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安笔记·卷三》有云:“元庆三年,岁在乙酉,七月初九。得上天垂怜,祖宗庇佑。吾妻周氏晴栀怀胎十月于静安县诞下吾之长子,吾命之星元。
元为始,愿其如星初起,渐绽光芒,光耀门楣。
星元幼而聪慧,少有哭闹,每及急呼必因饥渴或是便溺。
及至半岁已可言百字,自行十余丈。
四季轮转,恍惚至周岁,其抓周《礼记》。
父笑曰:吾家耕读可传家也。”
白日悬空,阳光穿过夏日翠绿的树叶,洒落在庭院中,留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树叶轻轻抖动将一缕微风送入显得有些陈旧的红木窗户之中。
微风拂过一张书桌,从上面摆着笔墨纸砚和一些书籍上掠过,然后在房间里面转了一个圈,带着一丝丝热气从门口离去。
一个头上扎着两条辫子,看起来三岁模样的小男孩笔直地坐在垫了一截木墩的椅子上,认真地看着放在书桌上的书。
在这装饰简洁的书房中,一名身着青色衣裙的年轻妇人坐在小男孩身后做着针线,时不时地抬头看一眼认真看书的小男孩,眼中露出些许欣慰。
一副认真模样的李星元现在的心思却不在书上,这本《诗韵正集》他在半个月前就已经背下来了。
现在他心中还在想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
自己这个明明已经死了的人,怎么又变婴儿在这里复活了。
难道这世上真的有阴曹地府,孟婆汤?
自己就是因为没有喝孟婆汤就投胎转世而保有了前世的记忆吗?
通过观察,李星元确定自己所在之处是类似古代的封建社会,但是不属于自己原世界所知的任意一个朝代。
那这是所谓的平行宇宙还是异世界呢?
这就有些苦恼了啊,如果是穿越到自己熟悉的古代,那么自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了。
现在这样不同的历史朝代,可就不能发挥自己穿越者的全部实力了。
不过还好这里的文字和文化都是差不多的。
不过这个世界没有“三百千”这些书籍,孩童启蒙就是李星元现在手中拿着的《诗韵正集》。
李星元一岁的时候就被父亲李清义拿着《诗韵正集》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了。
还是婴儿身体的李星元无法躲避,只得无奈地跟着学起来。到了一岁半就装作已经认识一百个字。
这可把李清义高兴得不得了,认为李星元聪明过人。
其实这书上的字李星元大半都认得,只是不想表现得太过惊世骇俗吓到他们。
《诗韵正集》与李星元原本世界的《平水韵》是差不多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规定字的韵和平仄。
现在作诗,作词和作曲都必须按照《诗韵正集》里面所划分的韵来作。
当然《诗韵正集》被拿来做启蒙书籍,相较于《平水韵》不同之处就是每一个字有简单的释义,以免初学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上平声的“一东韵”第一个“东”字就写作:
东,日出之地也,东方。
如此这般初学者不仅认识了字,记住了平仄,韵,还知道了这个字大概的意思。
今后作诗作词之时才不会用错字出韵而被人笑话。
当然这也只是“东”字的一个意思,要想真正地作诗作词还需要其他大量的书籍。不仅需要知道每一个字的每一种含义,还要知道大量的典故,才可以在诗词严谨的格律之中奏出美妙的音符。
不过《诗韵正集》里面的字是没有注音的,要想知道怎么读,除了会的人口口相传外就是查字典。
这个字典可不是现代的《新华字典》那样用abcd那样注音的,而是和《康熙字典》那般用的反切法注音。
如东字的注音就是“德红切”,读法就是取德字的声母D,取红字的韵母ong,这样拼起来读。
可能这就是拼音叫拼音的原因吧。
不过这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得认识反切的这两个字,不然你还是不知道怎么拼,怎么读。
而且即便你知道怎么读了,还得知道读哪个音,也就是声调是几声。
这个时候可是没有声调的,要想把字读正确,就得跟着夫子学习。
所以古代的“师者”是如此的重要,你想自学那无异是痴人说梦。
古代有些学子为了学习“雅言”,也就是那个时候官方认定的普通话,专门跋涉数百里去拜出名的“雅言”老师为师学习也是常有的。
反切注音法过度到现在的汉语拼音之间还有一个注音符号,由章太炎创造,北洋政府颁行。不过到现在我国除了台湾地区,其他地方都没有怎么使用注音符号了。
当然这些都是说得官方规定得注音,除此之外还有吴语、闽语、晋语、粤语等各地方言的拼音体系。
李星元正想着,一名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的男子急急忙忙地走进来道:“夫人快些准备一下,弟妹徐小莲生了,我们上门去庆贺一下。”
书房内的年轻妇人,也就是李星元的母亲周晴栀收起手中的针线,站起来有些惊讶地道:“我前天去看望的时候不是说还有些日子吗?怎么就生了呢?”
李星元的父亲李清义道:“好像说是早产,不过还好母女平安。”
周晴栀听到早产二字脸上略显惊慌,听到母女平安之后松了一口气,双手交握诵道:“三清保佑!”
低声念了几声之后周晴栀喊道:“赵姐。”
不一会儿一名约莫四十的妇人走了进来。
这是周晴栀娘家的丫环赵雪晴,周晴栀从一生下来就是她在一旁照料。
随着周晴栀一天天地长大,赵雪晴也从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嫁做人妇,身材略微臃肿的妇人。
由于周晴栀习惯了她照顾,所以就让她随着来到夫家。
赵雪晴的丈夫叫做孙旺,是一个看起来很是老实的方脸汉子。
孙旺以前是周晴栀娘家酒楼的伙计,现在也变成了李清义的随从。
李星元也一直称呼他们赵姨,孙叔。
二人对于乖巧伶俐的李星元也很是喜爱。
李清义没有理会夫人让赵姨准备什么礼物,小心地走到书桌边见李星元依旧在看书,没有因为自己风风火火地进来而分心,心中大慰:“吾儿真乃天生的读书种子!”
如果让李清义知道李星元现在正在神游太虚地胡思乱想,不知道又会是作何感想。
李清义轻声咳了一下,李星元回过神来淡定地看了他一眼道:“爹爹回来了。”
“嗯。”李清义矜持地点了点头道,“今天不读书了,你徐姨生了一个小妹妹,我们一起去看看。”
李清义是静安县县衙里的书吏,而徐小莲的丈夫陈秋则是县里的捕头。
两人在进到静安县县衙里做事之前就已经认识了,现在相交已然十年,各自成亲之后更是结成了通家之好。
现在陈秋喜得千金,李清义自然是要携带妻儿一起去看望的。
再说现在他和陈秋,一个生的是儿子,一个生的是女儿。
两人平日里说笑可没少说到亲上加亲之上去,现在果然是儿女一对,或许真的能成呢?
李星元自然也想不到父亲的念头,在李清义的帮助下从高高的椅子上下来。然后在母亲周晴栀的强烈要求下穿了一身红色的衣袍,将头上的两条辫子解开,挽成一个小小的发髻以一条青巾系上。
这让本来就长得粉雕玉琢的李星元显得更加的可爱了。
不过李星元却很是无奈,这么热的天还穿什么长衫啊!
李星元现在就想穿着粗布短衫,哪里都不去,就拿着一把蒲扇坐在树荫下的青竹藤椅上打瞌睡。
一家三口和拿着礼物的孙旺穿过一条街就来到陈秋家的宅院前。
陈秋的宅子可比李星元家的气派多了,两个石狮子坐镇在高大的门楣前。
此时已经有许多衣着华贵的人提着礼物往宅子里面走去。门前自然有一个个青衣小帽的门子迎接。
一个年轻的门子眼尖看到李清义一家,远远地迎了过来笑着唱喏道:“李老爷,李夫人和李公子来了,快请,快请。老爷吩咐了,你们到了直接进去就是。”
李清义点了点头带着一家人走进陈府。
孙旺自去将礼物交给陈府下人,然后在门房处等待。
李清义三人随着仆从又穿过一道门,又有一个老妈妈带着两个丫环请周晴栀去后宅见女眷。
李星元跟着父亲继续往前,穿过一道走廊被引进一间客厅里面。
待得丫环上了茶之后,带路的青年道:“老爷,公子稍后,小的这就去通报。相信老爷马上就会过来。”
李星元被李清义抱在怀中,拒绝了李清义送到嘴边的茶水和糕点,看着这客厅华丽的装饰,心中暗道:“这陈叔是县衙捕头,在原本世界来说应该算是县公安局局长,居然如此有钱。”
父子两人坐了一会儿,就见身材壮硕,一张方脸上满是笑意的陈秋穿着一身青色锦袍进来拱手对李清义道:“兄长来得好快。”
话音落下已经走到父子两人面前,伸手摸了摸李星元的脸道:“星元侄儿也来了啊。嫂嫂来了吗?
王县丞,钱主薄还有衙门里的一些兄弟等会儿就到。今天晚上我们可以好好地喝上一顿。”
李清义叫李星元行礼,然后道:“晴栀去后宅看孩子了。她听到弟妹是早产的时候可是吓坏了,不过还好母女平安。只是不知道弟妹她们身体如何?”
陈秋笑着摸了摸李星元的头道:“我已经请于大夫看过了,没有什么大碍。就是身体比较虚弱,需要调养一番。”
“如此便好。”李清义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在一旁对陈秋摸头略显不满的李星元一眼,然后对陈秋低声道:“贤弟我们去外面走走。”
说完对李星元道:“元元你在这里坐一会儿。”
李星元点头回应了一句,没有对李清义要背着自己和陈秋说什么话产生好奇,专心地研究起墙上的一副字来。
陈秋跟着李清义走到屋檐下笑着问道:“兄长有什么事情要和我说呢?”
李清义看了看周围,见没有什么人便有些严肃地道:“本来贤弟今日喜得千金,我不该说这些的。但是我与贤弟相交已然十年,有些话我就直说了,还希望贤弟不要介意。”
陈秋笑道:“我们兄弟两相交这么多年,兄长还不知道我吗?有什么话直接说就是了。”
李清义便道:“我看今天来贺的人大多都是县里的富户,而且送礼都是颇重。贤弟既然身在衙门,与他们相交最好还是不要太过亲密。”
陈秋闻言不在意地笑了笑道:“原来是这个事情。兄长多虑了,这只是基本的人情往来而已。以后他们家有什么事我还是得回礼的。
而且我和兄长不同,兄长你整日里坐在衙门里面写写算算自然不会和他们打交道。
但是我这个捕头处理各种案子,总免不了和县里的三教九流接触。我只有表面上和他们打好关系才好办案。”
李清义点了点头道:“那就好。你我既然在衙门之中办事,事事还是谨慎得好。”
陈秋应下后又与李清义保证了几句,这才让李清义放下心,一起回到客厅之中。
两人回到客厅正看到李星元站在墙边仰头看着墙上的一幅字。
陈秋笑道:“这幅字是县里王教谕写的,星元侄儿如果喜欢这幅字等会儿就带回去。”
李清义正要帮李星元拒绝就听李星元道:“多谢陈叔,我也只是随便看看。”
这幅字一笔一划匠气太足,李星元怎么可能对此感兴趣,只是刚才无聊随便看看而已。
接着衙门里的其他人到了,李清义和陈秋出去迎接,李星元被丫环带到书房玩耍。
陈秋的书房之中没有什么书,反而放着一些兵器。
看来这是他武人的习惯。
李星元上辈子小时候对刀枪棍棒也是非常感兴趣,常常拿着一根木棍幻想自己是江湖之中的侠客而做出各种奇怪的行径。
常言道:我有一根棍在手,十里菜花尽俯首!
不过随着长大,渐渐地明白那些影视剧之中的武功是假的,江湖武林也是假的。
心中的武侠梦也终究被现实的生活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所慢慢磨灭。
李星元闲着无事拿起一本《老子五千文》坐在椅子上慢慢看了起来。
这个世界里的《道德经》和自己记忆之中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也是李星元疑惑的地方,从这几年获得的信息来看,自己所在的朝代叫做虞朝。
至于皇族姓什么,之前的朝代更替李星元就不清楚了。
毕竟这不是以前的世界,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在网上查一下。
现在自己这个年龄也不能问太多这方面的事情,不然显得太突兀了。
虽然现在看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社会,但是万一隐藏着什么神神怪怪的东西,暴露自己转世的身份岂不是糟糕。
其他信息只有等自己长大了慢慢获取。
不过自己这转世也不错,父亲是公务员,自己吃喝不愁。
以后凭借自己的见识和记忆里那许多文人留下的文学作品,足够让自己在这个世界舒舒服服地过下去。
时间流逝,终于到了晚饭时分。
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客厅自然是坐不下的。
不过陈府花园十分宽敞,现在已经摆上了十几桌。
十几个酒楼来的厨子在角落临时搭建的灶台边忙碌着。
由于只有李清义带了李星元这么一个小孩来,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小孩那一桌。
李星元被母亲周晴栀带着坐在妇人的一桌。
粉雕玉琢的李星元自然引得一众妇人喜爱不已,纷纷夸赞李星元长得可爱,更有些人伸手想要来捏脸。
李星元自然是嫌弃地避开,引得几名妇人笑道:“这孩子还怕羞呢。”
李星元暗自撇了撇嘴,安静地看着这一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妇人。
李星元心想看来这个世界没有自己记忆中的封建社会一般严苛的男女之别,女子也没有被套上三从四德的枷锁。
等到人差不多坐齐,就开始上菜了。
先上了四荤四素的八道凉菜,然后是四道蒸菜,四道炖菜,四道烧菜,最后是四道甜点,四种水果。
这些菜吃起来味道不错,尤其是那一道炖八珍,不知道加了什么食材,味道鲜美至极。
不过可惜的是没有辣椒,也没有炒菜,让李星元没有吃到记忆中的味道。
席间一众妇人家长里短说个不停,另外一边的男子汉也是推杯换盏热闹非凡。
李清义等衙门中人所在的桌子更是成为了中心。
一个个商贾依次上前敬酒,其中夹杂着各种卑躬屈膝,阿谀奉承引得一阵笑闹。
夜色渐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一位位客人相继离去,最后只剩下李星元一家人。
一盏盏灯笼被点亮,明亮的烛光透过绘着各种喜庆图案的灯罩将陈府各处道路照亮。
待得宾客散去,李星元一家跟着陈秋往后宅走去。
一行人走到一个灯火通明的院落,几个下人端着一些吃食,用具从房间里进进出出。
陈秋先行进去,然后等了一会儿出来请李星元一家三人进去。
李星元一进入屋中就觉一股热气涌来,其中夹杂着一些熏香,饭菜,汤药的味道,让李星元忍不住皱了皱眉。
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副观音送子图,下方的红木供桌上摆着些许水果。
陈秋掀起一道洒金红色布帘带着几人走进左边的一个房间,先是看到两个丫环和一个老妈子伺候在床边。
一名有些丰腴的妇人头戴抹额虚弱地靠在床头。
这正是陈秋的妻子徐小莲。
徐小莲看到李星元一家随着丈夫进来,撑起身子正要说话突然一个婴儿的啼哭声从床上响起。
徐小莲只得歉意地笑了笑从床上抱起一个红色的襁褓,陈秋连忙帮忙扶住,口中发出“哦哦”的声音逗弄着襁褓中的婴儿。
可是婴儿依旧哭着,并且越来越急促了。
这让陈秋有些着急道:“是不是饿了啊?”
徐小莲道:“奶妈才喂过奶啊。”
“快去叫大夫来。”
陈秋向下人吩咐了一句,这时李清义夫妇也围过去看婴儿出了什么事了。
李星元看着被挤得满满的屋子,心中一动拉着李清义的衣袖道:“爹爹,我好闷啊,感觉喘不过气来了。”
李清义回过头来看着一副气闷样子的李星元,脑中灵光闪过道:“贤弟快快打开窗户通通风。这屋内门窗紧闭,一下子又进来这么多人,清气难入,浊气渐生。我们大人还没有感觉到,小孩子已经感觉不适了。小侄女哭闹也可能是因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