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北魏末年 > 第三百四十章 水军

第三百四十章 水军

    高隆之自觉是个劳碌命,不管大事小情,高澄总喜欢指派他去操持,兢兢业业忙碌于本职工作的孙腾、司马子如等人,与高隆之一比,都能被称作尸位素餐。

    当然,这般使唤下,高澄也没亏待了他,不仅将庶妹下嫁其子,更是让出了尚书令一职,再使高隆之身兼工部尚书,稳居高氏第一文臣。

    当初高澄嫁妹,也曾有过非议,毕竟两家人名义上同为渤海高氏,不过有当时高欢的应允与高澄坚持,终究是促成了这门亲事。

    在西征以前,高澄曾命令高隆之在洢水、洛水河畔监造多座冶铁炉,提炼钢铁,尽可能去除杂质。

    回师洛阳以后,高隆之虽分心于主持民众迁徙,又临时跑腿为高欢验收墓地,但也没有把这项差事落下。

    到如今,终有所得,高隆之为高澄献上五把新近打造的钢刀,高澄拿出四把交由纥奚舍乐、薛虎儿等库直试刀,众人试过之后,纷纷称赞,其质远胜于前。

    高澄为之大喜,询问高隆之能否进一步提纯杂质,高隆之却道已经用尽办法,高澄虽然失望,但也对其以及参与此事的匠人们颁下赏赐,并继续由高隆之主持投产事宜。

    他受够了如今的兵械损耗率,薛孤延就曾一日用废十五把钢刀。

    高隆之已经四十七岁的人了,两鬓斑白的他,在一声声叔父中迷失了自我,更忘记了疲惫,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份差事。

    送走了高隆之,高澄命人给唯一不曾使用的钢刀打制华美刀鞘,用玉石点缀,以作装饰。

    当然不是给自己使用,而是作为转赠侯景的礼物,众所周知,齐王殿下不慕奢华,他也就在食、色方面讲究点。

    王伟受侯景之命北上吊唁高欢,同时也是观察高澄态度,来到洛阳的当天就受到了高澄的热情接见,既展示对侯景的重视,也是对王伟本人的拉拢。

    在洛阳小住了一段时间,王伟前来向高澄辞行,这期间齐王待人接物让他感觉如沐春风,等回了襄阳,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如实说出便是,也无需为齐王粉饰。

    高澄得知王伟明日就将启程南下,特地命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呈上来,说道:

    “此刀为尚书令主持新铸,还请代孤转交侯公,盼他以此杀贼,再建功勋。”

    王伟赶紧谢恩,小心接过。

    临别之际,高澄又赠金银作为王伟南下的盘缠,王伟本要推辞,却听高澄交代道:

    “君可将赠金一事相告,其必无疑心。”

    王伟也不是愚笨之人,当即明白齐王用意,是要让自己以此向侯景表忠,于是千恩万谢地接过了财物,三拜而出。

    送走了王伟,高澄又命人将尚书右仆射杨愔唤来,昨天二妹回家串门,就曾对高澄抱怨,说他应该将自己丈夫列为扶灵八人之一,杨愔既是信都建义参与者,又是高欢女婿,无论如何都是够格的。

    高澄摸不准究竟是不是杨愔心生不满,不过他更倾向于是妹妹自己的想法,毕竟两个妹妹都是自小受宠,没经历过什么事,说好听点是心思单纯,尤其是二妹。

    高皇后还能时常撞见大哥指派高隆之欺负天子,二妹下嫁杨愔,自然也没人敢让她见识人间险恶。

    对待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高澄不喜欢拐弯抹角,他把杨愔唤来,便当面向起了这件事情。

    杨愔听说妻子跟高澄抱怨,不由哑然失笑。

    他是个真正的聪明人,这时候应该做的不是赔罪,而是把这件事当做笑谈,赔罪只会让两人关系看起来生分,况且这件事确实与他无关。

    杨愔很清楚的知道,高欢去世,高澄需要利用一切手段拉拢高欢旧部,如彭乐、薛孤延等人,扶灵身份能够作为他们的一张护身符,故而感激涕零。

    但他杨愔与高澄是什么关系,早在信都起义时就归入了高澄麾下,高澄还为他提来尔朱世隆、尔朱天光的首级告慰宗族,与高家二姐的婚事也是高澄撮合,凭两人的情谊,为高欢扶灵,只不过是增添光彩而已,并无任何实际意义。

    毕竟他如今身居尚书右仆射,也是高澄过往幕僚中,地位最高之人。

    两人把这件事情一说开,相顾大笑,高澄让杨愔好好与二妹解释自己的难处,他可不想与一个妹妹生分之后,又与另一个妹妹生疏起来,也不由感慨,这嫁出去的妹妹犹如泼出去的水,还真就一心向着丈夫。

    杨愔只是没有被选为扶灵八人之一,二妹就来为他抱不平,可想而知,高皇后看多了高澄、高隆之欺凌天子,又怎么能与自己这个大哥亲近起来。

    自此,心中对高皇后的最后一些芥蒂也随之烟消云散,毕竟根据调查得知,挖地道这件事,她是真的不知情。

    杨愔走出齐王府,心情大感舒畅,并无一丝对妻子不晓事的埋怨,他在这件事情中看到了妻子对自己的维护,以及高澄对妹妹的爱护。

    妻子蠢是蠢了点,但却没有什么坏心思,有高澄护着、自己看着,也不会出什么事情,不由更为感激高澄为他安排了一门好姻缘。

    谁也不愿意娶了个媳妇,却一门心思扑在娘家上,毕竟以杨愔与高澄的交情,也不需要妻子心向娘家,来向齐王邀宠。

    杨愔走后,分明是休沐在家,可高澄确实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

    由于如今国库空虚,高澄只得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不再大动兵戈,但等将来府库充盈,自然是要挥师南下,南方水网密布,若要南征,自然少不得水军。

    北魏末年以来,内斗不休,各方都以步骑相争,水师逐渐荒废,到高氏掌政,其根基在于六镇鲜卑,主要精力也放在西征,对南梁大体处于守势,以至于高澄有心重建水军,却找不到合适的将领。

    高氏麾下将领大多出自北疆六镇,如慕容绍宗,别说统御水军,这辈子,高澄是打算连船都不许他上。

    当然,也不全都是旱鸭子,刘丰便会泅水,但会游泳跟懂水战是两码事,高澄左思右想,还真让他想到一个人来。

    宇文泰因汉中无备,轻易袭取,但是魏兴、上庸、新城等郡已然有了防备,时间紧迫,宇文泰急着入蜀,也无暇去搭理,故而未能占领梁州全境,剩余郡县仍由梁将据险而守。

    入蜀之后,宇文泰一方面分兵驻守楚州,虽然纳了降表,萧衍也接受下来,但还是担心对方如自己一般不讲武德,搞偷袭。

    另一方面则忙碌于经略蜀地,对僚族人或抚、或剿,而梁州其余州郡,也只是派遣使者希望能够说降据险而守的各地将领。

    其中处境最尴尬的,就是兼任上庸、新城二郡郡守的扶勐。

    扶勐祖上世代为渠帅,其部族号为白兽蛮,初仕南梁,梁州被北魏夺取后,转仕北魏,随着北魏内乱,兰钦夺回汉中,光复梁州,由于有兰钦代为说情,又因他是当地蛮族首领,故而未被追究,又重新做回了梁将。

    如今随着宇文泰陆续夺取汉中,蜀地、楚州,扶勐所领上庸、新城二郡,南侧是侯景所镇守的荆州,东面则是张师齐与高季式军政分领的广州,北邻陕州,由司马消难与斛律光镇守。

    三面被高氏包围,随着西侧紧邻汉中的魏兴郡守将被宇文泰派人说降,扶勐真正意义上属于孤悬于外。

    他不是羊鸦仁,曾经做过两次降将,不介意再降第三次,实际上宇文泰的使者也来过数次,都是希望扶勐能够尊奉成都号令。

    不过扶勐一直没有表态,即将要做第三次降将的他,不希望再有第四次。

    宇文泰不过苟延残喘,魏兴郡守将之所以归附,不过是随着高氏主力东返,汉中军事压力大减,能够在与魏兴郡边境集结兵力施压,最终在使者劝说下,果断降了大梁魏王元宝炬。

    同样的手段不可能用在扶勐身上,真敢派兵逼降他,他说不定直接就遣人去洛阳,也顾不得讨价还价。

    当今时局,以高氏最强,能看清形势的人有很多,不过他们有的是南方汉人,有的是宇文泰麾下,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向高氏低头。

    而扶勐对于投降高氏真没有什么心理抵触,管他高氏究竟是汉人,还是索虏,他一个白兽蛮人,操心这种事情干嘛。

    只是主动派人归附,与对方派人劝说,得到的条件不可等同。

    身处高氏三面包围,西邻宇文泰的扶勐待价而沽,就等着洛阳来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先前一直忙碌于高欢丧事与权力交接的高澄,终于起意编练水军,也想起了扶勐这个能水战的小奉先。

    高澄一面派人往上庸劝降扶勐,一面也做两手准备,在自家军中搜寻人才,这么一个小奉先,谨慎的齐王可不敢把水军全托付给他。

    编练水军并非一朝一夕能有所成,恰好高澄也准备在今后一段时间休兵止战,有充足的时间打造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