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风起陵阳 > 第5章 屈原放逐陵阳

第5章 屈原放逐陵阳

    景阳也算是沙场老将,在战略战术上不输白起,也打过不少胜战,但这一次却是彻底失败了,而且还是灭国之灾。

    景阳怎么也不敢相信,偌大的楚国就这样灭亡了,追究其原因,景阳认为最大根本原因是奸臣与昏君结合,导致楚国吏治败坏,楚国后期的内政腐败,贵族把持特权,制度僵化保守,楚国君臣贪图享乐的风气已蔚然形成,到楚顷襄王时,国势顿衰,民心涣散。

    再加上秦国多次伐楚,拔西陵、巫、黔中等地,楚国政坛,已经沦为了小人的天堂,君主被蒙蔽、忠臣被遗弃,这样的国家,岂有不灭亡之理?

    此时,景阳不由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吴起,一个是屈原,要是他们在,得到楚王重用,楚国不至于如此。

    吴起,卫国左氏人。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后弃儒学兵。

    最初吴起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军大败齐国。之后前往魏国,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领河西之地,为首任西河郡守,同时改革兵制,创建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后因魏武侯猜疑而转投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进行变法。经过大刀阔斧地改革,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楚国出现“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的强盛局面。公元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吴起因厉行变法而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丹阳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

    楚国王室为芈姓熊氏,芈姓是母系而言,熊氏是父系而言。屈原系王族之后,和楚怀王熊槐为本家。

    春秋时期,楚武王封儿子“瑕”到屈邑去做官,人们于是称他为“屈瑕”。由此,楚王为芈姓熊氏,屈氏就成为了熊氏的一个支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叫屈原,不叫芈原。后来姓氏合一,就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以及南方蛮荒荒僻之地陵阳。

    屈原第一次被放逐,是被上官大夫谗言毁谤,致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并失去了左徒官职的。

    屈原第二次放逐是被顷襄王“怒而迁之”,约在楚顷襄王十三年(前286年),这次丢了三闾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之职,此时,屈原已年过五旬了。

    这次流放的路线,从郢都(今湖北江陵)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今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今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

    陵阳,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分泾县西境设县。县名以陵阳山而名,陵阳山(后改九子山,今名九华山)以仙人陵阳子明所居而名。治所位于现在青阳县的陵阳镇。属丹阳郡。

    东汉永和四年(139年),陵阳县改属扬州(已改治寿春,今寿县城关镇)宣城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市区)。建和元年(147年),陵阳县改属扬州丹阳郡(治宛陵)。丁丑年(317年)三月,建东晋,陵阳(仍治今陵阳镇属扬州(治建康,今南京市)宣城郡(仍治宛陵,今宣州市区)。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为避杜皇后讳,改陵阳县为广阳县。南朝陈太建末,广阳县属宣州宣城郡(均治宛陵)。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陵阳县。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杜伏威降唐,设南阳县(由广阳改,仍治陵阳镇),属宣州总管府(治宣城,今宣州市区)南徐州;不久,改属猷州(治今泾县章渡乡大岭集马家村大宁山南)。武德八年,废南阳县入泾县。

    今县界有陵阳镇(按行政区划今隶属青阳县),西北距青阳县城60里,即故陵阳县。”

    陵阳山连绵起伏几百里,群峰竞秀,沟壑纵横,树木成荫,最高峰海拔有1340多米。而陵阳一带,又为楚国先贤卞和受封之地,地大物博,人烟稀少,大多以做铜矿、铁矿、锡矿等为生,且每座矿场都有监理,属朝廷官员,他们专为朝廷生产铜、铁、锡等金属,很多打造兵器,用于军事。

    屈原到了这里,整整待了七年(这一年是楚顷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和矿山监理以及百姓关系处得非常好。

    这七年里,屈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土百姓,忧心忡忡,好多次他夜里梦到秦军攻打郢都,白起坑杀楚军,他手挥长剑和楚军一起奋勇杀敌,屡次在夜梦中被血腥的残杀惊醒,吓得他满头大汗。

    每当屈原夜里被噩梦惊醒,他的随从丘河就跑过来问道:“主人!您又做梦了?”

    这时候,屈原点头道:“我梦见秦军攻下郢都,将士们死守城池,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景阳老将军横死街头……”

    丘河宽慰道:“梦是假的,郢都还在,秦军也没有来,你放心好了。”

    这七年来,屈原一直被这种痛苦的梦魇煎熬着,人憔悴了许多,两鬓白发生起,大家感觉他一下子苍老了很多。

    屈原流放陵阳,起初陪他来的是姐姐女嬃和随从丘河,他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阳春三月的好季节。

    之后,邓夫人思念夫君心切,派长子承开,次子承元,带着家乡的粽子来探望父亲,也是一个阳春三月。

    邓夫人,原名邓碧霞,是楚国大将军邓毅的长女,屈原十八岁和她结婚,育有长子承开,次子承元,三子承天,四子承贞。

    屈原在给家里去信时,表达对夫人孩子的思念,同时,也告诉他们,秦军伐楚之日,希望他们顺着大江而下,来陵阳找他们,这里虽然是蛮荒之地,起码可以躲避战争的威胁。

    于是,就有了邓夫人派长子承开,次子承元,带着家乡的粽子来探望父亲。

    屈原从儿子口中得知,在巴、蜀经营多年的老将司马错,带领大军沿江而下,攻占了楚国的黔中郡。

    司马错攻占黔中之后,楚国将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和汉江以北的土地给秦国。

    这样就使得秦国有了一个攻伐楚国的根据地,更可以形成自北向南俯瞰楚国腹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