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说易之我有绝顶悟性 > 第十六节 佛魔之别

第十六节 佛魔之别

    “还好,还好,多谢大师记挂!未知别来大师可好?”默然一边随着虚明大师向方丈禅院走着,一边问到。

    “呵呵,很好,也很好。道长每次光临我少林禅院必有惊人之举啊!贫僧听方丈师兄说了你的要求了,也看了道长的卷册,却是一本奇书,不过看墨迹很新的样子想来应该是道长新作?”

    “大师客气了,那只不过是贫道记录所学的一本卷册,能入大师法眼也是贫道的荣幸!”

    “嗯,由此可见道长智慧确比天人,此等奇术奇书却只是道长心中所学一二,贫僧佩服!可让贫僧不解的是,由此等道家奇书可以想见道长对道家的修真练养之术必然也很精通,何故有对我佛门修真之术起了兴趣,道长需知佛修也好,道修也好都是博大精深的练养之术,取其一穷毕生之力犹未能尽,何况兼修!?”

    “呵呵,大师误会了,贫道对于佛修甚至道修之术,只是希望能够参考研习一下,贫道虽然道装,但是大师想必也看出贫道没有道家修为,只有武者境界,贫道之所以想参考佛家甚至道家修真之道,只不过想看看自己这身武者修为是否也能找到一种别样的武修之途。”默然半真半假的说道。

    “原来如此,道长居然有如斯大愿,此途艰难啊!贫僧这里先祝道长早成斯愿,超脱人天!”

    “多谢大师!”

    说着说着已经走到了方丈禅院,虚空大师依然在门口等候。

    “道长,里面请!”

    “两位大师请!”

    走进了禅院静室,默然居然发现里面已经有一位老僧在座。

    “道长,这位是贫僧师叔少林内院的玄苦大师!”虚空大师恭敬的介绍道。

    “大师安好,晚辈无尘给大师见礼了!”默然赶紧上前一步稽首作礼到。

    “无尘道长不用客气,贫僧玄苦常居内院,昨日虚空向我道明道长的来意,贫僧也看了道长的卷册,却然道家奇书。不知道长可知此书的价值?贫僧虽然与道家高人交往不多,然而这奇门之术贫僧还是常有耳闻,也见过一些这样的卷册,但是如道长这卷册叙理高深却又有法可依的却绝然没有,道长这卷册的价值也就可以想见了。而道长却拿来交换我佛门普通的佛修之术,就有点吃亏了。虽然我佛门修真之术外间少有流传,但是也不是绝然没有,尤其这普通之术,不知道道长可否告诉我真实想法?”

    “大师高人,晚辈却然有些想法,能够见到大师这样的高僧也是晚辈的幸运,晚辈除了交换佛门的修真之术,还希望能够请教一些问题,希望大师能够不吝赐教。不然晚辈即使拿到了佛修之术也没有太大的用处。晚辈昨天就和方丈大师说过,晚辈交换这佛修之术主要是参考而非练习,晚辈也曾遇到龙虎山的高人请教过道修之道,想来大师应该可以看出来晚辈除了一身武者的境界,毫无道家修为,而晚辈求取佛修甚至道修之术只是想找到一条属于武者的武修之途!还请大师不吝赐教晚辈。”

    “道长如此大愿?道长可知别开修真之途,以求超脱人天之举是何等的艰难,道长何不缘道或佛而修,以道长的智慧想必不难证那无上之道超脱人天。”

    “大师,此乃晚辈之愿,希望大师成全。”

    “如此!好吧,贫僧作主就以我佛门修炼之术交换道长这册奇门之术,也不给道长什么普通的佛修之术了,就将贫僧自己修炼的方略传给道长吧,不过希望道长不要传授他人。”

    “大师放心,贫道保证除我之外不传第二人。即使我本人也不作修炼之途,仅作参考。”

    “好,贫僧相信道长语出至诚,必不欺我。”

    紧接着,默然就感觉玄苦大师的声音在自己的心里响起。

    “道长不必意外,此乃我佛门心通之术,贫僧以此术传授道长我佛门修真之道当可无误。”接着玄苦大师就开始了传授,默然认真的记忆着大师的传授的每一个细节。

    时间大约维持了一个时辰,玄苦大师才传授完毕,然后默然静静的整理着大师的传授,大概又过去了半个时辰。

    “多谢大师,晚辈他日若能有所增益,必然拜谢大师所赐。”

    “不用客气,这是你应该得的,所以不用起念。”

    默然想了想,就开始了自己的问题,赶紧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请教玄苦大师,否则一旦离开少林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这个机会。

    “大师,可否与晚辈说说,这佛门修真之途。”

    “嗯,想必你也读了不少我佛门经典,当知佛门有大乘小乘之说,即佛传“希那衍那(小乘)”和“摩诃衍那(大乘)”。小乘佛学以阿罗汉为最终成就,讲究自身成就;而大乘成佛学则以佛为最终成就,并以慈悲为念广开方便之门普度众生。我少林禅院阐发的乃大乘佛学,所以佛修之道当然也以即身成佛为目标。”

    “然大乘佛学又有何途?”

    “嗯,这样来说吧,贫僧不讲我大乘仪轨也不讲大乘佛学门类派别,仅就修持方法作一个简单的分类,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道长有以后或不能认可的也可以探讨。”

    “听大师教诲!”

    “从佛学的本质来说,可以分为因果论说和般若论说,何谓因果论说,因果论说即世间一切即是因缘而生,因果而得,非有常性,不可执着,需以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以大慈悲的回向之心了结因果,断除因缘纠缠,成就菩提之果,此处布施道长须知不是一般的布施,乃是发愿布施,何谓发愿布施?即布施之时需发宏愿,布施于诸佛,布施于因果众生,以诸佛回向之无量福德回向布施于于自己有因果纠缠的过去现在众生,以了因果业力,譬如过去生中为恶为非而结下因果恶缘现在生有意无意结下的恶缘恶果等,以此布施然后持佛戒律,以忍辱慈悲之心度脱缘遇众生,譬如教授向善,教授佛法经典,教授皈依三宝等此等可以现在未来救脱众生于苦海,再以甚深禅定发无上智慧得超彼岸成就正觉;何谓”

    息了一口气,玄苦大师继续道:

    “何谓般若论说,般若即智慧,比如道长所知金刚经,讲究身无所着,我本无碍,何来人,我,众生等等一切,我既无有常性,则一切诸法诸众生又何来,当然又何有因果,因果又与我何着?以此无着之身顿悟佛途,再以佛之慈悲广开方便之门救拔一切罪苦众生。即以无上智慧无上坚韧之心顿悟佛途,再以广大慈悲之力度脱众生。然不管因果论说般若论说,除非途径略有不同,我佛慈悲之意度脱救拔之念缺没有差别。修真之途也都有章可循,都是于修行中悟却那一点佛性成就无上正觉。”

    “大师,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默然忽然想起了那位空名僧人和悟非和尚,也是南叔的仇人。

    “道长请讲。”

    “如大师所讲,这般若论说,若有为恶之人,由此为念岂非更无忌惮,此念于魔何别?”接着默然讲述了自己和南叔寻仇的经过。

    “善哉,善哉,何谓魔?何谓佛?魔有智慧却无慈悲,佛有智慧更有慈悲,魔可有无上智慧却无有众生之念,更遑论救拔罪苦,此谓魔,然魔若生慈悲之念,若悟众生之苦则可顿成佛道;佛有无上正觉更因此有广大慈悲之念,有救拔众生苦海之心,此谓佛,然佛若失慈悲之念救苦之心也转瞬即为魔头。道长需紧记佛魔一念,神鬼一途,须谨守慈悲,紧记本心。善哉善哉!”

    “多谢大师教诲。原来如此!佛魔一念,好一个佛魔一念!”默然有恍然之感。

    “修行难,修心更艰。”

    “大师,这佛门咒语和佛门手印到底有什么奥妙,大师可否为我一解。”默然岔开了话题。

    “佛门咒语乃是我佛于甚深念处无上智慧阐发的可以启悟众生佛性的一种修行方法,当然有的时候也是降魔手段,不过也是以自身佛性的悟却多少而决定降魔威力的不同,咒语的不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咒语让人恍如化身须弥之躯立身天地之间,有些咒语让人顿有彻悟之感,有些咒语却有大威之能,具体咒语的有不同的修行方法,我可以再传道长我佛门两种常用的咒语,大悲咒念修行法和我佛悟道所启六字光明咒也有称观音心咒的,想来会对道长有所帮助。至于手印也同理咒语乃我佛为启悟众生佛性所示,可惜贫僧不精通此道,无法给道长什么提示。”

    “那就多谢大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