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陈朗自然也不好意思让金风停下来。
民族乐器有很多,金风随手拿起了一个二胡。
“这是二胡,前边有人演奏过了。”金风将二胡高高的举起,对于很多人来说,二胡这个东西虽然熟悉,可从来没有具体关注过。
岳越在前边是演奏了二胡,只是目前二胡的生存环境实在是太差劲了,没有什么发展空间,真的如杨晗说的那样,天桥卖艺乞讨的才用这个玩意,曲子也以凄婉为主。
要说金风知道的二胡曲可是有很多的,不说什么《二泉映月》了,就是其他的二胡曲他也是可以拉出来的。
“很多人都看不起民乐,觉得这东西有点土,不过我要说的是,民乐一点也不土,反而非常的洋气,二胡也不全是一些悲哀凄婉的曲子,还有一些其他的曲子,今天我就给大家表现一下。”
说完,金风找了一个凳子,直接就坐下了。
拉什么曲子呢?金风想了一下,决定拉《空山鸟语》。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曲子,但是要说明的是,这个曲子非常的经典,曾经被评为华人二十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这个二胡曲采用了中西方结合的方式,可谓是独特。
陈朗没有想到金风还会拉二胡,倒是非常的期待。
杨晗却松了一口气,这个金风开始浪了,前边的钢琴曲已经非常惊艳了,没想到居然还会来二胡,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空山鸟语》分为五部分,还要加上引子和结尾,其实是七部分。
金风一出手,就让大家感觉到了不同之处。
大家感觉鸟儿们好似不时的从某个角落里鸣叫一声,回声随即又从山谷的另一头传来,从来没有人想到,二胡可以拉出这样的音乐出来。
陈朗也在听这个曲子,他的欣赏的角度和观众不同,他是从其他方面去欣赏的。
第一个是引子部分,引子部分应该是全曲主题的呈示段,金风在这部分上,旋律全部采用了前倚音音型,但丝毫没有枯燥感,原因在于金风将各个倚音做了长短不一的变化而致,时值长短不一的倚音与高八度音的重复,山谷的幽远、鸟鸣的清脆,在这仅仅三个音的形象描绘下得以活灵活现。
确实厉害,仅凭这个引子,这首曲子就不会太差劲。
引子结束,下面是第一段。
这里延续了引子的最后两段,开始是慢速的,紧接速度逐渐加快,仿佛是山谷中的鸟儿们被开始时近时远的啼鸣所引发了高歌的兴趣,一拥而上,一派活跃生气盎然而起。
陈朗继续心里暗暗分析,第一段开始延续了引子最后两小节的旋律音,应该是前两小节,旋律线条上下起伏有秩。
下段音乐的上下两句音乐材料直接各自来源于上段的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
本段一开始的速度承袭引子部分的慢速,后逐渐加快。这里的跳进音程的运用,不仅形成句逗、段落间的停顿划分,也是预示了后端大量采用这一主题式音型的使用,使得音乐形象更加统一。
非常的棒啊,而且这也符合华夏传统音乐中的“散、慢、中、快、散”的多段式结构,而且这首曲子,陈朗没有听过。
乐曲紧接着进入第二段。
不知道其他人能不能听出来,反正陈朗是听出来了,第二段音乐开始的四个小节是由第一段的开始部分放大而成,经过使用句句双、紧缩手法以及音阶下行与“鱼咬尾”并用的旋律写作手法,以重复呼应第一段开始部分的音乐材料进入反复演奏,音乐材料的搭配使用既有新奇,又十分严谨有序;音乐情绪进一步丰富生动,旋律此起彼伏,具有强烈的音乐层次感,在这段更广范围衍展出来的新乐段里,仿佛可以看到群鸟飞翔、互相追逐嬉戏的动人情景。
太厉害了,真的非常厉害,陈朗都快要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这个金风真的是无敌。
第三段一开始就继承了引子主题部分的五度音程关系,这一段主要以跳进旋律进行为主,好似充满活力的鸟儿来回串跺的活泼场景展现在眼前。速度变回原来的快板。
第四段旋律速度依然很快,当金风是永存出大三和弦的手法之后,陈朗惊呆了,这是什么手法?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是全新的手法,可是效果却非常的好。
这种完全运用大三和弦分解形式,在快速的借鉴拨弦乐器中使用的同音轮指技法的演奏中仿佛描绘了众多鸟儿争相啼叫,鸣叫声形成错落层叠的音响。
第五段金风开始大量的使用滑奏技法的演奏,并运用大跳进行,以及音区、音色上的变化对比、灵巧的装饰,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来自不同角落响起的鸟啼声,不同鸟叫声描绘了不同鸟儿的特征,意在渲染空谷回声的意境,并与引子主题形成遥相呼应。
尾声段落再现了第一段的开始部分,结束句再次使用了大三和弦的分解形式,速度渐慢,全曲在明快的音乐情绪中结束。
全曲结束,陈朗心里却五味杂陈,没想到啊,一个在他看来好不专业的乐器比赛中,居然冒出了这么一位高人出来,前边的钢琴曲不说了,这个二胡运用技巧,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而且这个曲子,并不是单纯的民族音乐,准确的说他里面既有民族音乐的特色,也融合了西方音乐的特点,可以说是东西结合的一个尝试,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成熟的曲子。
观众们也都惊呆了,二胡曲他们不是没有听过,可是像这样的曲子还是第一次听,金风真是神人啊,可以用钢琴模拟出蜜蜂的嗡嗡声,也可以用二胡模拟出鸟的叫声,刚才大家以为自己真的置身于空谷之中,听着四周的鸟叫。
看起来,这民乐也不比西乐差劲啊,可以说两个各有各的特点。
还继续吗?大家眼巴巴的看着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