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和文章一左一右做出搀扶状,杨平也并不反对,三人一同进了南阳王府。
王府大堂上,杨平端着茶杯说道:“我朝的王爷可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镇北王李义,手掌三十几万兵马,镇守北方,疏勒国和大宛国由此不敢南下。
我观王爷之相,英姿勃发,且素闻南阳王也是雄才大略,日后比起镇北王也定是不遑多让。
将来太子如皇上,南阳王如当今的镇北王,实乃大夏之幸啊!”
李梓面不改色,接口道:“皇叔镇守边关使得邻国不敢躁动,右相治理国中有方使得四海升平,您二位便是这大夏国的擎天之柱。
皇兄仁义,定不负各位所托,唯有李梓年纪尚轻,虽然破例被封为南阳王,但是自知资历尚浅,日后还望右相多多教诲!”
杨平此时心里五味杂陈,他将太子比作皇上,将李梓比作镇北王李义是什么意思?
无非是告诫李梓不要有非分之想,因为他和镇北王李义都是支持太子的,太子虽然并没掌权,但是有这二人支持的话谁也夺不走太子之位!
可是杨平看着李梓却是真心有些头大,李梓年已长成,雄姿伟岸,谈吐虽然有礼却又不失威严,传闻其有雄才大略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最主要的是这李梓母家势力太大,贵妃刘琼日日在皇上耳边吹枕边风,皇上不可能不无动于衷,皇上喜欢李梓多一分那么太子的危险就增加一分。
左相刘师权在朝中的势力虽然不如自己,可是他比自己可是年轻许多,这也是最近很多朝臣选边站队到刘师权这一边的原因。
刘师权有二子,贵妃刘琼的哥哥,也是李梓的舅舅,皆在朝中任要职。
老大刘生,掌宫禁宿卫、巡警、仪仗,并统内外府府兵,为正三品禁卫大将军。
老二刘荣为御史大夫,平日作为丞相副手处理政事也监督丞相,一旦丞相之位有缺那他也就随时上位,可谓刘氏满门皆当朝权贵。
若说李梓没有夺皇位之心谁信?今日皇上给李梓封了王,明日呢?
明日若是有人提议给刘琼封后呢?刘琼若是成了皇后,那么李梓就是嫡子,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嫡,自古便没有定论。
也难怪杨平头大,李梓如今不过是积蓄实力,毕竟皇上虽然龙体不佳但是仍端坐龙椅,李梓再是狂妄也不敢此时有什么动作。
可是皇上一旦驾崩呢?那时李梓的实力就会彻底爆发!一方面有大舅刘生拥兵相护,另一方面有姥爷刘师权朝中稳定群臣,太子岂能是对手?
镇北王李义确实支持太子,而且他也手掌三十几万兵马,可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旦朝中生变他李义能怎样?
朝中生变其实无非是李梓夺权,一旦李梓觊觎皇位的话,刘生作为禁卫大将军能迅速拥兵入朝。
镇北王李义恐怕也只能干瞪眼,因为等到李义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李梓已经继承大统,太子恐怕也成了刀下亡魂。
那时候李义能怎样?他能拥兵勤王?他若是拥兵南下等于打开了北方的大门,疏勒国和大宛国必定长驱直入。
太子李川是镇北王李义的侄子,难道李梓就不是了?
镇北王李义对于李川确实支持,这并非是私情也是国事,因为李川是嫡长子,他继承大统是顺天由人!
杨平在朝中,镇北王李义在边关,遥相呼应的话谁敢明目张胆的夺权?李梓也好,刘师权也罢,只要杨平和镇北王李义尚在的话他们谁也不敢!
可是杨平毕竟老了,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一旦杨平先于皇上而去,太子在朝中还能有支持者吗?就算有也是无力回天。
镇北王李义纵然手握雄兵也是鞭长莫及,到那时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杨平深知太子之能,太子自幼便跟在自己身边,如今早就有了成就人君的实力!
可是太子为什么让人看着显得唯唯诺诺呢?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皇上在世时希望自己的儿子英明神武超过自己吗?帝王都不希望!
太子若是掌权的话会招致皇上的忌惮,若是被皇上忌惮会是什么下场?被废了太子之位贬为庶人都是轻的。
太子不掌权能强势吗?若是不掌权还强势的话则会显得无礼,刘师权那伙人肯定会揪住不放,左相带人连番参奏太子的话还能有好下场?
太子只能隐忍,哪怕是有雄才大略也得等到继承大统后再施展,可是隐忍便会显得无能,又会让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