,带我去看看。”

    朱由榔按蛮莫见到的船舶规模算了算,觉得一百多条船,怎么也能运个一两万兵马,应该够用了。可到了码头一看,才发现错得厉害。

    元江行走的船只,比伊洛瓦底江要小得多。最大的一艘船,也只坐得下五六十士兵,小船只坐得下二三十。更小的就不用说了,不适合拿来运兵,只能作为运输粮草的后勤船只。

    “元江的船都这么小?”朱由榔感到很惊讶。举目望去,江面虽比不上伊洛瓦底江宽阔,也不算小河了,没理由常年行走的商船都那么小。

    “陛下有所不知,元江现在的水量还可以,冬天水量却小得可怜,直到明年夏天才能恢复。船舶需要常年往返,只能按照枯水期的水量来建造。”黄元才答道。

    朱由榔点点头,表示理解。造大船只能跑半年,肯定不如造小船跑一年。小船造价更低廉,风险也更低,还能确保冬天有生意做。

    既然船小,就只能增加数量。朱由榔想了个主意,所有船舶都由无偿征用,改为有偿征用。

    元江府可以按船舶大小,先付两成押金,如果船舶在战斗中损毁,官府会照价赔偿。不但如此,官府还向船东支付征用期间的租金和船工酬劳。这样就算船舶损毁,船商们也没有损失,对征用不会太抗拒。

    黄元才被那些船商摆了一道,已然很恼怒,听到这个主意更想不通,不忿道:“陛下,那些奸商如此不识抬举,不如抓一批斩首示众,就不信他们还敢逃。”

    朱由榔无奈地摇摇头,觉得这种粗暴的做法不会有好效果。现在船家只是藏到了上下游,如果砍掉一批脑袋,他们说不定会向武氏投降,换个地方做生意。

    两成押金总比重新砍树造船要便宜些,花一点小钱,买到沿江百姓对明军鼎力支持很划算。至少比把他们逼到敌人那边,以后还要花力气去对付划算。

    黄元才拧不过皇帝,只好悻然领命,在府衙重新张贴布告,有偿征用船只。

    这个政策受到船商们的欢迎,很快就有一批船商主动把船开到元江府城码头,移交给明军。他们还表示,船舶损耗也不用官府赔偿,就当为国家出力了。

    朱由榔没有感到很意外,流氓都可以爱国,商人为什么不可以。

    古代社会用士农工商来划分阶级,商人就是最低的那层。官府缺钱了,就找有钱的商户开刀,抄一个家能滋润很久。那些商人长期活在鄙视链的最底层,被抄家还有无数的百姓叫好,认为他们罪有应得,什么时候享受过这种待遇?

    对商人残忍,并不会消灭这类人,反而失去他们的支持。他们会依附到官僚地主身上寻求保护,或者成为郑芝龙那样的海盗或者倭寇。

    又过了七八天,黄元才终于凑齐了所需船只。其中运兵船一百艘,可以一次性运送三千士兵和随行的武器装备。小船两百艘,用来运输辎重和粮草,紧急情况下也可以运兵,能一次性再把两千士兵从元江运到前线。

    现在武公悳的态度还没完全明朗,朱由榔决定先率三千精兵到边境看看,能不能靠真理去说服对方。面对三千条枪,武公悳总不能继续装聋作哑了吧。

    本次出征由朱由榔作为统帅,黄元才、吴三省随军辅佐。由于是沿江行军,辎重有船舶运输,对辅兵的要求大幅降低。出征前三人对部队重新整编,尽量多带战兵,少带辅兵。

    直属卫队在通海战役后又进行了一次扩编,人数从两百扩充到五百,几乎全是精锐,这次全部带上。吴三省出精锐一千,黄元才出精锐一千五百,正好凑够三千。

    十月中旬,朱由榔选了个黄道吉日,率三千虎贲,扬帆出征。大军两天抵达元阳,短暂休整后继续出发,第四天抵达蔓耗。

    这一次吴三省说什么也不肯再走了。元江水流比伊洛瓦底江湍急得多,坐在船上一路颠簸晃荡,比骑马辛苦几百倍。

    看到士兵们都吐得七荤八素,朱由榔直摇头,下令在蔓耗下船登岸,扎营休整。这点小风小浪都经受不起,还怎么扬帆出海,征服星辰大海?

    不过在蔓耗休整的三天里,朱由榔很有收获。他发现这个地方不但适合船舶停靠,离蒙自还不太远,只有一百余里山路,不算难走。

    如果和武氏发生大规模冲突,明军肯定要继续增兵,到时就需要蒙自提供粮草补给。从蒙自到元江边有两条路,一条是走小路到蔓耗,一条是走三百多里官道到河口。

    经过谨慎思考,朱由榔决定派人走小道回蒙自城,让张国用组织农闲的百姓,拓宽蒙自到蔓耗的道路。他打算把蔓耗扩建成明军的中转基地,让南下的明军可以在此休整,囤积粮草。

    明缅战役给他上了重要的一课。长距离出征,没有一个安全的中转基地,就是一个噩梦。一旦粮道被断绝,噩梦就会瞬间演变成灾难。

    河口靠近边境,路途更遥远,也比蔓耗危险得多。如果把河口作为中转站,就要分出很多兵力去防守,远不如蔓耗划算。

    而且扩建蔓耗还有一个好处。打服安南后,开远、蒙自、建水三个未来工业县的商品都可以走蔓耗装船出口,比绕道元江府城近多了。

    战争是为了政治利益服务,政治利益往往又和经济利益挂钩。朱由榔的脑子很清醒,这次出征不是为了扬威,而是重新打通元江生命线。蔓耗将会成为这条生命线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