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野蛮的东方 > 第十三章 避祸

第十三章 避祸

    “哦不,尊敬的先生,请你放过我吧,我的行程很紧张,不能耽误”,马丁尼哭丧着脸说道。

    李信吩咐下人把马丁尼的手稿都收起来,然后对马丁尼笑道:“马丁尼先生,我知道你是个文明人,希望你能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不要让我为难”。

    李信的暗示起到了作用,马丁尼显然不是个笨蛋,他恋恋不舍的看着自己的心血被李信抢走,只好无奈的问李信:“好吧,先生,你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请尽量提出合理的要求。”

    “当然”,李信点点头,“我需要你帮我绘制一张地图,就是这里”。

    他指着手里那张湖广地图的最北端,“就是这座山脉,我希望你能把这座山脉的所有细节全部绘制清楚,包括关卡,城寨,村落,道路,还有悬崖,植被之类的”。

    “没有问题,这是我的专业技能”,马丁尼信心满满的说道,“可是……”

    “只要你完成了我的要求,我就放你离开,并且付给你一笔可观的银子,保证你满意,当然,你之前的手稿也会还给你”。

    “很好,先生,我相信你是一位注重名誉的举人老爷,我同意这次交易”,马丁尼点头道,伸出手来。

    李信与他握了握手,还真有些不太习惯。

    西方人的礼节有很多的身体接触,这不利于传染病防治,而东方人就矜持的多。

    自从李信看到马丁尼那些精美的手稿,就有一种占为己有的冲动。

    那些东西就像是一摞艺术品,而它们真正的价值要超越艺术品的范畴,真正难得的是里面所蕴含的精神。

    大明人缺少这种精神,不过这不是大明人的错,因为大明并没有探索世界的强烈需求。

    西方人追求黄金,白银,香料,丝绸,茶叶。大明自己就有丝绸茶叶,在东南亚不用走多远就能找到香料,而黄金和白银,西方人自己就送到面前。

    直到鸦片战争以前,东方一直是白银的净流入国,西方人就跟二道贩子一样,屁颠屁颠的从美洲抢来黄金白银,拉到东方换成香料茶叶丝绸,再拉回欧洲。

    买不到香料,白糖,烟叶,西方人就得自己跑出来开种植园。

    所以大航海,殖民,对航海技术的开发,一系列的发展都有内部的因果联系。

    当然,大明人之所以没有探索世界的强烈需求,不能简单的把原因归结为大明“地大物博”,实际上正好相反,大明还处在专心实意的解决百姓吃饭问题上。

    李信曾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欧洲强国在十五世纪就解决了吃饭问题,所以他们的欲求转移到丝绸,茶叶,糖这些高级东西上,所以才产生了探索世界的需求。

    即使李信把马丁尼的手稿都抢走,西方人还是会像闻到腥味的猫,前仆后继的穿过大洋。

    所以他也没必要阻止马丁尼丈量大明,甚至于,他可能还要多资助点银子给他,让他继续完成自己的工作,在那之后,把他的成果抄一份出来。

    就李信所知,东方人有这种探索精神的只有个徐霞客,但他好像只留下一部游记,并没有大量地图传世。

    -------------------------------------

    自从进入汝宁府,李信就有种不好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周围的变化。

    乡村变得更荒芜,城镇变得更破败,灾民更多,甚至出现了小股的流寇,那种拿着武器的流民。

    直到过了遂平,红娘子终于带来了让李信颇感心惊的消息:

    有白莲教众向红娘子禀告,去年冬天,大股流寇从南阳进入汝宁,又从汝宁四散进入湖广,现在大别山周围盘踞着十几万流寇。

    实际上流寇的真正主力是从南阳府直接下襄阳,进入汝宁这支只是偏师,而偏师就有十几万!

    鸡公山的好汉们颇为兴奋,因为他们听说路过大别山的贼寇里有很多响当当的大贼头,比如“曹操”,“扫地王”,“过天星”等。

    红娘子有心去投靠义军,但听说这些义军也不是“闯王”那一路,只是一支偏师,便有些拿不定主意,只好趁休息时跑来问李信。

    这一路南来,虽然说是同行,实际上李家车队与红娘子的车队是隔开的,一方面是因为李家车队老弱多,走得慢,另一方面也是李信出于保护妇幼的原因,刻意疏远。

    红娘子虽然有心跟李信亲近,奈何他整天不是跟几十个壮丁一起训练队列,就是在教一群孩子各种生活技能。

    此时红娘子赶过来,就见李信领着一群孩子一边编草鞋,一边唱歌: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没看出来,你唐唐举人也会编草鞋”,红娘子调侃道。

    “其实举人代表的是学习能力,我小时候喜欢拿狗尾草编蚂蚱,所以灾民里有人会编草鞋,我就学了来”,李信放下手里的活计,指着孩子们说道:“一边学,一边教他们,这就是我带他们走的目的”。

    “咱们去投义军吧”,红娘子开门见山的说道:“以你的能力,肯定能在义军中当上大官”。

    “绝无可能”,李信断然拒绝,只要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明朝后面是清朝,什么义军流寇早晚灰飞烟灭,除非走头无路,谁会去投奔注定失败的人,“我虽然决定跟你走,但我从没答应过要投义军,难道你们鸡公山的家当不要了?”

    红娘子一脸苦笑:“鸡公山有什么啊?就是几座破房子而已,早晚要给兄弟们找条出路。现在南边全是义军,有十几万,听说山里藏进去不少,到时候碰见了,咱们怎么办?”

    李信想了想,跑到马车里找出马丁尼的地图。

    流寇之所以到处跑,一是找粮食,二是官兵追。现在大批流寇经过大别山,不可能就躲在里面不出来,至少大部队不会。

    可是大别山往南就是湖广,流寇是进不了湖广的,因为他们没船。这大冬天的他们也没法游水,就算能游他们也不会,他们都是北方人。

    而东边是凤阳府,这么十几万流寇应该打不下来,毕竟也不是闯王那些主力。李信记得流寇似乎打破过凤阳,也就是老朱家的祖坟,虽然没记住是哪一年,但他知道打破凤阳府的都是些大人物,肯定有“闯王”。

    那么这些流寇实际上就是在大别山周围转圈,可是转圈是需要粮食的,粮食没了,他们该怎么办?

    李信越想越不安,却没察觉红娘子又挽住了他的胳膊,正满脸爱慕的盯着他看,就等他拿主意。

    李信咳嗽一下,轻轻松开红娘子的手,“孩子在旁边呢,注意一下”。

    红娘子也不生气,朝李信吐了吐舌头,“你倒是说该怎么办啊?”

    实际李信早就发觉红娘子这一路来的反常举动,她似乎总是在找机会跟自己做身体接触,也不能简单的说是发痴,因为如果李信表示拒绝,红娘子也没好意思强迫,如果李信默许了,她也会很小心的接触。

    像一只猫,非常,非常小心的试探。

    “我觉得咱们不能直接回去,得换条路,或者上哪躲一躲,遂平附近有山吗?这里是什么山?就在遂平西南边”。

    “这应该是马鞍山吧?”

    “嗯,这里不错,我的意见是咱们马上往西南走,这个倒钩形的山谷正好适合躲藏,等义军回北边,咱们再走”。

    “你怎么知道义军会走?要是他们打破汝宁府,就住下来了呢?”

    “呵”!李信轻蔑一笑,“河南一马平川,谁也站不住脚,大明朝还有一口气呢,能让他们胡来?”

    “这个,我要去跟兄弟们商量一下,他们听说义军来了都很高兴”,红娘子担心的说道,她以为李信既然答应跟她走,也会跟她一起去投奔义军,没想到李信不只态度坚决,还想方设法躲开。

    “说服他们很容易,你想想,这十几万流民可都是些饿死鬼,现在投靠了他们,粮食保不住不说,咱们全要跟他们一起做叫花子,要是官兵来了,还要被撵着跑。跟他们说,即使要投靠义军,也要先看清楚局势”。

    红娘子听着有道理,便点点头,兴冲冲走了。

    结果跟李信预料的一样,虽然鸡公山的好汉们很兴奋,但是毕竟不是闯王驾临,跟十几万人一起做叫花子的事,他们也不愿意,于是整个大部队改道西南,向马鞍山进发。

    李信提醒红娘子,在确山县留些人手放哨,关注流寇的动向,车队则一路向南,直接开到倚枫镇。这座镇子很小,但周围方圆百里全部开垦成了田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

    河南可以说是华夏开发的最深入的地方,李信在心里感叹,基本上只要是平原,都会被开垦成田地。

    整个河南并不都是平原,西南面的南阳府更像是一个盆地,而马鞍山和其他几座山就围在南阳府东北边。马鞍山这个山谷虽然不是交通要道,却也可以西入南阳,东出汝阳,非常适合藏兵。

    倚枫镇并不欢迎红娘子的车队,等到李信赶到时,红娘子正在与众好汉们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