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郑克均有点怀疑法国能不能出得起十万条枪的价格。
要知道法国刚和荷兰打了法荷战争,消耗巨大,现在还在休养生息阶段。
哪来这么多钱买枪炮?
“对不起,我刚才说了,这个价目表是通用的。
但法国和西班牙,在我这行不通。
两国出价,必须比这个价格多三成。”
“什么?”
法国使者腾地站了起来,怒视郑克均。
“郑先生,你这是坐地起价。
本来上次我们谈好的价格,远低于这价目表上的价格。
现在我们同意以新价格交易,已经是最大的诚意。
郑先生如此反复无常,诚信何在?契约精神何在?
难道你们东方人果然如传闻一样,见利忘义,鼠目心性吗?”
“洋鬼佬,你说什么?”
吕布勃然大怒,方天画戟狠狠往地上一杵。
满堂皆惊。
郑克均示意吕布退下,微微一笑。
“尊敬的法兰西使者,我很喜欢你用的这两个词语。
当初我们是谈好了价格,可是当满清六十万大军围攻江苏时,法国和西班牙为何撤离使节?
又为何调集印度洋的法国舰队和西班牙舰队,游弋我大明南海?
是不是基隆海战,我新北军一旦战败,你们就要趁火打劫?
如此卑鄙行径,遑论见利忘义,鼠目心性。
与禽兽何异?
还谈什么诚信,契约精神,你也配?”
法国使者气得七窍生烟。
作为欧陆霸主,依得往常出使他国的脾气,法国使者就想立即拍桌子走人了。
但想到临行前,路易十四的嘱托,以及另外一桩隐秘布局,法国使者不得不压下心中怒火。
现在的形势很明显了,燧发枪必将是下一代主战武器。
谁拿不到这种武器,谁就要挨打。
“好,1.3倍就13倍。”
法国使者咬牙道。
“不,刚才贵使的话,让本督很不开心,所以加价了。
西班牙1.3倍购买价格不变,但法国,得1.5倍价格。”
“你……”
法国使者肺管子都要气爆了。
一旁的西班牙使者不断拍着心脏部位,庆幸自己刚才没有多嘴。
“尊贵的法兰西使者,请问你到底买不买?
如果不买,请离席,本督还要与其他国际友邦谈生意。”
法国使者捏紧拳头,又缓缓松开。
“行,那我要十二万支枪,五千门炮。”
“……”
法国使者一句话,把郑克均揍懵了。
别说他,其他国家使者也纷纷傻眼。
这法国使者是疯了不成?加价还多买?
当冤大头上瘾?
“公子,这法国使者行为异常,怕是暗藏祸心。”
坐在郑克均身旁的贞德,小声提醒郑克均。
郑克均也感觉到了。
可问题是,郑克均实在不知道法国使者花大价钱买枪炮,还买如此恐怖的数量,会暗藏什么阴谋。
要知道郑克均规定了先付钱,后交货。
法国使者也不至于赖账啊。
“陈宫,拟合约。”
既然法国人敢买,郑克均难道还不敢卖不成?
“英国需要八万条枪,四千门炮,以及五十艘基隆海战时,新北军使用的战船。”
英国使者小心翼翼的开口。
郑克均皱眉。
今天这是撞到鬼了?
虽然英国要的枪炮比法国少,但也是巨大的数量了。
更何况上次郑克均可没对英国毁约,如数交付了第一批枪炮。
两份合同加起来,英国也是十几万条枪,近万门炮了。
咋的,英国人要组建十几万火枪兵,攻灭法国?
“公子,末将建议,暂停商贸会谈。
我总觉得英法两国的行为,都十分蹊跷。
或许会对我新北军不利。”
贞德再次提醒郑克均。
郑克均对贞德的话深以为然。
这两个欧洲佬,不知道在耍什么阴谋诡计。
可是商贸会谈不能停。
停了怎么办?让这些欧洲使者在驿馆等着?
等多久?
万一一直查不出来他们的阴谋怎么办?贸易永久性搁置?
这显然就是因噎废食了。
郑克均可还指望着欧洲人运来的货物呢。
工业生产急缺矿产,棉花,蔗糖等工业原料(有书友说蔗糖中国产更多,应该欧洲国家向中国进口,但糖料在食不果腹的古代,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是多多益善的。只有糖料摄入充足,人们才能温饱,这和今天糖料摄入过多导致肥胖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干旱虽然过去,但马上就是冬天,也需要肉干等食物补充粮食。
最关键是奴隶。
郑克均必须把灾民发返回乡,否则来年就没人种田了。
可之前兴建那么多工厂,总得有工人吧。
这次欧洲人可是带来了大量的非洲人,印第安人,印度人,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人。
都是南京和上海急缺的劳工。
另外马尼拉,基隆,江苏,至少还有一百多万劳工和士兵是单身。
也急缺欧洲人运来的女人。
所以商贸谈判怎么停止?
更何况还有郑克均最看重的科学技术。
比如荷兰人带来了一项技术,是曾经旅居阿姆斯特丹的一位普鲁士化学家,名叫格劳伯,留下的制备硫酸的技术。
早在唐朝时,中国就能利用干馏石胆(胆矾)获得硫酸,但成本高昂。
这位格劳伯利用硫与硝酸钾混合蒸汽加热制出硫酸,大大降低了硫酸制备成本。
同时工艺较为简单,可以大规模应用于工业。
荷兰人觉得硫酸是一种可以用于医学的腐蚀性溶液,算是有价值,所以打算折价三千条枪,卖给郑克均。
可是作为现代人,郑克均岂能不知道硫酸的广泛作用。
工业批量制备硫酸的技术,何止值三千条抢,三万条枪,郑克均都愿意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郑克均绝不可能停止贸易。
“只能回头让陈珂和朱莹钰调查这件事,贸易谈判不能停。”
郑克均果断否决了贞德的提议。
“是。”
贞德也明白郑克均的苦衷,不再相劝。
“只是郑先生,我们……”
这时英国使者为难地开口。
“贵使但讲无妨。”
郑克均对英国使者的态度,和对法国使者的态度,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