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肥前国守护少贰氏能抵抗住大内氏的进攻,基本不抱希望。
早在1497年,大内义兴进兵北九州时,就击败了少贰政资,并迫使其自杀,使得曾被称为“镇西霸者”的少贰氏衰落为肥前的地方势力。
如今的少贰氏顶多算是肥前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象征,各地区豪族都已学会了墙头草的本事,只怕大内氏一来就会变更“大王旗”。
除了少贰氏,北九州的另一大势力——大友氏也指望不上。
现在的大友氏家督名为大友义鉴,是个刚刚亲政不到4年的年轻人,肥后国的内部纠纷在其父大友义长时,便已埋下,说不定等大内氏搞定肥前,下一个目标便是肥后大友氏。
而宋洲因本身辖地越来越多,兵力也是捉襟见肘,中枢的主要目光全放在了工业大发展上,定然不会有兴趣干预北九州的事务。
再者,宋洲作为一个外部势力,公然干涉倭国的内务,只会引起倭国各派势力的警觉,这对宋洲在倭国的商业布局十分不利,中枢决计不会同意这个提议。
因此,解铃还需系铃人,仍得从肥前国内部扶持起一个带头人。
“诸位,大内氏在博多商人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若是让其控制了肥前,恐难再有我们的好日子。”松浦兴信忧心忡忡道。
“以我们的实力,就算全力支援少贰氏也难以抗衡大内氏的进攻,实在不行,不如先派人去大内氏那里探一探口风,若是条件合适,我们也不是不能展开合作。”大村纯前建议道。
宗盛廉坚决反对道:“去与大内氏妥协,此计万万不可,大内氏凭何要与我们合作,他完全可以找更听话的人代替我们。”
宗氏与宋洲秘密进行的铜钱贸易,全是通过博多商人转手,宗氏在之中扮演的是中间商的角色,完全可以被取代。
宇久盛定对其三人的发言,只是轻声附和,对于五岛而言,无论是谁经营,他都只能挣点跑船的运输费。
倭国与宋洲的贸易量每年都在增大,宋洲能为倭国提供全方面的物资供给,上至大名急需的火枪火炮、武器盔甲,下至百姓日常所需的针头线脑、粗棉麻衣,商盟里的四家都在这些贸易中分润到了好处。
为了帮四家打通和西面各大名的联系,宋洲这个大卖家可是操碎了心。1515年、1518年,富士山脚河口湖两次发生饥荒,都是宋洲卖出济州岛粮库的陈粮,让松浦氏与宇久氏一道运粮过去,挣得了当地豪族的人情。从某种意义讲,商盟里的四家算得上宋洲扶持起的当地势力。
在众人都拿不定主意的时,一行人的目光全都不自觉地看向了宋洲商馆馆主。
“不知馆长阁下有何高见?”松浦兴信适时开口询问道。
商馆馆主轻笑道:“诸位实在是过于紧张了,大内氏调兵攻打肥前,胜负犹未可知,少贰氏势微,这不代表肥前已无良将,我看佐贺郡小津东乡龙造寺村的龙造寺氏就值得拉拢,龙造寺村是大内氏攻伐肥前的必经之路,龙造寺氏若能抵抗住,诸位便能高枕无忧。”
龙造寺氏是九州地区的几股大势力之一,目前寄居于少贰氏麾下。关于龙造寺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不过一般认为是藤原秀乡的八世孙藤原季善于仁平年间(1151年至1153年)来到肥前佐贺郡小津东乡龙造寺村居住,由此创立了龙造寺氏。
现任水江龙造寺氏家主是个年纪轻轻,年仅74岁,年富力强的武夫——龙造寺家兼。龙造寺家兼出生于1454年,死于1546年,享年92岁,在战国时代绝对属长寿星。
另外只得一说的事,他的孙子是被誉为“肥前之熊”的龙造寺隆信。
“龙造寺氏虽然骁勇,但馆长阁下何以认为其有实力能与大内氏抗衡?”大村纯前不解道。
“能不能与大内氏抗衡,诸位派人一探就能知晓,我在这只想提醒诸位一句,若下定决心,最好全力以赴,且不可三心二意。”商馆馆主意味深长道。
经过两日的紧急磋商,商盟里的四家决心先派人与龙造寺家兼接触一下,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溜才行,如果龙造寺氏确实有这个实力,往后全力支持其取代少贰氏也不是不可以。
~~
宋洲商馆里的紧张氛围,丝毫未影响到长崎町内的热闹,在街道闲逛的人群中,三三两两挎着武士刀的街溜子,显得尤为醒目。
这些街溜子全是在倭国战国之世下,竞争失败的大名手底下的武士,由于没了地盘,回村当稼穑夫,他们也不愿意,于是纷纷前往繁华的城市町,想碰碰运气,再谋一条出路。
1528年的当下,这类的野武士并不多,可随着倭国大名间征伐的加剧,他们的数量会与日倍增。
历史上,嘉靖朝的倭寇之乱为何会极为频繁,与这帮野武士的巨增脱不开关系。
眼下,宋洲从琉球与济州岛两个方向,封堵住了大明海寇与倭国野武士的勾连,但这帮人如同洪水汇集,不处理的话,迟早会成为祸害。
商馆中的护卫又又向馆主通报,有自认剑法高深的野武士毛遂自荐,想在宋洲商馆中谋个一差半职,混口饭吃。
馆主对这帮野武士也是头疼不已,宋洲商馆不可能招募这些毫无根底的家伙,倘若置之不理,他们能整天在商馆周围惹是生非,干扰商馆的正常运行。
思来想去,馆主忽然想到,有片神奇的地区正好需要这些炮灰。中枢没批准果防部再次扩军,但同样没阻止招募地方所需的仆从部队,反正招募这些野武士所耗的安家费不值几个钱,完全可以有多少招多少。
念头想通后,馆主立即发电报给孟加拉、卡利卡特、古吉拉特等地区驻点,询问是否要人。
得到几个地区的确切答复后,馆主又向夷州方面汇报了计划,夷州上层并无异议,该计划就此通过,首批三百人的名额迅速开始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