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 第八十二章:扩土开疆,官绅一体纳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八十二章:扩土开疆,官绅一体纳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还请苏状元赐教。”

    太子拱手行礼,语气中满是敬意。

    历代王朝覆灭时。

    新一任王朝都会总结上任灭亡的原因,汲取经验,加以改正。

    但翻来覆去总结的原因,无非是苛政害民、赋税太重,亦或者是皇帝不修德行降下天灾,以至于百姓们民不聊生。

    唯有苏长歌。

    一针见血的发现了土地兼并这一弊病。

    仅仅只是这份才华。

    就已经足够令人赞叹不已。

    但没想到的是,如此棘手复杂的难题,他竟然还有上中下三种不同之策。

    简直是妖孽。

    不对!

    这是上苍派下来救我大晋的能臣!

    “赐教不敢当。”

    “只是臣的一些浅见罢了,是否有用还需陛下和太子殿下权衡。”

    苏长歌自谦一句。

    随后看了眼老皇帝和太子,缓缓说道:“臣先从下策开始。”

    “陛下之前也说了。”

    “江山社稷者,天下百姓与山河土地。”

    “佃农之所以出现,乃是田产被地方豪强或官绅兼并,导致无田可耕。”

    “因此,下策便是扩土开疆。”

    “山河土地愈多,百姓可耕之田就愈多,且战争本身可以令人口减少。”

    土地兼并。

    本质上就是各个阶级矛盾。

    上层阶级人少,但占据的资源太多。

    没办法,百姓们活不下去,只能放下锄头斗争,将一部分上层阶级清洗掉。

    而对外输出战争,无疑是转移矛盾的一种方法,既可以消耗人口,又能够扩充总体资源,见国内的矛盾转嫁到外面。

    只不过。

    阶级矛盾永远不会消失。

    暂且不谈战争胜负、国力因战争损耗等。

    就算把全部土地都给占据了。

    等人口达到极限阈值,阶级矛盾还是会爆发,所以这才被苏长歌定为下策。

    而此时,伴随他的声音响起。

    老皇帝却是摇了摇头。

    “大晋之北,跨过燕云十六州,便是广袤的大草原,何来耕种之地?”

    老皇帝说完。

    太子跟着点了点头。

    如果北方之地适宜耕种的话,不用大晋,上几代王朝早就占领了。

    闻言,苏长歌却是摇了摇头。

    “回禀陛下,臣以为。”

    “这世上土地,没有一寸是无用的。”

    “譬如东海,百姓可以靠捕鱼为生,南方山林众多,捕猎亦能为生。”

    “而西北之地,虽然是广袤草原,但亦可以为我大晋牧马放羊,而且草原地下还有矿产,只需将丢失田产的百姓外迁与北方,使其有所劳,能养活自身,便足矣,”

    苏长歌开口。

    一块土地的价值不取决于它是否能耕种。

    或者换句话来说。

    土地的价值属性由人来定义。

    耕种只是其中一种。

    无论是建房子,还是做其他用途,只要它是你的,它迟早都能被赋予价值。

    关键在于,拥有。

    此时,听到苏长歌的这番话。

    老皇帝和太子思路一下子被打通。

    确实,他们之前的想法太过于保守,只想着西北那边的地能否用来耕种。

    但其实这都根本不重要。

    如何让佃农劳作果腹,才是最重要的。

    或许草原不能为大晋带来明面上的收益,但只要他能容纳养活佃农就够了。

    想到这里。

    老皇帝和太子心头瞬间火热。

    本来他们最大的愿望。

    仅仅只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先祖夙愿,恢复完整的大晋版图。

    但现在来看,原本形同鸡肋的草原。

    此刻莫名变得香气诱人起来。

    不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非同小可,需要从长计议。

    随即,太子开口问道。

    “中策为何?”

    听到声音,苏长歌继续讲道:“中策同样为缓解之策,但却要麻烦许多。”

    “佃农反抗的源头,在于吃不饱饭。”

    “正因如此。”

    “只要找些事让佃农来做,使其劳有所得,二餐饱腹,衣能蔽体即可。”

    苏长歌出声说道。

    其实就是改变佃农的价值属性,将他从田地上变成手工业或服务业者。

    简而言之。

    内部消化多余人口。

    给佃农提供工作岗位,就业机会。

    没有田产。

    替人种地又吃不饱饭。

    那就让这群人进工坊,或者是做小厮、跑腿等,使他们不靠种地也能养活自身。

    不过,中策最难的地方就在于。

    这个时代没有工业。

    能够吸纳佃农的行业太少,跟佃农人数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苏长歌正是知道这点,所以才故意提出来,为的就是让老皇帝去推动手工业,提高士农工商中工者的待遇。

    而此时,听到这番话。

    老皇帝眉头微蹙。

    如苏长歌所预想的那样,开口问道:“佃农之数,远超工者。”

    “朕何以寻如此多事让佃农来做?”

    换而言之。

    我上那创造那么多就业岗位。

    闻言,苏长歌微微一笑。

    他就在这等着。

    “男以耕田为生,女以织布为生。”

    “敢问陛下,在这皇都之内,可有几人靠耕田、织布为生?”

    “臣以为,应当放宽对商业的管控,鼓励百姓经商,严厉打击囤货居奇、垄断等商人,但对正常商人放宽,同时向商人征收商税,以此来充盈国库。”

    “并且制定律法。”

    “保障商人和工人的权益。”

    “拟定工人最低酬劳,仅比种地收益低些许即可。”

    “而商人只要依法经商,朝廷不究。”

    “此外,可在六部之外增设商部,管制天下商品买卖的定价、秩序等事宜。”

    苏长歌开口,侃侃而谈。

    工人的酬劳为何要比农户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人种田。

    农民也不是傻子。

    若是耕地赚的钱少,谁愿意耕地?

    但现实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耕地的产量,就必须保证耕地的面积。

    否则粮食不够吃。

    那才是问题。

    当然,现在还不用担心这点。

    大晋的土地,远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只需要巧妙的资源再分配就行。

    也就是从握有九成资源的那一成人手里,把资源向下倾斜,让资源流向中间和底层的阶级,使他们能够勉强温饱。https://

    此时,伴随苏长歌的声音落下。

    老皇帝和太子若有所思。

    但与下策的简单粗暴不同,中策确实需要花很多心思去想。

    而且操作起来也很麻烦。

    不过胜在安稳,战争会动摇国本,但放宽商业却不会。

    心念至此。

    两人深深的望了眼苏长歌。

    什么叫治世之能臣。

    这就是!

    三言两语就敲定了两条安国之策。

    老皇帝和太子有种预感。

    仅仅只是按苏长歌这两条去做,大晋江山就起码能多延续数百上千年。

    跟前朝相比,国祚绵长,兴盛无比!

    两父子心中如此想着。

    不由期待起上策来了。

    下策和中策都如此令人赞叹,那上策岂不是更为了得?

    “上策是何?还请苏先生赐教。”

    太子开口。

    此时与之前相比。

    太子对苏长歌的语气更为尊敬,甚至直接将他称为先生。

    不过在他心里。

    苏长歌确实担得起这个称呼。

    毕竟与其他攫取权力臣子不同。

    他这两策,实实在在的是站在皇权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此时,随着太子的声音响起。

    苏长歌缓缓开口。

    “上策有三,其一摊丁入亩,将丁税折合进田税当中。”

    “佃农无田,自耕农的田产只有区区几亩,而地主却有将近成百上千亩,若按人头收税,三者财富不同税赋却相同。”

    “若是折合到田地当中。”

    “不仅能减少佃农、自耕农的负担,还能减缓自耕农其变成佃农的速度。”

    “并且从地主手中收到更多赋税。”

    苏长歌没提他曾把此策献给太子的事。

    毕竟他也不知道太子有没有跟老皇帝说过此策,万一没说过,就等于坑了太子。

    而此时。

    伴随声音响起。

    老皇帝沉吟一番后点了点头。

    按苏长歌所言,摊丁入亩确实是减轻自耕农负担的好政策,变相等于将自耕农承受的丁税,转嫁到地主身上。

    朝廷收上来的税赋没变化。

    但却保护了自耕农。

    不过也有个问题,地主的利益被侵犯,肯定会有人出来闹事。

    这项政策推行下去的阻力不小。

    但为了大晋江山社稷,老皇帝有些跃跃欲试,但一时半会无法下定决心。

    而太子这边,心里则松了口气。

    他此前之所以不提。

    怕的就是父皇为了社稷安稳给否掉。

    可现在国运一事出来,父皇的性子有所改变,再加上土地兼并之害。

    太子相信。

    此事商榷过后,父皇应该会同意推行。

    正想着。

    苏长歌继续开口说道。

    “上策其二,官绅一体纳粮。”

    “读书人考取举人功名后,可以免除田地赋税,此乃一大弊病。”

    “王朝开国之时,举人功名者少许,其占有的田产也不多,但随着土地兼并,举人、官员手中的田产越来越多,而且人数也远胜从前。”

    “长此以往,富者恒富。”

    “自耕农的田产必然会被他们以各种手段买下,而他们又不用承担赋税。”

    “故而臣以为。”

    “必须废除官绅的免税特权。”

    “这样一来,既能充盈国库,又可以抑制土地兼并,一举两得!”

    苏长歌开口,斩钉截铁的说道。

    其实他此前也在犹豫,要不要把这项政策给说出来,但还是说了。

    确实,这项政策会损害读书人的利益。

    但跟佃农和自耕农相比。

    举人和官员只是多纳税而已,可佃农和自耕农却可以减少很多负担。

    而且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官绅们越有钱,就越会大肆购买土地,过程中就算没有强占、欺压,那对资源分配也不利。

    更何况。

    不强占不欺压的能有几个?

    当然,苏长歌也知道。

    一体纳粮推行,官绅们肯定会闹事,而且动静要比摊丁入亩还要大的多。

    毕竟官绅们可是掌握了舆论和权柄。

    正因如此。

    他才将决定权交给老皇帝。

    若对方下定决心要做,有军队的支持威慑,官绅们顶多是哔哔几句。

    不过老皇帝和自己的名声也别想好了。

    可没办法。

    资源就这么多,蛋糕就这么大。

    不管是下策扩土开疆,还是中策的内部消化,手段都很温和。

    没对既得利益的中上阶级下手。

    所以那只是治标不治本。

    而归根结底。

    还是中上层阶级占的资源太多。

    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

    等于利用朝廷和军队,强行从他们手中割了块蛋糕给底层。

    如此必然会引来中上层阶级的不满。

    可资源的再分配,是缓和阶级矛盾的必要手段,这点是基础、

    若中上阶级不愿割这一小块蛋糕,那就等着将来被成千上万的庶民给踩死,强行洗牌重来,然后再重新分配这块蛋糕。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绝不只是空话。

    而此时。

    听完官绅一体纳粮。

    老皇帝沉默了。

    不是因为这项政策不够好。

    恰恰相反。

    这项政策太好了!

    若真如此做,国库短短两三年内就会充盈,大晋兴盛在望!

    然而,这项政策一旦公布,天下的读书人恐怕都会抨击朝廷,稍有不慎就会激起民变,而且他这辈子名声也全毁了。

    心念至此。

    老皇帝不由踌躇起来。

    沉吟良久后,出声问道:“苏卿家,与朕说说上策的最后一策吧。”

    他这并不是想要放弃官绅一体纳粮。

    而是如此大事,必须要权衡利弊,不能脑子一热就拍板定下来。

    闻言,苏长歌点了点头。

    然后开口说道:“上策其三,废除徭役,改为按劳支付银钱。”

    徭役,即是朝廷白嫖百姓。

    不需要支付工钱,强行征调底层人民从事各种劳务活动。

    比如说修建城墙、押送公粮、开通运河等等,几乎每过几年就要轮值一次,选到修城墙或者戍守县府之类的还好。

    怕就怕开通运河或者押送公粮。

    前者要出力,出意外或累死的不在少数,朝廷基本上不会给抚恤银。

    后者就怕有官吏刻意为难。

    一旦公粮有缺,需要徭役自己补上,否则就是充军流放。

    “徭役残害百姓,自耕农在服役期间要么被官吏刁难,要么受伤出意外,碰到这类事往往只能倒卖田产,沦为佃农。”

    “佃农则更惨,不仅自己要服徭役,而且还要代地主服徭役。”

    “观历朝历代叛乱之起因。”

    “无不是佃农太多,朝廷又不体恤民力,滥用徭役,以至于百姓造反。”

    苏长歌开口,语气变得凝肃起来。

    废除徭役势在必行。

    徭役本身就是上层阶级压榨下层劳动成果的手段,所谓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本质上而言。

    就是缓解阶级矛盾冲突。

    一个王朝越到后期。

    随着吏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官员借徭役之名残害百姓只会变多。

    废除徭役不能根除阶级矛盾。

    但却能延缓爆发的时间。

    此时,老皇帝听完上策这第三条政策。

    脸色微微一变。

    朝廷一年征召的徭役数量约有六十万,碰上修坝通渠之类的只会更多。

    一旦改为朝廷支付他们工钱。

    开销不下千万白银。

    现在国库空虚,一年徒增千万两白银,钱从哪里来?

    换而言之,若是废除徭役,就必须实现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否则国库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庞大的开销。

    当然,所带来的收益也很客观。

    完全按上策来执行。

    一旦推行成功,土地兼并将被抑制,大晋将无比的繁荣兴盛!

    但他,却要承受长久之骂名。

    心念至此。

    老皇帝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

    随即。

    他目光看向苏长歌。

    上中下三策。

    下策简单粗暴直接,中策要花心思,上策成效快却阻力颇多。

    但毋庸置疑,此三策皆为良策。

    没想到。

    寡人到了这个年纪。

    竟然能碰到如此治世之能臣!

    可喜,但亦可叹。

    若是再早个三十年。

    不,只要早二十年得苏长歌。

    那大晋必将在寡人手上登峰造极,远超历朝历代之盛世!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pp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app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更新,第八十二章:扩土开疆,官绅一体纳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免费。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