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帝 > 第一百三十八章:承天门阅兵(1)

第一百三十八章:承天门阅兵(1)

    吏治新规就像是一道紧箍,以制衡快要失控的文官群体,这种失控,并不只是表面所看到的那般。

    其更多聚焦在皇权和臣权之争上,所掺杂的层面很多,很杂,朱由校将其看做增强中央集权,厘清各项弊政,斩断各种毒瘤,重塑大明国体的一个起源。

    大明想不走老路,就要实现从上到下的改变,这必将触碰到很多人的利益,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将经历很多流血事件。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午门所陈列的各类案牍,就像是一把把利刃,明晃晃的摆在群臣面前,这使得躁动的朝堂,立时就变得安静下来。

    因万历朝那场国本之争,而形成的严峻党争,使得万历朝的后期,很多层面的事情,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吏治腐败,就是从党争开启的。

    整顿大明吏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朱由校有足够的耐心,叫这道紧箍变粗变牢,以完善监察制度。

    “从辽地归京的队伍,行至通州一带,这涉及阅兵的准备,都安排妥当了吗?”朱由校走在这武英殿外,对随行的王象乾一行,说道。

    “此事关系到我大明军威重塑,更影响到社稷的安定,枢密院这边,没有受朝局影响怠慢这些事情吗?”

    王象乾上前禀明道:“陛下,涉及阅兵的一应准备,皆已就绪,要参加这场阅兵的各个群体,也都明确下来。

    长安街的整治,承天门的修缮等事,内廷有司衙署皆已落实,枢密院这边,亦谴派官员前去通州,讲明阅兵的各项事宜。”

    朱由校停下脚步,想了想,说道:“那就后日召开阅兵,朕要叫京城上下,皆知我大明军威!”

    “臣等遵旨!”

    受朝中局势不断变动的影响,叫很多人的注意,都没有过多留意辽地归京的队伍,或者准确的来讲,朝中多数的文官,心底并不在意武将怎样,更别提底层的将士,文贵武贱的观念,就是大毒瘤。

    “这场承天门阅兵,朕要叫所有人都知道,军队应该是怎样的。”看着去忙碌的众人,负手而立的朱由校,双眼微眯起来:“朕要叫积重难返的大明,见到更多曙光,让你们应接不暇!”

    说着,朱由校一甩袍袖,朝乾清宫方向大步走去,紫禁城,还是那座紫禁城,但因为朱由校的存在,一切都在改变着。

    远在通州的忠勇、忠武、雄威、武烈四军,他们并不清楚,为这场承天门阅兵,他们所效忠的大明天子,都做了那些准备,更在京城掀起怎样的舆情。

    通州,临设军寨。

    “李枢辅,陛下要举行承天门阅兵,携带辽地前线,所斩获的那些建虏首级,是否有些不太好?”

    陈策神情凝重,看向伏案忙碌的李邦华,皱眉道:“而且还要携带战死健儿的骨灰,一起参加这场阅兵。

    承天门毕竟是皇城所在,带……”

    “陈帅,这些担心和顾忌,你们就不要多想了。”

    李邦华放下手中公函,抬头看向陈策、童仲揆他们,正色道:“陛下所做的决断,谁都不能违背。

    陛下说的原话,就是要叫世人知晓,他们所享受的安定,是谁给予的。

    此前的辽左一战,是何等的凶险?你们都是战争的亲历者,比谁都要清楚,叫世人知晓建虏的厉害,叫世人知晓大明的军威,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啊。”

    挎刀而立的陈策、童仲揆、戚金、秦邦屏等一众将校,听着李邦华所讲的这些,内心却生出不同感触。

    似这样重视的态度,是他们先前所从没有过的。

    不。

    准确的来讲,是从新君御极登基前,他们没有经历过这些。

    “叫你们过来,除了领取要宣讲的报刊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李邦华拿着一份密旨,朝陈策他们走去,正色道:“先前陛下不想让你们分心,不想叫忠勇、忠武、雄威、武烈四军健儿分心,就没有将京城发售的报刊,派人带到通州这边来。

    这些发售的报刊,皆是陛下命人撰写,讲明你们所立功勋,讲明辽东各军所立功勋。

    现在是时候了。

    这份密旨,陛下亲言,只叫你们四人看,由此可见陛下对你们的看重,对承天门阅兵的重视。”

    陈策、童仲揆、戚金、秦邦屏四人,眼神无不变得灼热起来,从辽地启程归京以来,他们就感受到天子的重视。

    现在李邦华讲出这些话,叫陈策他们一个个是难掩的激动,纵使是在这个时候,叫他们再度领兵征伐,那都能做出来!

    “行啦,你们留在这里看吧。”李邦华将手中的密旨,递到陈策面前,微微一笑道:“本辅去视察一下,这个时候,可是任何岔子都不能有。”

    “喏!”

    陈策、童仲揆他们抱拳应道。

    李邦华走了。

    为确保承天门阅兵一事,能顺利的进行下去,从随军抵达通州后,他就变得异常忙碌起来。

    太多要做的事情,需经他手来解决。

    尽管李邦华心中揣摩不透,天子为何要举行这场阅兵,所蕴含的深意有哪些,但李邦华却明白一点。

    这场承天门阅兵若真能举行,那能让世人知晓大明雄威,以后在辽东方面,针对建虏一事,就不会再有先前的种种了。

    彼时。

    陈策、童仲揆几人聚在一起,看着那封天子所颁密旨。

    “诸卿,见字如面,对四军在辽地所取战绩,朕在紫禁城初闻时倍感欣慰,更感到骄傲和自豪。

    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真正的战场上,和建虏展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叫我大明丢掉的军威,重新立起来……

    忠勇、忠武、雄威、武烈四军,叫朕看到了希望,我大明军队的军威,并非是那般不堪一击。

    只是这种希望,仅仅是叫朕看到还不够,朕要求你们,叫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我大明的军威。

    承天门阅兵不是一场简单的形式,有些东西……”

    一份洋洋洒洒的密旨,被陈策、童仲揆他们,逐字逐句的认真看过,叫四人的心里生出激动。

    奉旨援辽,远离京城的他们,并不清楚这短短几月间,朝堂经历了什么,大明经历了什么。

    但通过天子所颁密旨,他们却感受到天子的重视,更看出天子革新大明军队的决心,这叫他们内心激动之余,也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

    “诸位,陛下的这份密旨,你们也都看到了。”

    陈策强压内心激动,神情正色道:“承天门阅兵的举行,承载着陛下太多期许,身为大明臣子,我等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做好份内之事。

    这在本帅的眼里,已经不再是一场简单的阅兵了,这,就是一场战争,身为天子亲军,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尽忠职守!!”

    “没错!”

    童仲揆紧握双拳道:“谁要是敢在这次阅兵拉胯,那就辜负了陛下的厚望,更对不起那些战死辽疆的健儿。

    我天子亲军的雄威,必须要叫世人看到。

    现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份内之事做好,叫麾下的健儿好好准备。”

    “附议!”

    “附议!”

    戚金、秦邦屏他们齐声喝道。

    在大明还没举行过这等规模的阅兵,更别提是在皇城内进行,朱由校就是要通过一场盛大的阅兵,来彰显出自己的威仪,重塑大明军威,更叫世人知道,大明的健儿,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既然是改变大明,那就是由内到外的全改,先前那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朱由校要一步步的扳正回来。

    忠勇、忠武、雄威、武烈四军,那就是大明新军的样板,朱由校要一步步的改造大明军队,叫大明军队重新迸发往日雄威!

    这或许是一场漫长且崎岖的行程,然在朱由校的内心深处,有决心和意志,叫他心中所谋逐一实现。