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天稗史 > 第102章 明王教

第102章 明王教

    小院书房中,师傅刘龟蒙端坐在前,看着下面的四个弟子。

    右前的是金武章,刚练完武,肚子饿的咕咕作响,心不在焉盯着崭新的书本;中间端坐的主父元,严肃认真,正在沉思;左前是任武原的小儿子,英气勃发的任破奴;在最左边坐着的是任武原的侄子,眼神明亮,却有些散漫的任公明。

    师傅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文士袍干净整齐,满含端正方严,翻开《丘氏东国传》,目光扫过众人,“今日讲讲河间开国者师载圣吧!这要从四百年前说起,当时的东国正在承受着光明门之乱,光明门你们可知?”

    看师傅目光,任公明言道:“弟子有所耳闻,光明门是在东国成立的门派。”

    师傅点头,“说起光明门,不过是太平道残部逃入东国后创立的教派。”

    “太平道?”这下连任公明也没有听过了。

    师傅拿出《七国志》,粗看几眼,“太平道于六百年前的皇领诞生,看似道教,实则来自大夏明王教。老子西出化胡,曾有预言,‘乘自然光明门气,从真寂境入西方玉界,国中太子,舍家入道,是为明王,教化天人,上至明界,下及幽冥,皆由此度,以致太平。年垂二五,金气将兴,我法当盛!’农朝立国二百年后,明王教进入中土。明王经书中声言‘西方圣像,衣彩自来中洲,当此之时,黄白气合,万教混齐,同归于我。’这样的说法,吸引了很多教众。”

    看到弟子听得入神,师傅继续道:“太平道虽是外教,为融入中土,方便教化,却用《道德经》为纲,初在皇领北部布道,教门设在牛邑。此教崇拜阴阳,将世间万物归为善恶,善为光明,恶为黑暗。黑暗魔国由冥神统治,到处充斥烟火闷气、污泥毒水,魔众终日沉溺在情欲、自私、贪婪、争夺、暴力之中。魔王让恶魔生下人族祖先,因此人类是黑暗魔王的子孙。”

    “真是一派胡言!”任公明很是生气,“人类竟成魔子魔孙了。”

    师傅面色不喜的教训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公明,莫要着急定论,要听完才知道对不对,若是教义如此蠢笨不堪,怎能吸引这么多教众?”

    任破奴笑言:“我怎么感觉有那么点道理。”

    师傅继续讲道:“光明教认为,无始以来,明暗相交,恶魔盘于暗界,纷扰不息,致世界善恶混淆,光明神派遣大明尊为使者,教导人类要依真义,向善美,以致光明极乐世界。太平道吸收了光明教,认为火是明王的永世光芒,是明王的正义之眼,有火祭主持祭礼,奉圣火,使圣火长明不熄。教众尚白,以家人相待,食素、戒酒、火葬,让圣火净化灵魂,骨灰送入寂没之塔而进入光明之国。”

    主父元言道:“师傅,太平道这是导人向善!”

    师傅点头,“主父元所言不错,这就是他们能顺利传教的原因。”

    任破奴追问,“若是如此,为什么皇领要镇压太平道?”

    师傅解释道:“太平道要信徒仁义信智,仁是对教众的爱,义是对教义的义,信限于教众之间,智是让教众不要愚昧的听信他人。”

    主父元点头,“我懂了,师傅,太平道这是让教门取代朝廷。”

    “穷幽探微,深得我心!”师傅很是赞赏,“太平道结社,十人为一小社,逐层结方,每方万人,天下三十六方,由光明大法师来执掌,教众尊称‘明父’。恰逢皇领大旱,饥民遍地,明父振臂一呼,百万之众作乱,幸有邕梁相助,才扑灭教乱。太平道被镇压后,教众逃亡到东元,在鄄邑落脚,改名光明门,继续传教。四百年前,东元旱灾,为谋生计,教众在金刚大法师的统领下作乱,攻打粮仓,开仓赈灾,一时之间,应者云集,很快糜烂东国西部。”

    任公明言道:“家父讲过,乱军残暴至极,因为灾荒,无粮草掠夺,便以人为食,所过之处,一片死寂,作乱二十多年,东元人口不到一半。”

    师傅摇头,“实则东国见流民势大,纵火焚烧了各处粮仓,沿着泰宗山和冲关防守,不调颗粒粮食赈灾,任郯、彭、薛、济四郡,博陵和平陆二都糜烂,要将这些乱民活活饿死,弭除大患,若是应对得力,岂有乱民之说。”

    金武章很是气愤的言道:“这也太不是人了。”

    “乱世人命不如狗啊!”师傅叹了口气,“皇领可是在旁时刻觊觎着东国那,随时准备上去撕扯下块肉来。见东国内乱,皇领暗中相助贼寇,寇乱愈来愈大。”说到这里,目光扫过三人,“这种情况下,你们说,该怎么做?”

    见师傅目光盯着自己,任破奴言道:“剿灭贼寇,那皇领就不敢觊觎。”

    师傅摇摇头,语重心长的言道:“以后做事,首要看清大势,再要持之以恒!事情过后,看来简单,但对当局者言,纷繁物扰,千头万绪,就算乾纲独断,可屡遇挫折,又有几人坚持到底?事后拨云去雾,自然通透,若是云雾中人,那里分得清路?为师为何佩服此人,就因师载圣隽才大志,心性果决,为了全力对付光明门,力排众议,在王宫死谏,才将西部五郡二都割让给了皇领。”

    任破奴十分吃惊,“这么说,把半个东元割让出去?”

    师傅点头,“皇领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五郡二都,大喜过望,忙派兵占领,可等待他们的并不是丰收的沃土,也不是辛勤劳作的国众,而是光明门的乱众和一片焦土,皇领迫不得已,只得出粮出兵来对付这些乱众。”

    任公明赞叹,“东国祸水西引,皇领是火中取栗啊!”

    “见识明快!”师傅赞赏的点头,“面对东国抛来的烫手山芋,皇领扔了舍不得,拿起来又伤及自己,被拖在这个泥淖之中,无法自拔。师载圣将东部乱众都驱逐到西部,任其祸乱西部,自己则秣兵厉马,养精蓄锐,等待着收复失地的良机。五年后,皇领不能压服乱众,却愈陷愈深,被拖的筋疲力尽。”

    任公明言道:“这时候,该东国出击,收复失土了吧!”

    “师载圣勇冠一世,多谋而善用兵,精通政略,也深谙战略之道,面对衰弱的皇领,并没有强攻,而是迂回攻下宿关,切断皇领军粮援兵。皇领外无援军,内缺粮草,还有乱众偷袭,崩溃就不可避免了。不到一年,东元就一举摧毁皇领主力,平定光明门之乱!师载圣战功赫赫,自然众望所归,这就造成了王位相争。父王思虑之下,不得已而裂土分封,在北部分置出河间公国,以安置师载圣。”师傅说到这里,便问四人,“你们说说,最佩服这位河间公什么?”

    金武章言道:“我最佩服他统领大军,东征西讨。”

    任破奴言道:“弟子最佩服他攻下宿关,关门打狗。”

    任公明言道:“弟子最佩服他割让东国西部的果决。”

    主父元言道:“弟子最佩服他雄才大略,死谏父王,不愧雄杰之名。”

    “刘师傅。”任公岚在门口言道,“任伯伯在等着大家吃饭那。”

    在北面大房中,任武原、佶秀士、安五郎正在等着,桌上的菜并没有什么花样,就是用盐水煮的大盘羊肉,边上放着洗净的几样蔬菜,还有大块烙饼。

    任武原对佶秀士言道:“有些仓促了,准备不周,望先生多多见谅。”

    五十多岁的佶秀士是个和蔼的老者,听到总镇此言,有些诚惶诚恐,赶紧的施礼言道:“哪里话,大人不用客气。”

    众人落定,还在谦让,金武章不客气的拿起大饼,随口问道:“师傅是不是把石锁换更大了,刚才公岚告诉我,弟子看了看,确实大了不少。”

    任公明惊异的言道:“武章哥,师傅每月都换,要加一斤啊!”

    金武章恍然大悟,“今日快累死我了,感觉不止加了一斤。”

    公岚捂着嘴笑道:“武章哥,你举了一百三十多个那。”

    刘龟蒙笑道:“武章,要改改这个不爱读书的毛病,现在吃亏了吧!”

    金武章侃侃而谈,“师傅,我娘说过,读书是要有天分的,我就是没有天分,怎么学都不行,我家都没有读书种子,我爹写几个字都难。”

    刘龟蒙赶紧阻止这番高论,“胡说,你这是为偷懒找借口!世上哪里有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都从苦寒中来,为师教你的劝学篇中是怎么说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不学习,怎能知书达理,经世济民?”

    “师傅,我每日都告诫自己,要努力读书写字。可我一看见书本,眼睛就睁不开了,迷迷糊糊的,整个人就着了魔,其实我也恨我自己。”金武章拿起大饼,抓起大块羊肉,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我就不是读书那块料!”

    “胡说,无冥冥之志者,便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更无赫赫之功,武章,你不要常立志,而要立长志。”师傅还在谆谆诱导。

    “师傅,我记下来了,我要立长长的志向……”金武章撕下大块羊肉,猛往嘴里塞,嘴里含糊不清,“我不会辜负师傅的期望。”

    大家憋住不敢笑,师傅叹了口气,“圣人有云,有教无类,以前我深信不疑,自从碰见你之后,为师也是没有办法了,可能是为师本事还不够。”

    “算了,这孩子也不是读书的料,以后沙场立功,将来也能博得出人头地,不见得比读书差。”任武原劝解生气而又沮丧的刘师傅,又叮嘱众人,“这几天,斥候来报,草上飞在驻操营附近出没,你们要多加小心。”

    安五郎言道,“大人放心,我一定会看好这几个孩子的。”

    任武原郑重言道:“五郎,下月要去襄平,记住我的叮嘱。”

    佶秀士很是小心的言道:“大人,不才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左学出身,性子有些散漫,若有机会,大人就让他去襄平历练历练,磨磨他那傲慢的性子。”

    任武原点头应允,“好,想要磨炼,就跟着五郎同去襄平吧。”

    夜晚宁静祥和,街道空旷了很多,大家进入了梦想。三三两两的军伍在街道上巡逻,几匹快马急急的飞驰过街道,都表明这里是边境之地。

    亥时的梆子声响起,躺在床上的刘龟蒙醒来,轻轻的翻身起床,摩挲着从床下的暗盒中拿出了麻布宽袍,白色的宽袍已经磨损的边缘破旧了。穿上长袍,老人点燃了油灯。小屋之中,一灯如豆,将老人的斑驳的身影投射在墙上。

    将油灯放下,老人卷起了挂在墙上的山水画幅。

    在画幅后面,有个檀木盒子制作的小方盒,老人将小方盒轻轻打开。

    映入眼帘的是两尊雕像,一尊雕像是周围燃烧着火焰的黑色雕像,雕像的面孔忿怒而狰狞,右手持九节金锏,左手握着长长黑链。另一尊雕像则是带着冠冕的中年文士,峨冠博带,长袖飘飘,说出的潇洒出尘。

    老人双膝跪地,对着两尊雕像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