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官群体,其实是一个松散和宽泛的定义,其自发形成的所有行为,纯粹是人的本性驱使。
在这个复杂的人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朋友,或永恒不变的敌人,唯一永恒不变的是利益。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朝科举跃龙门。
保障和维护自身权力,不叫自己处在被动境遇下,可以说是多数的大明文官,本能下都会去做的。
所以文官会钳制皇权。
所以文官会扼制勋戚。
所以文官会压制武将。
只是文官在做这些事情时,都会以江山社稷之名,宗法礼制之义,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情。完整内容
毕竟统治天下靠的就是这些。
“大明的天下,不应该叫某一小撮人,说的算。”
朱由校眼神坚定,看着眼前的舆图,朗声道:“看看当前大明的情况,问题很多,吏治腐败,弊政横行,百姓疾苦,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
内忧外患严重啊。
朕都不知道用怎样的话,来形容现阶段的大明。
总要有人去做些什么吧,倘若大明不能改变,那江山社稷的倾覆,必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孙承宗、陈奇瑜的神情严肃,眉头紧皱着,对天子所讲的这些,在他们心里亦有同感。
近几个月间,朝野上出现的变动,他们都看在眼里,尤其是风波不断的朝堂,更叫他们忧心忡忡。
“好啦,当前所形成的这些风波和变动,两位卿家,就不必过多担心了。”
朱由校微笑着说道:“朝中的一些人,想要斗,那朕就陪他们好好玩玩,毕竟这个利益嘛,不会有人轻易就想丢手的。
朕心中有数。
大明,还乱不了。
诸卿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份内事做好,这才是为朕分忧,替社稷虑,这样大明才能再度中兴。”
“臣等遵旨!”
孙承宗、陈奇瑜忙作揖应道。
在这个派系林立的朝堂上,时不时就会掀起风波,形成舆情,叫很多人都卷进来时,朱由校所倚重的帝党,都在默默做着各种事情。
不算在朝的那些大臣。
仅是在各领域的文官,就有孙承宗、陈奇瑜、袁可立、毕自严、孙传庭、熊廷弼、毕懋康、宋应星、焦勖……
太多太多了。
倘若在算上军队的武将,陈策、童仲揆、戚金、秦良玉、秦邦屏、贺世贤、尤世功、毛文龙……
可以说是数不过来。
或许朱由校心里所定的帝党,这些文武的出身不同,思想不一,成分复杂,甚至也有一些派系出身,但有一点是从未更改的。
那便是这些倚重的帝党大臣,对天子所下旨意,都会尽心尽力的去做好,去落实,围绕帝王意志而转。
这对朱由校来讲就足够了。
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使得朱由校所握主动权很多,不必亲自下场,去跟那些守旧派大臣去斗。
“关于京城规划,是朕一直想做,但却没轻易去行动的。”
朱由校眼神坚定,看向孙承宗和陈奇瑜说道:“毕竟京城跟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牵扯到的层面太多。
没有万全的保证。
没有足够的底气。
没有充分的准备。
一旦在改造京城的期间,出现任何的纰漏,所产生的影响和波动,必将会给朝廷带来很大被动。”
孙承宗和陈奇瑜相视一眼,皆点头表示认可。
京城乃是大明国都,天子脚下,所聚人口超过百万众,敢出现任何情况,那都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京城的规划和改造,也到迫在眉睫的程度,毕竟承载力几近达到极限。
“过去几个月间,孙卿在西山治下,培养不少建筑管理人才,陈卿在京城治下,发现不少现存的问题。”
朱由校继续说道:“恰恰是京城亟待改变,所以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在此之前逐步的发现。
尤其是科研院这边,近期研制出一款水泥,这给规模化改造京城,提供了有效助力。
当然科研院出具的报告,该款水泥的性能和粘性,并不适合城墙营建,所以旧城墙的改造,可以适当排到最后。
水泥这种东西,能细分出诸多品类,铺路的,建城墙,修水渠,修建筑等等,这里面的考究很多。”
“陛下说的没错。”
孙承宗点点头说道:“现阶段研制的这款水泥,用于道路铺设最合适,对修建筑、建城墙、修水渠等等,还不是最合适的。
目前科研院这边,特设了专司水泥研制的衙署,内帑所拨银子,叫这一衙署的研制进度相对较快。
如果说能攻克这些难关,明确各品类的水泥配比,筹建起相应的生产工艺,这对大明的好处太多了。”
筹建大明科研院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各领域人才聚在一起,钻研和突破各种技术壁垒。
当然,这也是最大的吞金兽。
单拎所研制出的水泥,这款单一的品类,就耗费十几万两银子,不同的配比,不停地烧制,不断的试验,这产生的损耗很大。
这也是朱由校想尽千方百计,要给内帑增加创收的原因,不增设内帑创收,仅是科研院这边,就不知要被砍掉多少科研项目。
科技树的攀登和成长,不是有多少人就能不断突破,没有充沛的金钱支撑,那是不可能进步的。
“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去做。”
朱由校微笑着说道:“朕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等待这些成果的出现,以叫大明实现中兴。
考虑到现阶段的情况,陈卿觉得京城改造,应当怎样开展?前期所需银子多少?这些都要明确。”
“启禀陛下,京城内外各坊的情况不一。”
陈奇瑜想了想,开口道:“这几个月间,臣走访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总结很多,外城各坊的改造,是重中之重。
外城内的道路很差,各坊营建很乱,环境极差,特别是部分城墙,都破败不堪,这不仅有损大明威仪,还隐藏诸多隐患。
特别是环境极差,一旦说爆发严重疫病,那对京城的威胁极大。
基于陛下先前所定基调,臣结合查明的情况,京城的现状,拟定了一份奏疏,还请陛下御览。”
朱由校接过陈奇瑜所呈奏疏,认真的御览起来,对陈奇瑜的能力,朱由校心里是很清楚的。
别说是当顺天府尹了,就算叫其当一地巡抚,积攒足够的政治资本,后期步入内阁为相,那都绰绰有余。
现在帝党的多数大臣,还不具备担任内阁、院、部等首脑的资本,需要积攒底气,开阔视野。
大明官员的晋升体系,切忌拔苗助长。
“于顺天府衙增设规划直隶厅,是为统筹京城规划改造,这个衙署的重要性,陈卿是充分认识到了。”
朱由校赞许的说道:“围绕规划直隶厅,筹建起相应的分属机构,能够确保整体规划建设,形成有效的管理措施。
这份奏疏朕允准了,所缺的一应吏员,可以从西山那边增补进来,不必大张旗鼓,先把事情做了再说。
前期所需的一应所需,皆从内帑进行调拨,皇庄这边,亦筹建起几个商行,先将这种模式明确下来,是关键。
京城的规划和改造,不一味地去追求年限长短,一切都以稳定和改变为基调,这个根本没扎牢,那后续会被很多人质疑和反对。
五年不够,就用十年。
十年不够,就用二十年。
规划直隶厅的一切,都是以实际出发的,切记不要做面子活,所耗费的银子,那可都是民脂民膏。”
“臣遵旨!”
陈奇瑜忙作揖应道。
关于京城的规划和改造,在朱由校的眼里,不仅是单纯解决各项隐患,更兼具提升生产力的特性。
大明需要优质的大型工程,去不断发展相应的产业,继而吸纳破产的底层百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整体的改变。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对大型工程的规划、管理、筹建等多方面的经验,大明还是非常欠缺的。
特别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几乎算是没有。
先前大明治下修城池,修水渠,修路等等,那都是征发徭役。
你没有银子,那就要用命去干,干粮自带,生病扛着,死了算球。
这种残忍的盘剥百姓政策,朱由校要逐步给取缔掉。
没有什么事情,是能一蹴而就的。
都需要周期性,去不断摸索,去不断总结,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并在此期间,不断的改变。
“两位卿家,你们所做的事情,是关乎大明社稷的一项良策,能否惠民,能否发展,能否改变,要多多去做才行。”
朱由校眼神坚定道:“不要在意有多少反对和质疑,遵循好本心,做好份内事,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来评判。”
“臣等遵旨。”
孙承宗、陈奇瑜作揖应道。
在守旧思潮严重的大明,想要做些新的事情,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朱由校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好这帮务实肯干的贤臣良才,不叫他们身陷党争风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