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读策毕,董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服候敕。帝后皆后哭,群臣无不悲惨。
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道:“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董卓大怒,呼武士拿下:乃尚书丁管也。董卓命拖出斩之。丁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后人有诗叹之道:“董贼潜怀废帝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董卓命扶何太后与弘农王及帝妃唐氏去永乐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不得擅入。
可怜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被废。董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即献帝也;时年九岁。改元初平。董卓为相国,赞被不名,入朝不趋,带剑上殿,威福莫比。
李儒劝董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荐蔡邕之才。董卓命征之,蔡邕不赴。董卓大怒,使人谓蔡邕道:“汝不来,当灭汝族。”蔡邕惊惧,只能得应命而至。董卓见蔡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说少帝与何太后、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少缺;少帝泪不曾干。一日,偶然双燕飞入庭中,吟诗一首。诗道:“嫩草绿凝烟,枭枭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中义,泄我心中怨!”
…………
说一下袁绍为啥反对董卓废立帝之事?只因:“除掉宦官的人是他和何进,而不是董卓,董卓想要控制朝政,袁绍怎么可能同意?袁绍想要自己控制朝政。那想到董卓如此势大,在争辩之际离宴而去。”
刘协是董太后一手带大的,宫中许多人叫他董侯。董卓一看,这小孩聪明,又是董侯,这是缘分呀,可这并不是他立刘协为帝的真正原因。
董卓此人“性粗猛有谋”,他想要立刘协为皇帝的重要原因是,年龄小更便于控制,并且刘辩是何进他们扶上去的,跟自己没关系。如果推上刘协,就对刘协有恩,有利于自己进一步操纵朝政。
所以董卓就把兄弟俩人迎进宫,就要着手废立之举。不过一开始,他还不敢贸然行事,想找官员代表来试试反应。
官员中最具代表的莫过于袁绍的家族了,这个家族是东汉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之一,袁家的意见影响和代表许多人,袁绍更是主持过诛灭宦官的事件,有足够的影响力。
董卓于是找来袁绍说,皇帝要挑贤明的人,现在的皇帝不好,他弟弟刘协要强一点,你觉得怎么样董卓这话挑明了,袁绍一听,当即就反对,他举了几个理由。
主要有两条,皇帝哪有随便废立的要有充足的理由。他没有重大过失,所以缺乏正当理由;二是皇帝是何皇后的儿子,是嫡长子,废掉不合礼法。
袁绍这两条理由是明面上讲出来的,当然他反对的根本原因并非如此。实际上袁绍之所以反对废立皇帝,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初诛灭宦官是袁绍与何进一起谋划的。
如果董卓成功了,权力就转移到董卓手上去。这是袁绍不愿意看到的,他希望自己控制朝政,不希望权力落到董卓手中。
可是董卓当场翻脸,手按刀剑,斥责袁绍:“我想做的事,谁敢反对,是不是觉得我的刀不够锋利”袁绍虽然不满,也只能忍,为了避免迫害,他逃离了洛阳。后来,百官慑于董卓的武力,不敢公开反对。
第二天,董卓就着手安排,把刘辩废了,把刘协扶上皇位。董卓的废立之举也遭到了天下人的反对,袁绍在关东举起义旗,反对董卓。整个天下陷入了连绵不绝的战火之中。
…………
董卓时常派人探听。是日获得此诗,来呈董卓。董卓道:“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命李儒带武士数十人,入宫弑帝。帝与后、妃正在楼上,宫女报李儒至,帝大惊。
李儒以鸩酒奉帝,帝问何故。李儒道:“春日融合,董相国特上寿酒。”太后道:“即是上酒,汝可先饮。”李儒怒道:“汝不饮耶?”呼左右持短刀上前道:“寿酒不饮,可领此二物!”
唐妃跪地告道:“妾身代帝饮酒,愿公存母子性命。”李儒叱道:“汝何人,可代王死?”乃举酒何太后道:“汝可先饮?”后大骂何进无谋,引贼入京,致有今日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