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帝 > 第一百七十五章:庙堂百态(2)

第一百七十五章:庙堂百态(2)

    “皇爷,奴婢有些担忧。”

    魏忠贤想了想,皱眉说道:“九门提督府一事,外朝的多数文官,必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吏治新规,红丸案和梃击案,归德河政贪墨,这些事情撞在一起,肯定会叫朝中的多数文官,私下串联在一起。

    奴婢说句大不敬之言。

    皇爷御极以来,英明神武,想荡平诸多弊政,对东林党、齐楚浙党等派,恐心生不满者云集。

    若是他们私底下,琢磨出什么,要做……”

    “无他,见招拆招。”

    朱由校停下脚步,伸手对魏忠贤说道:“这人啊,是最复杂的,这贪欲啊,是没有穷尽的。

    朕的皇祖父,当初恰恰是看到这些,所以才想着以党争来制衡诸派,只是后期出现的问题太多,使得开始中兴的大明社稷,急转直下。

    朕不一样。

    朕还很年轻,朕有的是时间,跟这些人慢慢斗,朕就是要叫他们,私底下聚在一起,这样才能成片的揪出来。”

    说起来,万历盛世是大明中后期,短暂的中兴回弹。

    倘若万历皇帝的身体,没有出现问题的话,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庞大的文官群体。

    那说不定大明,就不会经历泰昌、天启、崇祯三朝,所发生的那些糟心事。

    没有经历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永远不清楚在这浩瀚云烟中,究竟藏着多少的秘密和算计。

    “皇爷,内阁大臣何宗彦,都察院大臣杨涟,求见。”

    一宦官匆匆走来作揖道。

    “宣。”

    朱由校看向远处,见到何宗彦和杨涟的身影,便知他们此时进宫觐见,必然是涉及吏治的事情。

    何宗彦、杨涟神情严肃,步伐很快,朝乾清宫这边赶来,近期朝堂的变动,叫他们心里很是不定。

    太乱了。

    朝臣人心惶惶,朝局混乱不定。

    似当前这种局势,叫何宗彦、杨涟的心里,都不自觉的联想到万历朝,诸派干预之下,所形成的国本之争。

    “臣…何宗彦,拜见陛下。”

    “臣…杨涟,拜见陛下。”

    朱由校负手而立,站在乾清宫殿前,看着何宗彦、杨涟二人,缓步向前走去。

    “走,我们君臣边走边说。”

    朱由校伸手道。

    “臣等遵旨。”

    二人作揖应道。

    “何卿,先说说你的事情吧。”

    朱由校活动着手臂,看向前方,对何宗彦说道:“近期都察院这边,差事办的不错,各院、部、寺等有司,都谴派了监察御史。”

    “陛下,臣就是为此事来了。”

    何宗彦皱眉说道:“现在朝堂有司,是谴派了监察御史,可都察院这边,人手却严重不足。

    所定吏治新规,推行到这里,想要继续运转下去,没有人手是万万不行的。

    况且当前的朝局,有些……”

    “朝局的事情,就不必多提了,朕心里很清楚。”

    朱由校摆手道:“都察院人手不够,这还是少见,也对,毕竟派出去这般多的监察御史,对有司进行监察。

    这在大明尚属首次。

    这样吧,六科那边,人手不是多吗?看看前段时间,六科的言官们,一个个是怎样慷慨激昂。

    以内阁的名义,向六科下一道公函,暂调一批言官,进都察院,继续做吏治新规的事情。

    这个人选,何卿可先明确下来。”

    “陛下,这似乎不符规矩吧?”何宗彦脸色微变,上前道:“大明从没有这等……”

    “有什么不符规矩的。”

    朱由校停下脚步,看向何宗彦,“暂调都察院,又不是叫六科归都察院管了,同为大明官员,难道遇到些问题,借调些时日为社稷分忧,都不行吗?”

    将六科并入都察院,是朱由校所谋划的事情,不过想叫此事落定,还需一些时日。

    一步步来嘛。

    文官群体的底线,突破着,突破着,就变得松弛起来了。

    “臣恳请陛下降旨,暂缓红丸案、梃击案调查一事。”

    见何宗彦沉默不言,不知该讲些什么时,杨涟却上前作揖道:“现在因为这件事情,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多数大臣都不知理政。

    臣奉陛下旨意,前去户部、工部等有司,深入调查归德河政贪墨一事,这有司大臣的心思,全然都不在这上面。

    陛下,当前朝中局势太乱,若是长此以往下去,恐对社稷不利啊。”

    “杨卿,这件事情你是劝错人了。”

    朱由校神情自若,叉腰而立,轻叹道:“不是朕想重审上述两案,是朝中有一些人,生怕朝局不乱,才挖空心思挑起事端的。

    朕御极以来,不过是多做了些事情,就引得很多人的不满。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朕有时候就在想啊,这大明,究竟是朕说的算呢?还是朝中文官说的算呢?”

    何宗彦生出冷汗。

    “陛下所言,请恕臣不敢苟同。”

    杨涟却作揖道:“陛下所做之事,或许是为社稷而忧,但是多乾纲独断,闭塞言路,才致使朝臣这般猜疑,这并非治国之道。

    为君者,当以正……”

    魏忠贤神情有些紧张,看了眼自家皇爷,又瞅了瞅杨涟,眉头紧皱起来,这杨涟真是死硬,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

    “杨卿说的没错。”

    朱由校露出笑意,“所以红丸案和梃击案不能暂缓,既然朝中有大臣,对这两件要案存有质疑,那就要拿出来,审清楚,省的有人时刻惦记着。

    至于卿家奉旨所办之事,若是有司大臣不配合,那就上疏弹劾。

    吃着大明的皇粮,拿着朕的俸禄,不是叫他们整日胡思乱想,不做实事的,这种风气必须严惩!”

    “陛下……”

    杨涟见状,想要继续规谏道。

    “好啦,此事就这般说吧。”

    朱由校却摆手打断道:“若是没有其他事情,就退下吧,朕这里,还有不少政务要处置。”

    说着,也不管杨涟怎样想,转身朝乾清宫走去。

    杨涟,终究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诤臣,用好了,于朝于民来讲都是好事,用不好,就会成为党争的急先锋。

    好在对杨涟这样的人,朱由校心里早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