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夏)
田野里金灿灿的麦穗随着一阵阵轻柔的暖风拂动,有序的起伏荡漾、宛如那退却的潮汐动容了大地无限的柔情!
江山更是春作美,
夏秋方显喜上头。
冬至敷加万里雪,
来年农家胜一筹。
那个时候的农家人朴实无华,而家家户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基本都是靠务农养殖所得。
庄稼地里所生长的杂草全都是他们一颗一颗用勤劳的双手拔薅出来的,他们不仅仅赋予了这片土地汗水,还有他们辛勤的努力和无尽的智慧才最终绘制出这一望无际金色茫茫的画卷。
薅出来的杂草非但不能丢弃,还要收集起来拉回家里喂牲口。
杂草一但随意丢弃,来年又会复印出同样种类更多的杂草。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的便是这些生物了。
农家人的田地里所施用的全都是他们用打完的秸秆配上人们和牲畜的粪便、堆积掺杂在一起发酵后再沤上一年制成的“农家土方肥”,等到来年秋后便可拉到农田里使用了。
所以那个时候所种的庄稼以及瓜果蔬菜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纯天然、无公害的农作物。
一眼看去家家户户的田地里长出的麦穗个个都是颗粒饱满,沉甸甸的麦粒经过烈日的灼晒爆裂开来,缓缓的、渐渐的也就不禁自然地弯下了它们不屈的头。
“有的歪向东、有的歪向西、有的弯的打个圈儿,有的弯的似月牙儿。”
放眼环四,气势恢宏、磅礴震撼的丰收景象无不彰显昌国安民生机勃勃的生活风貌。
对于六岁多的我来说,很多事情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逻辑,半知半解的时候也充满了好奇与猜疑。
比如收麦子时因为白天的炎热,村外河东的庄稼大家可以起早或是赶晚来收割,人们头戴矿灯拎着镰刀如此这般“起早贪黑”的忙碌,尽可能的避开白天的酷暑。
河西的庄稼则是不同,大家一般都是白天劳作,中午和晚上基本没人去上工干活。
我很好奇:“同样的庄稼地、同样成熟期,为什么会不在同一时间收割呢?”
“为什么要特意避开中午和晚上?”
我自然是疑惑不解,确也实在改变不了当时的状况!
后来还是在老人们茶余饭后闲暇的聊天里,我才隐约地、渐渐地、一点点的获悉并知晓了其中更为隐晦而暗藏的那个天大的“秘密”。
站在河沟的三眼方桥上总能看见一片没过头顶的杂草丛生,人们有时撒网捕捉野兔和野鸡的时候,只要这些动物跑进这片区域,大家也只能束手无策地望而却步、又十分无奈转身退却啦!
那时候大人们训斥小孩儿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熊孩子,不听话就给你扔到河西去……”
而“河西之地”从小就成了我们心中的“紧箍咒”。
至于“河西之地”究竟发生过什么?大家每每提及却是欲言又止,谁也不敢往深一层面去讲……
总之,“河西之地”从小便令我们惧怕,令我们胆怯的同时、又令我们心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