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风雨即来 > 第三百一十八章 车水马龙

第三百一十八章 车水马龙

    王明跟着一行人还没跑到湖心亭,丫环莲儿气喘吁吁地来报,说李姑娘生了一个带把的儿子,七斤二两。听到这个消息,王明有点高兴不起来。他不由在心里腹诽: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紧张个什么?

    王明顿了顿脚步,不想朝着后院里去了。心里想着还有一堆事等着处理呢?刚才被周家的两个公子弄得自己心烦意乱。他想不明白吴李氏生儿子和他王明有什么关系?自己为何要跟上去?毕竟自己还没有成家,自己一个未经人事的小伙子跑去产房观望是十分不吉利的事。

    管家杨顺和丫环莲儿等人丈二摸不着头脑,见到王明不走了,于是停下脚了躬身亲切问候道:“老爷,家里添了一丁是好事,您不过去看看?”

    王明觉得晦气,脸色阴晴不定地说道:“不去了,让老夫人按照她的想法来办吧!毕竟李姑娘的身份在王宅里有些尴尬,此事不可声张,以免坏了李姑娘的名声。”

    管家杨顺听了王明的说辞觉得颇有道理,于是神情严厉起来,道:“好的,老爷,小的让宅子里的下人们都把嘴巴闭严实了,不让传到外面风言风语。”

    王明不可置否,淡淡道:“只要老夫人开心,在府上简单设宴欢聚一番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出了府!对了,军服厂的之前下的几千套军服订单是否都做完了?”

    杨顺和刘张氏暂定军服厂的管事,后来军服厂搬到城南大院里去了之后,杨顺对军服厂的事管理就少了,现在军服厂基本都交给了刘张氏在管理。杨顺毕竟是王宅里面的管家,服务内宅的老夫人是他主要职责。再加上老夫人前些天病倒在床,需要杨顺鞍前马后的伺候和照顾。对军服厂的生产管理信息有些滞后,但大致的情况是知道一些的。

    杨顺躬身回禀道:“老爷,军服厂如今有一千二百多名妇人在赶制军服,现在已经完成了三千多套了。让安宁军全部换装都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两千套军服仍在赶制中。还有这天气渐渐变热,因此,夏装军服也在准备生产计划中,也是五千套的样子。老爷,您设计的三十多套成衣还没来得及制作呢,需要下一步才能生产,还有你设计的肥皂也生产已经生产一批出来了,大约有四百多块了。”

    王明想问的问题杨顺一股脑的全部给说了出来,让王明好一阵无语。杨顺跟着王明有一段时间了,对王明的习惯有了一定的了解。王明心里想的什么,杨顺基本就会把王明想问的全部可以回答出来。

    王明原本计划在三月份开设大约五间成衣铺子的,之前交代的苏桓完成怎么样了?还有水泥厂的路铺得怎么样了?这段时间苏桓跑哪里去了?想到这些,王明又问起来。

    “杨管家,钱森那边城北新屋建设进展你有没有了解?

    “回老爷,北屋的主屋院子和厢房已经建了一部分了,大约在三月底或者四月初完工,到四月底可以建好,然后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部装饰和摆放,六月初应该可以交付了。”

    “好,你让铁柱去找苏秀才和梁超来我书房,我要找他们问话。你去忙吧,照顾好老夫人和李姑娘!”王明满意的看了看杨顺吩咐道。

    梁超最近一直在盯着周家关于采买王明交代的军火,还有摸清周家和县丞黄涛背后的主线,将来要把江宁城这一片最大的黑恶势力毒瘤一锅清除的,王明也很久没有见到梁超了,顺带问问这个斥候队长任务完成的进展。

    杨顺带着丫环躬身退下。

    王明独自一人到了后院书房,避开了老夫人王刘氏那一带的喧闹。丫环奉上香茗退下,王明看着书案上的计划。这是过年的时候写的组织架构和新年的计划,时间恍惚一下回到了一个多月前,王明几乎是通宵达旦地去想着新的一年的规划,想让城南产业上个新台阶,如今万事已经按部就班在走,王明不由叹了一口气。

    这一个月发生了不少事情,主要还是各种战事为主,安宁军先平定了青龙山,后平定了扬州府的大铜山。现在岳涛、陆宁等人已经下乡去平定土匪和宵小之徒了,主要目的是练兵和清除江宁府各县不稳定的因素,以免北方周国军队南下,未来守戊江宁城的时候这些不稳定因素引起城池内乱,导致最终破城。

    自从王明到青龙山料理军务之后,秀才苏桓就开始打理城南大院的各种事物。苏桓现在是妥妥的城南大院的二号人物,城南综合大院里有一万多人,相关产业有大车厂,大车房,军械厂,军服厂,畜牧厂、武馆和镖局等产业,离开大院以外的产业还有三处朋来酒楼,其中城北的朋来酒楼属于杨家产业,城南门外的朋来酒楼和江边的朋来酒楼属于城南合股产业,还有西北外面四十里处的水泥厂、采石场和石灰石场都是归属城南大院在管理。

    江边码头现在已经形成了浓厚的产业气候了,原本江边就只有半里路的一条街,主要是码头和船舶停靠的地方,再不济就是苦力们的窝棚和宿舍,稀稀拉拉破破烂烂不成样子,毫无规划可言。

    自从王明规划从城南门外铺设了一条宽两丈左右的石头路之后,这就造就出了码头的繁华。来来往往的牛车,还有来回奔走的厢式马车,让原本方圆不到一里路的码头,现在扩大到方圆十里,这里不但有杨家酒厂的仓库和地窖,还有大车房贩卖各种马车;这里还有朋来酒楼码头的分店,江边的朋来酒楼面积要比城北的朋来酒楼大三倍,占地大约有二十亩地,仅仅停车场就占地了五亩!

    再就是江边其他家族势力开辟了棉麻仓库,赌场、青楼、茶馆、布庄、饭馆等相应配套店铺一应俱全。以往稀拉拉的商客也是下了船就急匆匆地朝着江宁城方向赶路,以免天黑耽误了行程。如今很多商客们下了船却不急于赶路了,驻足下来看着码头这边上百家酒楼茶肆、杂货店铺,车行,茶馆等店面之后不愿意走了。

    商客们在大车房里租赁几辆牛车,将货物装上牛车,让手里的下人跟着牛车把货物拉进城就可以了。客商老爷们就可以在码头这一带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玩到尽兴之后,再给五个铜钱,让能坐二十人的厢式马车直接拉到城南,转眼功夫就到了城南,比以前出行高效了很多。

    人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高效的办事方式,于是江宁县县衙和江浦县县衙将渡人的码头也安置在货运码头这边,渡人码头和货运码头相隔不到二里地遥相呼应,这就导致了江浦县和江宁县两地的来往的人们都从这个码头上船下船。因为修建的石头路便捷,所以造成了码头车水马龙繁华景象,出现了处处拥堵,原先觉得两丈宽的石头路在码头段导致了出行效率十分低下。

    驻守此处的两队安宁军主要职责是守卫酒厂仓库和地窖,顺带照顾酒楼和大车房的安全的。原本有四十多个仓库伙计在此驻扎,随着每天都有大船将成千上万石的高粱要进入仓库,再由大车转运到酒厂的。如今码头如此繁杂热络,各种人群鱼龙混杂,两队安宁军和四十多个伙计戍守仓库和酒窖压力太大了,仓库的的管事已经开始请求城南大院调人增援了。

    大车厂的李阳因为路面堵塞,大车厂的材料转运效率太低下了,严重耽误了大车厂制造的进度。于是请求城南大院的人想办法将路面再拓宽一倍,再要求这码头需要治安管理一下,做一些交通管制。不能放任码头如此野蛮发展下去,码头这一带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在此盘桓,有的是要上船,有的是要下货的,有的是要上货的,有的是要下船的,十分忙碌。

    因为管理不到位,码头频频出事,每个月有几次事故,不是马车踩踏事故,就是有人下船是落水,还有人纵火烧酒窖仓库的事情,每月都能发生好几起。衙门也开始重视码头的管理,调了一个巡检官员,带着五个衙役,其中一个文书,两个带刀的衙役,一个长矛兵,还有一个弓兵。这些人初期过来做了一些简单治安管理,他们的到来反而让码头更加混乱不堪,因为巡检官员要盘查每个人的路引、官引,这就导致了车马运转和人流的交通拥堵更为严重.....

    这些破烂的事全部都丢到了苏恒的案头,苏桓在王明原先的办公室里设置了桌案。王明不在办公室里,城南综合大院各种大小事物基本都交给了苏桓来处理,苏桓也只是王明的助手,手里的权限十分有限。王明在青龙山待了半个月,苏桓就有些吃不消了,压了一些不少的事情等着王明商量回来办,一些小事,着急的都已经处理了。

    听到王明召唤,苏桓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摇头晃脑地走出了办公室,一阵清冷的空气呼吸到鼻孔,让人顿时清醒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